<p class="ql-block">邱雨同学你好:</p><p class="ql-block">我是你中华中学王昶世老师读南师大的老同学,王老师不幸去世,我们在写他的纪念文章。想请你把他如何关心培养,使你成为哪一年的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文科状元?这件事情的过程,你写一点文字给我们好不好?我们来共同纪念他!你 个人的情况,后来的成长以及现在的状况,以及你对王老师的感情。都可写一写。</p><p class="ql-block"> 握手!</p><p class="ql-block"> 你的新朋 老友 张道康</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日</p> <p class="ql-block">道康你好!好的,没问题。过去这一年,我时不时地会想起王老师。本来也是很想写些什么作为纪念的。不过可能就是些零散的,个人化的记忆。和我高考这些没有关系。如果这样没有问题的话,我也想问一下这些纪念文字最后会用在哪里?时间上大概什么时候需要?</p><p class="ql-block">另外,有没有其他人的文字可以在看到?王老师去世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再多了解一些他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邱雨</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3日</p> <p class="ql-block">邱雨同学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的,我可发几篇别人的文章供你参考。</p><p class="ql-block">我们写的文章想在"南师大"的校友风采栏目上发表。</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南师大培养的,不忘母校师恩。</p><p class="ql-block">我想你就个人自己的想法写一下感受。听王建讲,王老师带你去他家过,吃过饭…</p><p class="ql-block">我想把你考成文科状元的事和王老师对你的关心联系起来,这样比较好。谢谢,我也是被王老师精神经历所感功,才在做这件事的。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末见面他。但心心相印,有微信来往。[握手]这个月底可写好吧,文科状元应该手到擒来。[呲牙][抱拳]</p><p class="ql-block"> 道康</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3日</p> <p class="ql-block">谢谢!好的,我尽力。这周和下周一直在外面跑,等月中回去写一下,应该来得及。可能会写的简单些,到时候你看能用就用。我是学理科的,不是文科状元,期望不能太高。[微笑]</p><p class="ql-block"> 邱雨</p><p class="ql-block"> 7月3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好的,但你考为状元之事要加进去。为王老师加分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怀念王昶世老师</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王老师离世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里,我仍时常想起他,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虚空与牵挂。</p><p class="ql-block">王老师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说是老师,其实自毕业以来,他在我心中早已超越了这一身份,更像是一位忘年之交,甚至可以说,是我的亲人。他一路给予我关照与扶持,见证了我的成长与人生的变迁:从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四十出头、步入中年;从寒窗苦读,到步入大学、走上职场;从成家立业,到为人父母;从扎根南京,到辗转上海、北京,最终远赴海外。无论我的生活如何变迁,王老师始终是我心中不变的牵挂。他不仅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我与南京这座城市之间最深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王老师一直了解我家里的情况。高中三年,我从外地回到南京求学,寄住在他人家中,父母不在身边,王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在课堂上,他时常以我为例鼓励同学,甚至让我担任班长。尽管我心中惭愧,总觉得自己未必配得上那份赞誉;但正是这份信任与肯定,让我在迷茫的少年时光中,多了一份笃定与力量。课下,他还曾亲自上门探望。后来他曾说,我走过了孤独的少年、奋斗的青年,将迎来多彩的中年。那时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经历有何特别,但如今重读他微信中的文字,那份深厚的关爱与温暖,依旧如初,久久不散。</p><p class="ql-block">我印象尤深的是,高一那次期末考试,我还只是班上的第26名。三年转瞬而逝,高考时,我取得了南京市理科最高分的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了自己热爱的专业,也由此踏上人生的新旅程。这一切,离不开王老师的用心栽培与默默支持。</p><p class="ql-block">入读南京大学后,我们新生被分在当时还十分偏远的浦口校区。从市区前往学校,需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穿过长江大桥。我至今记得,王老师和师母曾带着吃的来看我,还特意送来一双新篮球鞋。那时只觉温暖,并未多想。时隔多年,我才真正意识到——他是专程坐了那样长的车程,只为来看望我。每每想起,恩情难报,泪水难抑。</p><p class="ql-block">毕业之后,与王老师的联系渐渐少了。不像从前,在还没有手机的年代,反而还能写信给他。后来几次去他家拜访,当时只觉寻常,总以为还有很多机会再去看望。回头想来,那样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那些年,王老师经历了多次膝盖手术、住院、再手术,在自己身受诸多磨难的同时,却始终惦记着我家的情况,关心着我的母亲。每次想到他,脑海中浮现的,始终是他那温和不变的笑容。王老师曾经历那个年代的种种苦难,回望他的坚忍与乐观,想来正是那份不变的自强精神。</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搬了家。在微信上与王老师仅有的几次交流中,他依旧像所有关心我的亲人那样,惦念着我们在这片新大陆的生活,关心疫情和中美关系是否对我们带来影响。距离虽远,言语寥寥,但我始终觉得,与王老师之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心灵沟通。</p><p class="ql-block">只是时空终究遥远,言语也终归有限。王老师年事已高,很多时候我竟不知如何开口向他表达问候与安慰。王老师离世前几个月,我们最后一次联系,他忽然提起儿时唱过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再后来,便突然收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内心哀痛,辗转难眠。</p><p class="ql-block">一天太长,十年太短。再回南京,王老师却已不在。人生中的许多事,身在其中时未必真切,往往是回首之际,方才感受到它的分量与意义。就像我读书时南京那无休无止的城市建设——喧嚣而漫长;就像和王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当年未察,如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邱雨</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7日</p> <p class="ql-block">好的好的。就像上次说的,王老师去世以后,我也很想再多了解他一点。寄托思念。</p><p class="ql-block"> 邱雨</p> <p class="ql-block">谢谢!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王老师这么年轻时候的照片。 我们这儿太晚了,明天再仔细读一遍。</p><p class="ql-block">邱雨</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