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古镇中的景德寺

锋从磨砺出

<p class="ql-block">景德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内,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3376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初名“慈善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奉敕赐额“景德寺”。 </p> <p class="ql-block">景德寺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 </p><p class="ql-block">元、明两代屡有修葺;1956年曾被改作粮站,殿宇被砖瓦封闭,躲过人为破坏;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新认定其价值;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院为二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 </p><p class="ql-block">1. 山门(兼戏台) </p><p class="ql-block">2. 前殿(天王殿,元代重建) </p><p class="ql-block">3. 中殿(大雄宝殿,明代重修) </p><p class="ql-block">4. 正殿(法堂殿/三佛殿,宋金遗构) </p><p class="ql-block">中轴线西侧设厢房,东侧设廊房;正殿两侧带耳殿,东南角原有钟楼、鼓楼。</p><p class="ql-block">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保存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和金泰和五年(1205年)题记石柱,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多为宋金原构。 </p><p class="ql-block"> 山门:高台基上三间悬山顶,斗栱四铺作,东西设掖门及耳楼,门前砖雕影壁精美。 </p><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宋、金、明、清历代碑刻十余通,为研究区域佛教史与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景德寺基本保持了宋金时期的寺院格局与木构做法,是晋城地区罕见的早期佛寺实例,对研究古代建筑形制与佛教传播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