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的回忆 ‍——时光流转的宝藏

徐仁林

<p class="ql-block">牡丹牌8402型半导体收音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积小、重量不足一斤,外壳采用新型材质,兼具强度与轻便性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1968年年初,我从西宁青海矿山机械厂热处理车间学徒工应征入伍,来到甘肃省临夏军分区永靖县人民武装部县中队服役。执勤、训练、劳动三大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武装部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唯一能够听到广播收音的就是县广播站的一台高音喇叭。“文革”期间当高音喇叭传来“最高指示”时,我们武装部的官兵就要集合起来,拿起锣鼓家什上街游行庆祝。当时县中队战士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单一,除了蓝球之外就没有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当兵第一年我的生活津贴费是6元。好在,我收到应征入伍通知书后,工厂一次性补贴给我半年工资150元(学徒工资每月25元)。口袋有钱,心里就产生了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给全班战友们使用的念头。我把此想法向李指导员作了汇报,受到指导员的肯定与赞扬后,星期天我来到县百货商店五金交电柜台前,选择半导体牌子与型号。关于半导体收音机的知识我比北方的战友要了解多一点。毕竟从小出生在上海,受环境影响,10岁开始学习安装矿石收音机,逐渐接触了二级管、三级管半导体器件,并且在16岁那年,自己选购零部件给邻居阿姨安装了一台四管半导体收音机。这时,我看到橱柜上摆放了一台牡丹牌8402型晶体管收音机,标价125元。从型号的数字上可以判断是一台八个管二个波段的半导体收音机。我从营业员手中折开了包装盒简单看了一下产品说明书,并试听了一下,买下了这台半导体收音机。</p><p class="ql-block"> 从此后,中队的文化娱乐又多了一种内容,它不尽提升了战友们的精神状态,更为战友们带来无尽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1970年元月份,从宕昌县人民武装部县中队调往武都军分区司令部机要部门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3年夏在武都军分区机关干部寝室</p> <p class="ql-block">1976年冬季在机关寝室</p> <p class="ql-block">1977年在机关寝室,自己动手安装的电子管功放音箱(并配上206电唱机)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代,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它无疑是件奢侈的宝贝。我记得1970年底,我提干后的第一次回浙东山区老家探亲,我也随身携带着它,比我小六岁的小妹与我一起走亲访友时,也要携手拿着,边走边放音乐,引来路人的羡慕目光。</p><p class="ql-block"> 我从县中队来到机关,这台半导体收音机也一直陪伴着我,直到1976年我才把这台收音机留给了我的母亲,陪伴了她多年。这不仅仅是一台普通的收音机,更是母子情深的思念与眷恋。</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演变,科技的飞速进步,手机、电脑、电子等电子产品相继涌现,逐渐占据了收音机的位置。也许,一些老式半导体收音机已被人们遗忘在某个角落,落上了厚厚的尘土或许零部件均已氧化了。然而,那段收音机陪伴我们度过的美好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