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镇域面积38.96平方公里,水域占比46.6%。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周迪功郎捐田建寺得名。现存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民居保留明清建筑风貌,井字形河道上完好保存着元、明、清古石桥14座,核心景点包括双桥、沈厅、富安桥等。</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河埠头。</p> <p class="ql-block">人已走出张厅,但街上仍然弥漫着张厅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条石板路有多窄。</p> <p class="ql-block">但两边却是高门大户。</p> <p class="ql-block">又走过一个开阔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周庄最有名的沈厅。</p> <p class="ql-block">这个沈厅与周庄富豪沈万三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有多大呢?看看门口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沈厅共有七进,住惯现代房屋的人很难想象这个宅院有多深。</p> <p class="ql-block">沈厅的正式名称为敬业堂,共有七进五门楼,分布在中轴线两端,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停靠船只、洗涤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沈厅有大小一百多间房屋,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水墙门和河埠在哪里,我无从知晓。我看到的这个地方是茶厅,接待一般客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敬业堂是沈万三后人沈本仁于乾隆7年(1742年)始建。</p> <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敬业堂的正厅。“松茂堂”三字为清代状元张骞所题。</p> <p class="ql-block">堂上的对联是:“荣祖不忘本,曲折经济重敬正大业;耀祖尚施仁,几番商贸再酬宏愿”。</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摆设一律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里反映的是古代人的奢华与讲究。</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的两边是厢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第五进大堂楼。</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参观者已经逐渐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厅上挂的匾额是“兰桂齐芳”。</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生活起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沈宅曾是富豪居住之地,也许不少人相信,来到这里可以带来财运吧。</p> <p class="ql-block">大堂楼和小堂楼之间有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有一头牛。难道古代也有“牛市”的概念吗?还是沈家人相信牛能致富呢?</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这里有沈万三的塑像,还有关于金元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进一进朝里进,最后面是用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沈厅的四周由楼围绕,又叫走马楼,据说有不少东西可看。但上楼收费,就免了吧。其实这里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后来弄出来的,文革时能留下多少东西呢?</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是吃饭的地方。比起现代大款们的饮食标准,这一台菜绝对上不了什么。令人垂涎欲滴的是那个红色的“万三蹄”。周庄有多少店家卖这个东西呢?</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厨房,多少能带来一些童年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个厨房间肯定比许多现代厨房间要大,可惜没有现代的设备。</p> <p class="ql-block">沈厅中轴线的两侧都是房间,里面放的各种展品。</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沈万三的故事。沈万三的故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 沈万三(本名沈富)约生于1300年前,祖籍浙江湖州,后随父迁居苏州周庄。其家族通过垦荒、农业积累原始财富,后拓展至海外贸易,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民间传说其拥有“聚宝盆”,实为对其金融创新(如钱庄、高利贷)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作为商人,沈万三必然要巴结权贵。起先是投靠张士诚,这样就必定得罪后来当上皇帝的朱元璋。传说朱皇帝命沈万三出资修建南京城墙,却因提前完工引发朱元璋猜忌。沈主动请求犒赏军队却触怒朱元璋,被流放云南,家产抄没。</p> <p class="ql-block">这些“故事”其实没有必要当真,但至少说明资本无法操纵一切,权力才是问题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其他房间里也是有些东西可看的。</p> <p class="ql-block">天气很热,但参观者的热情不减。富豪的住宅总的来看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个万三财殿,与庙宇内的财神殿可以一比。要赚钱也得会打算盘啊。</p> <p class="ql-block">张厅、沈厅都走完了。外边街市上的人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为了招人耳目,商家们动尽心机。</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画看着让人心领神会。许多女孩非常入戏,穿上古服,真的可以穿越到明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隆兴桥。</p> <p class="ql-block">从沈厅继续往南,河面变得更开阔,景色似乎也更秀丽。</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有个南湖秋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考虑时间不多,就没有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对面可以看到黄色的墙,这里应该也是有个寺院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经是周庄的最南端,这里有一座桥叫报恩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湖秋月的另一个门,看起来里面还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就转到了河的另一边。</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河边开着许多漂亮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虽然知道这里有个寺院,但我没有专门去寻找。我更想看一些周庄值得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刚刚是在对岸看到这个牌坊,现在已经来到了牌坊之前。</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的方向是朝北走。</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拍摄一下桥两边的景。</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又可以建造一座小桥,桥周围是众多的摇橹船。</p> <p class="ql-block">有一座楼似乎横空出世,很耀眼。</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刚才见到的桥吗?同是石梁桥,但好像又有点区别。</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样子似乎在脑中渐渐固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桥,这里的水,构成了又动又静的组合。看地图这一座是蚬园桥,一座比较简单的石梁桥。</p> <p class="ql-block">我看见了“南社百年书院”的名字。南社聚集了当年一批有风骨的文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叶楚伧(1887—1946)先生的故居。叶先生是江苏吴江人,寄居吴县周庄,著名的南社诗人,政治活动家。1909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不久加入南社。1912年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并一度入《民立报》操笔政,从事写作。1916年《民国日报》创刊,任总编辑,反对袁世凯称帝。叶楚伧曾创办《文艺月刊》,编印《文艺丛书》《读书杂志》等,也是非常有成就的报人。</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场所与财富无关,却有做人最需要的骨气。</p> <p class="ql-block">房屋本身自然没有大富人家那么深,但也有前后厅。</p> <p class="ql-block">后面一个叫荫祖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屋主要介绍书籍。这里有一件裘皮大衣,叶先生为出版的事情需要钱,一时手紧,把这件大衣给当了,事后才赎出。这是事业优先的一个例子。</p> <p class="ql-block">普庆桥。</p> <p class="ql-block">桥头北首是澄虚道馆。</p> <p class="ql-block">我在里面记得最清楚的不是看到了道观的样子,而是一个孩子的大声哭闹和母亲的高声训斥。</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想着去了解这个道观的历史,不过道观也曾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前面还有一座桥,为了看它,我必须多走几步。</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要看的贞丰桥。</p> <p class="ql-block">路牌上多次标记有个叫“迷楼”的地方,想不到迷楼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再一看也和南社的活动有关。当年柳亚子在这里会面陈去病等几位南社的朋友,大家吟诗赋词。</p> <p class="ql-block">后来柳亚子将这些诗词成集以《迷楼集》付梓。这座楼也就被称为迷楼。</p> <p class="ql-block">迷楼内并没有什么迷宫,也许诗人们曾在这里寻求解开社会谜团的方法吧?当年的窗外看出去一定没有这一番繁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老宅院实在太多。</p> <p class="ql-block">早上经过时尚未开门的阮仪三工作室也已经开门。</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里可不是热门的景点。屏幕上的阮先生不断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参观者寥寥无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不容易寻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阳光斑驳、树叶扶苏,一切都似乎不变,但一切却天天都在变。</p> <p class="ql-block">摇城堂,一家文创店,以展示江南水乡文化为主题,店内陈列着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创产品,如鱼灯、扇子等,兼具宋韵诗意与现代简约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我只是进去张望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边上就是周庄博物馆了。终于等到了它的开门。</p> <p class="ql-block">这里肯定是一个老宅院。</p> <p class="ql-block">也许车里展出的内容不能和大的博物馆相比,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另外周庄特有的特产和民俗也有看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还展示了不少玉器,有些是出土的春秋文物。</p> <p class="ql-block">显示周庄是既有厚重的历史,又是一个非常宜居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第二次经过。本来也非常想在这里拍照留念,但在这里照相的人太多。</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家艺术客栈。</p> <p class="ql-block">河上的船开始摇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庄最典型的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凝练的江南水景。</p> <p class="ql-block">街上游人虽多,住在这种地方,氛围一定是宁静而安谧。</p> <p class="ql-block">该看的都看到了。我们从沈厅检票口离开周庄。</p> <p class="ql-block">回民宿的路不好找,小路很多,稍一不慎,路就走错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终是打开导航才“回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