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赤壁玩了一天后,我们决定去岳阳。差不多一千年前,在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州,第二年他开始重建岳阳楼,一年后落成。滕子京写下《与范经略求记书》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送给了当时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提笔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这次行程我们就要把对岳阳楼的“遥想”变成“登临”,想想都觉得激动。</p>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饭,打车到赤壁车站,赤壁和岳阳虽然分属湖北和湖南,但实际上距离很近。 十几元的火车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虽然晚点了一会,但也还算顺利。</p> <p class="ql-block"> 入住酒店后,稍微收拾了一下,我们就去巴陵广场附近吃午饭,选了这家的招牌回头鱼,鱼肉很嫩,鱼汤也很鲜。</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我们就直奔岳阳楼去,距离不远,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正在布置彩旗。</p> <p class="ql-block"> 和滕王阁景点一样,岳阳楼也有凭背诵免换门票的优惠政策,不过相关措施有差别。需要先在支付宝上搜索“岳阳楼智能背记”实名预约,每人每天只有一次机会。非法定节日每天8点和12点两场,每场100个名额,周末抢的人多,我俩是一大早定了闹钟抢到的。</p> <p class="ql-block"> 先来景区智能背记亭里,扫码登记,排队背书。</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个背诵机器偶尔也有点不灵敏的时候,不过还挺顺利,全文三百多字,80分以上就合格。我俩顺利拿到门票。。</p> <p class="ql-block"> 有些微雨,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兴致。进入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是溪流环绕的五朝岳阳楼的青铜微缩景观群。</p> <p class="ql-block"> 唐代楼为正方形结构,高5.19米,采,匾额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宋代楼采用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存世33年,后毁于雷火,匾额是宋代书法家我们家乡襄阳的文化名人米芾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元代楼是两层三檐设计,临湖而建, 匾额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明代楼顶部设七层宝塔装饰,平面呈六边形,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清代楼与现存岳阳楼主楼风格一致,飞檐装饰七只瑞兽,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在唐代楼这里我们看到了几只小猫咪,想着这个地方寻找食物肯定不容易,我俩后悔中午没吃完的鱼没有打包,不然就是它们的一顿饱饭。那年在云南也是,晚饭打包的食物,结果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一只流浪猫狗都没遇见,第二天到了景区,我们从车上把打包的食物拿出来扔到垃圾桶里,结果进景区后不久就看到一只瘦骨嶙峋的猫咪畏畏缩缩地乞食。哎,总是准备了遇不上,遇上了没准备,有点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走一会就能看到岳阳楼了。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屡圮屡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是1984年。大修沿袭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看,今天的岳阳楼,坐东朝西,古朴端庄,恢宏凝重。楼高19.42米,共三层。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p> <p class="ql-block"> 一楼二楼的真假雕屏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一楼是仿品,是道光年间对雕屏垂涎三尺的贪官吴知府,暗中聘请工匠仿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贪婪的罪证至今仍保留在岳阳楼一楼大厅。而他未能盗走被迫沉湖的真迹,也由渔民打捞,几经辗转,如今悬挂在岳阳楼二楼。</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真迹,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书法老师张照写的。乾隆初年,岳阳楼中的《岳阳楼记》雕屏已经陈旧。岳州知府黄凝道一心想要重修文脉,正好赶上担任钦差大臣的张照押运粮草途经岳阳。黄知府盛情招待,在席间以“楼可重修,记难再书”之语相激,张照性情豪爽,当即答应,黄知府随即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只见张照笔走龙蛇,在须臾之间,便将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写下。十二块紫檀木,经能工巧匠精心雕琢,静静矗立在那里,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为它驻足感慨。</p> <p class="ql-block"> 站在窗旁眺望,今天不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不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浩荡的江面依然能让我们想起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即便时空辗转,这一刻我们的心境依然可以和古人相通。</p> <p class="ql-block"> 从岳阳楼出来,我们又在景区里的三醉亭、仙梅亭、小乔墓、瞻岳门、碑廊流连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整个景区面积不算太大,今天的天气也适合走走逛逛。</p> <p class="ql-block"> 拍拍美照,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还有店铺,看这名字“庆历饮子铺”,那必须得坐一坐。</p> <p class="ql-block"> 喝杯饮料,吃个茶点,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出来,我们还特地找到了网红打卡地拍照。</p> <p class="ql-block"> 就在岳阳楼小学附近不远处的公交站台这里,虽然是手机拍摄,但也看的出是个好机位。</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尚早,我们又从这里返回,沿巴陵广场前行去慈氏塔所在的宝塔巷那边转转。</p> <p class="ql-block"> 宝塔巷所在的洞庭南路街道已经是个热闹的文艺街区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充满历史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也有咖啡奶茶等现代商业。</p> <p class="ql-block"> 当然慈氏塔更有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它是湖南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重修于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高34.58米,占地面积46平方米,七级八方实心,是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p> <p class="ql-block"> 除塔基由浑厚坚实的五层花岗石铺砌外,其余都是青砖砌筑,往上逐层低矮,面阔层层内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线条,层檐间在挑出的青砖上贴以青瓦。今天下着蒙蒙细雨,光线不太好,但是用手机对准放大还是能够看到上面的莲花图案,线条圆润优美。</p> <p class="ql-block"> 慈氏塔旁边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大橘猫。</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对热心的老俩口,他们帮我们拍下了开心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了,我们决定先回酒店。把今天的背诵证书再拿出来欣赏一下。若干年后的某一天,重新翻开这些照片,定能想起洞庭湖畔、岳阳楼上我们与千年前宋人的这场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