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约公元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 </p><p class="ql-block">此次有幸到都江堰参观游玩,内心被这伟大水利工程震撼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岷江出山口特殊地形、山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它的伟大在于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p><p class="ql-block">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都江堰以它特有的身姿欢迎世界各地的八方宾朋来参观游玩。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熊猫、猴子的卡通形象张开臂膀,欢迎大家。这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远处玉垒阁高高矗立在玉垒山上,用它挺拔的身姿眺望远方到来的朋友。没有到都江堰的离堆公园,已被从都江堰分流到内江的滚滚江水吸引了,渠道里的水流急速,争先恐后地奔向成都平原,去浇灌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去滋润肥沃的土地。都江堰市原来叫冠灌县,灌溉千里成都平原的水龙头阀。吃水不忘挖井人,成都平原能养育千万人,都是都江堰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从离堆公园站出站口到仰天窝广场,这里有成都自拍熊猫雕塑,熊猫憨态可掬,细节非常逼真,自娱自乐。远处是冠县古城,离堆公园站旁边就是一个灌溉渠,这里是经内江仰天窝分开两条主渠道,东渠经蒲柏桥处分蒲阳河、柏条河。西边渠道在走江鱼嘴处分为走马河、江安河。刚到都江堰,我被这里的发达水系吸引,到处都是河渠,河渠的水流湍急,滚滚向前,永不回头去滋润它钟爱的大地,去养育它深爱的中华儿女。从天乙街过走马桥,眼前的渠道里流动着欢快的江水,是你最亲近的朋友,你无不被它那活泼的笑脸吸引,想必他的渠首一一一都江堰更是雄伟壮观。掀开它神秘面纱的冲动促使我的步伐加紧前行,天乙路右转走公园路,直到都江堰南门广场。你会被集桥与阁为一体的风格迥异的风貌——南桥所吸引住,一条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翅古桥,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南桥桥头阔面三间牌楼式三重檐桥门庭型,屋面为筒瓦屋面,塑有爪角、走兽、人物,桥头有木雕吊爪、龙头,桥面两边人行道用木板铺面。南桥两头所建格式相同,都是三层重叠翘飞檐,上盖琉璃瓦,两端桥亭的圆柱上刻有对联,整座桥赤柱朱槛,雕梁画栋,宛如一艺术长廊。正桥面两边立有两尊大狮子把守,好不威武。</p> <p class="ql-block">南门广场进都江堰景区,这里是离堆公园,离堆的由来是战国时期李冰开凿宝瓶口凿玉离山而分离出来的孤堆,所以叫“”离堆”。余秋雨写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刻在大石头上,为都江堰推荐宣传。右边是古椿园,顺着景区主干道走到一处喷泉,喷泉用竹笼围着,竹笼编好内装石头,杩槎是用三根木状交叉捆绑,形成三角鼎,稳定性好,还有一样是卧铁,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当淘滩挖到卧铁位置就不用挖了。跑过喷泉就是晏公道了,堰公道两边分列着历代名人塑像,都是在不同时期对都江堰修复维护有功的名人。堰功道左右两边最前方是两龙头石雕喷涌而出的水柱,堰功道两边流水伴随好客的游人,昭著着一排两行的治水名人的丰功伟绩。堰边道右边是“香醉阁”亭子,亭柱子上写着“唐风宋雨千年留香,雪蕊禅翼百代醉人”的对联。花洲栈道边就是滔滔内江水,从主干道上台阶,右边立有石碑上写两个大字“离堆”,再往上就是伏龙观。从伏龙观往下看,堰公道上人头窜动,参观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伏龙观内供奉的是李冰,扁额上写着“神追神禹”、“功昭蜀道”,都江堰堪称“川西第一奇功”黄云鹄题。出侧门有一处小亭“清源亭”,书“三千若水都江正本,万重浊浪宝瓶清源”。伏龙观二店内存放着明龙纹铁炉,还有国家领导人题写的字,毛泽东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邓小平题写“造福万代”,江泽民题写“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二殿后门一副对联书写着“山色西连岷岭雪,江声东下锦官城”。“怀古亭”是离堆公园最西端,这里在宝瓶口左侧,内江从它脚下流过,右侧是玉垒山,玉垒山上石刻“宝瓶口”。宝瓶口是灌溉沃野千里成都平原的引水口,在玉垒山和离堆之间,是李冰开创都江堰市凿开的倒梯形引水口,底宽14.3米,顶宽28.9米,高18.8米,峡口长36米,因形似瓶口,故称“宝瓶口”。瓶口有三大作用,一是引水,为下游提供灌溉、航运和城市生活用水。二是限制过量洪流进入灌区,洪水季节,由于宝瓶口的节制作用,洪水不能一涌而入,在宝瓶口前产生壅水现象,使过量洪水从飞沙堰和人字堤堰口泄入外江。三是排沙,内江流量超过每秒1000立方米时,离堆前的壅水现象是内江以下的底流流速显著降低,大量沙石不能继续前行,大部分由飞沙堰排出,一部分沉积在凤栖窝一段河道,来年岁修“深淘”时清除。</p> <p class="ql-block">从怀古亭正应着内江江水,左前方是飞沙堰,在观澜亭处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从飞沙堰的河道上吊桥通过,到对面的人字堤上。观澜亭书写着“直与峩眉争秀色,要从贯灌口觅源头”。从伏龙观回转到堰功到道右转去鱼嘴、安澜桥和二王庙的方向,从伏龙观的侧门走出来,看到河对面的人字堤,人字堤是飞沙堰下面一个长方形岛屿,把从内江飞沙堰流下的水分成了两个河道。在宝瓶口处形成两个河道,一个是内江灌溉的主河道,另一个是排沙河道。当内江水流到宝瓶口,形成一个涡旋回流,把带入内江的砂石抛到这个河道,防止过多的沙石流入内江。人字提与鱼嘴处的金刚体又形成了溢洪道。从离堆到人字堤过吊桥时,这里的流水很缓,远没有内江水给人带来的激情。过吊桥像是在荡秋千一样,在这里看到远处玉垒山上的玉垒阁高耸如入云,在青山绿水下像一幅山水画,吊桥下的河床一半有水,另一半已经长出了青青的野草。顺着人字体往前走,离内江越来越近,清晰看到伏尤观下的山石上刻着“离堆”二字。殿宇隐藏在绿水青山之中,当人走到日人字体堤顶端看到汹涌澎湃的江水,如万马奔腾,齐涌宝瓶口各不相让。伏龙观入宝瓶口的崖壁上,刻着“寒潭伏龙”,这里形成回旋涡流,帕妮莎泡到飞沙烟河道上,再次流入外江,有利于保证了内江的江水泥沙含量,确保内江不因沙石堵塞河道。飞沙堰等待浪漫也在等你,没错,我也很喜欢都江堰。在此驻足,可眺望对岸的玉垒山、虎头岩,飞沙堰溢洪道在鱼嘴分水堤尾部与人字堤间,堰口宽240米,顺溢方向长120米。飞沙堰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溉用水需要。二是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的多余水量,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作用也就越大,三是排沙,鱼嘴分水后,泯江挟带着大量沙石排入外江,在飞沙堰对面凤栖窝段弯道处,因弯道环流引水原理,多余的沙石经飞沙堰排出,进入宝瓶口的沙石占泯江总量的8%左右,这里也是都江堰宝灌一千万亩纪念碑。到鱼嘴可以乘坐景区观光车,入内江多余的水又从这里流入外江,确保内江的有效供水量最大化。从人字堤过飞沙堰,经工业引水拦水闸桥到金刚堤,再到都江堰最重要的鱼嘴。金刚堤的左边是滔滔泯江外江水,右边是内江江水。</p> <p class="ql-block">鱼嘴是都江堰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鱼嘴是分水排沙,将泯江流来的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因为内江深而外江浅,形成四六分水。枯水期,大部分水流到内江,因为水深,这时内江外江的水量之比是6:4,有利于引水灌溉。丰水期,因外江宽而内江窄,外江分得的水流多而内江分得少,这时内外江水量之比为4:6,有利于泄洪排沙。</p> <p class="ql-block">二八排沙,泥沙从混江上游被水冲流而下,在弯道处内江呈凹岸,外江呈岸。根据弯道环流运动规律,大部分清水流向成都平原岸,带泥沙的浑水流到外江,每年江水中挟带沙石的75%均由外江排走。</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泄洪、排沙,是位于金刚堤下段的泄洪低坝,距鱼嘴700米,堰口宽240米,与内江左岸虎头岩相对。在正常情况下,飞沙堰起内江堤岸作用,把水拦入宝瓶口,保证成都平原用水。当内江引进水量超过200立方米每秒,是多余的水量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泯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飞沙,”在弯道环流,虎头岩挑流以及宝瓶口与离堆壅水顶托的联合作用下,飞沙堰能将进入内江沙石的70%排出到外江去,使其不至淤塞内江渠道。</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取水、限流,位于内江左岸,上距飞沙堰100米,是以玉垒山深向泯江的长堤上凿开的一个进水口,成为内江灌区的引水咽喉。由于宝瓶口过水断面狭窄,既可限制了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又与离堆一起共同壅高水面,从而更增大了飞沙堰的排洪效果。因此,宝瓶口成为成都平原免于洪水威胁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鱼嘴形如弯月,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鱼的嘴巴,故名“鱼嘴,”迎着泯江波涛,巧妙的将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并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的功能。站在鱼嘴,就在泯江入川的最前端,在这里泯江开始被治理的服服帖帖,人类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因势利导,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制定了“旱则引灌。,涝则疏导”等一整套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过安澜索桥至二王庙、松茂古道及南桥。安澜桥是架在内江上的游客通道,安澜桥又称夫妻桥,是天下爱情第一桥。出了安澜桥,桥头堡对面是阁楼,从阁楼往上爬往秦堰楼。先从道源登台阶,往上走到堰功堂。秦堰楼在半山腰处,在这里可以一览都江堰全景。从堰功堂到二王庙有林荫小道直通,二王庙为纪念李冰父子所建,供后人儋仰。二王庙内修堰古训“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等,进门匾额上写着“金提重镇”、“高山仰止”、”玉垒仙都”、“安流顺轨”。从二王庙出来,沿岷江内江往前走,是松茂古道,又称茶马古道,东起玉垒山脚,西直阿坝娘子岭,全长320公里。早在三国蜀汉时期,已开通成为,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商贾要道,为沟通汉、藏、羌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 古道越山过水,沿途风光绮丽多姿,马帮商旅络绎不绝,今天,走在这松茂古道,仿佛感受到往昔的峥嵘与热闹,无不留给人遐想。在玉垒关回望都江堰一览无余,这里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玉垒关有“川西锁钥”之称,玉垒关在虎头崖上,抗松茂古道咽喉抗,关隘依山,用条石砌筑,上建城楼,雄伟壮观。再往前到了宣威门,从宣威门出景区经西关古街到南桥。都江堰所有景点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完整的游玩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华夏子孙无不以都江堰引以为荣,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布局合理,运作精巧,历史悠久,效益巨大等特点闻名于世,充分利用周围的地形环境和泯江河床弯道环境的水流规律,合理布局,相辅相成,巧妙配合,协调运作,很好地解决了引水灌溉,分洪减灾的矛盾。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成为世界著名的无坝引水枢纽,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两千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永续利用,千秋古堰,必将青春永葆,源远流长,在造福当代,泽被后人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