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瞥,十二、三亚南山游一一大小洞天

文小才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9日,我们在陕西人在三亚开的这家小店享用早餐,为即将开始的南山之旅注入满满的能量。清晨八时,我们整装待发,驱车直奔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满怀期待地踏上这片闻名遐迩的灵秀之地。</p> <p class="ql-block">前往南山的路上,车流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车辆汇聚于此,南北车牌交相辉映,宛如一场全国车辆的盛会。高速上车行缓慢,几如市区拥堵,整整四十多分钟才抵达南山北站,足见南山之盛名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从市郊到大小洞天景区仅22公里,但因车流密集,我们行驶了近一个半小时,于九点半左右抵达。将车停妥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景区大门,开启这段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探幽之旅。</p> <p class="ql-block">三亚大小洞天,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南宋时期(公元1187年)便开始开发,是中国南端极具盛名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详尽的大小洞天导游图。图上清晰标注着各处景点,仿佛为游人展开一幅山水长卷,引领我们走进这片集奇石、海景与传说于一体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中国用户满意鼎)在此展示,象征着景区在服务与体验上的卓越追求。</p> <p class="ql-block">道家鼻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刻意改变自然,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正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自南宋以来,大小洞天的开发历史在橱窗资料中多有记载,细细阅读,能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三亚洞天福地,不仅是修身养性、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之地,更是心灵栖息、感悟自然的绝佳之所。</p> <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也是一对对新人开启人生新篇章的美好祝福之地,在这片灵秀之地许下誓言,更显庄重而浪漫。</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乘坐电瓶车深入景区,车子缓缓前行,每至一处景点便停靠上下客,节奏舒缓,恰到好处地让人沉浸于沿途风光之中。仿佛时光也被拉长,变得温柔而悠远。</p> <p class="ql-block">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寿星,又称南极真君、南极长生大帝,象征南斗星,主掌长寿,因此又被尊称为“寿星”。自明朝起,民间常将寿星与福、禄二星合祀,合称“福禄寿”,成为最受欢迎的三位吉祥神祇。</p> <p class="ql-block">当电瓶车行至小月湾时便不再前行,景区工作人员热情建议我们沿海边步道缓缓返回。果然,最美的风景尽在脚下。步道两旁奇石嶙峋,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每一步都如画,每一眼皆诗。</p> <p class="ql-block">海中巨石名为“鉴真沐海”。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皆因台风受阻,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并修建佛寺,传法布道,最终第六次东渡成功。相传他常在此沐浴于海风阳光之中,久而久之,此处便有了一块酷似鉴真身影的巨石,故得名“鉴真沐海”。</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便可见一巨石与酸豆树构成的景观,形似孔雀昂首东望,尾羽由修剪整齐的树冠构成,栩栩如生,故称“孔雀石”。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p> <p class="ql-block">沿途不断出现的奇石与美景,让我们频频驻足,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令人流连忘返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海中奇景“南海神鳌石”,鳌为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相传龙生九子,鳌为其中之一,又名“赑屃”。古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之说。鳌形象为龙头、龟身、麒麟尾,而南山古称“鳌山”,因其山形酷似巨鳌浮出海面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仙桃石”传为王母娘娘赐予八仙的仙桃,后被仙牛偷吃一口,被弃于此,历经千年化为巨石,故得名。传说虽虚,却为自然奇石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p> <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专指道教仙境,是众仙居所。大小洞天旅游区所在的南山,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素有南海“洞天福地”之美誉。曾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对此地情有独钟,先后两次莅临游览。2014年2月26日,他第二次踏上这片熟悉土地时,兴致盎然,欣然挥毫题下“洞天福地”四字,为这片宝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小洞天”意为神仙居住的福地。南宋淳佑末年(公元1247年),郡守毛奎发现此处并题名。小洞天呈牛角状,深达28米。洞上巨石如丘,顶部可容数十人站立,巨石上刻有毛奎亲题的“小洞天”、“钓台”等摩崖石刻,见证着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小洞天时,我们在景区门口合影留念,为这段旅程画上圆满句号。随后,我们继续前往南山的南海观音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二十分,行至半途,我们在路边一家大排档稍作停留,补充能量,为接下来的行程做好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