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来张掖有三绝,除了大佛寺和七彩丹霞,还有悬空马蹄寺。</p> <p class="ql-block"> 马蹄寺不是寺,而是以寺为名,藏在祁连马蹄山上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马蹄山又称临松山,在张掖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 马蹄寺石窟群始建于北凉(397年—460年),至今已有1600年。</p> <p class="ql-block"> 肇始者是敦煌名士郭瑀。这个郭瑀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前秦时期的一代大儒,他所著《春秋墨说》、《孝经综纬》等,皆是五凉河西儒学的代表作。他在这里凿山为窟,开坛讲学,既传播佛教思想,也讲授儒家经典,形成了“僧俗共学”的文化形态,使马蹄寺成为河西文化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网上找不到郭瑀的历史画像,幸好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郭瑀”的影视形像。</p> <p class="ql-block"> 有人考证这是郭瑀及弟子最初开凿的石窟,方正两间,窟口凿得十分讲究,还留着明显的山形挑檐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郭瑀当初建个石窟只为当作自己读书、设馆、修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不曾想,一“朝”(Zhao)之想,百“朝”(Chao)随之——</p><p class="ql-block"> 从他凿出第一座石窟起,各朝各代的佛家、名士都认为,被“天马”下凡时踩了一个马蹄印的神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不断地来此开凿石窟、建造佛寺,历经东晋、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朝代扩建或重修,竟延绵持续了1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从南到北迤逦30公里的马蹄山上,分布着千佛洞、金塔寺及观音洞等七个石窟群,目前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七十多个石窟。车行路上,随处可见完好或荒蕪的窟洞石龛。而在1600年间究竟开凿了多少石窟,无人可知,无以计数。</p> <p class="ql-block"> 明人有《咏马蹄寺》诗曰:</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您就知道,这马蹄寺的历史和名气,到底有多久、到底有多牛!</p> <p class="ql-block"> 而更牛的,还是这马蹄石窟本身。先看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蹄石窟的标志性景观“三十三天”石窟。开凿于北朝,寓意着佛门修行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天”石窟镶嵌在百米之高的红砂岩立壁上,呈佛塔形分布着七层二十一窟,内设佛殿,外有迴廊。</p> <p class="ql-block"> 推近了看看局部——</p> <p class="ql-block"> 您说了:不就是建在峭壁上的悬空寺嘛!呵呵,马蹄石窟可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她的与众不同,就在于:风景在山外,机妙在腹中。</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遍看了中国的“四大石窟”和大大小小的悬空寺,固然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无能可比:无论山窟,还是悬寺,所有攀爬、连接的通道都是“外挂式”栈道。唯此马蹄悬窟,看似独立开凿,却是窟窟相通。之间的连接栈道,就藏在山腹里。——这就是我国考古学中被明确标注为“石窟栈道嵌入山体的唯一形制”。 </p> <p class="ql-block"> 这峭壁上分七层外嵌的21个檐龛,其实是窟体的窗口。每个窗口后面则是一个宽敞的石窟,供僧人们供佛礼佛、读书藏经及修行起居。各层、各窟之间由“之”字形的阶梯隧洞连通,整个“三十三天”就像一座楼房,居住者可沿“内部楼梯”,从一楼爬上七楼。</p> <p class="ql-block"> 想想,在1600年前,这是一件怎样前所未有的巧思?是一件怎样难以想象的艰巨工程!</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七层楼”的“楼梯”过于逼仄陡险,不少路段是超过75度的天梯甬道,购票时被告知老年人不宜攀爬,只得遗憾作罢。幸有网友所摄图片,藉以为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只能在“楼”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转而去看另一石窟——格萨尔王殿。</p> <p class="ql-block"> 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英雄,受到藏传佛教的尊崇。以他的原型形成的口述史诗《格萨尔王传》拥有250多万诗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比《荷马史诗》长140倍。</p> <p class="ql-block"> 王殿坐落在卧龙山的“龙头”上,与“三十三天”不同,是一座“穿山而过”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王殿的正门开在卧龙山的“龙睛”处,蜿蜒幽暗的窟道贯通山体,大殿就开凿在两只“龙眼”之间,踞守龙头。</p> <p class="ql-block"> 窟道在山腹内盘恒了数十米,殿内有众将士列阵及王妃珠姆手捧哈达送格萨尔出征的雕塑。显然是今人之作。</p> <p class="ql-block"> 格萨尔王殿面临着祁连山下的高原牧场。相传就是他的坐骑在这里留下马蹄印,才有了马蹄山石窟的千年传奇。</p> <p class="ql-block"> 千佛洞是马蹄石窟又一处标志性景观。洞窟始凿于北凉时期,北朝的石窟大多集中在这里。初为藏传佛教寺庙,元代以后成为汉传佛寺。</p> <p class="ql-block"> 经历代开凿、修葺,当年500多摩崖佛窟塔龛群列,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是马蹄山中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名副其实的“千佛洞”。(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千佛洞的石壁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数不清的石龛岩穴,那都是曾经的佛龛,不难想象出“千佛满山”的盛景。而更高层的那些蜂窝状“石窝”,则是丹霞地质特有的样貌。这些天然风化的凹凸坎坷,更装点了佛窟的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千佛洞目前修复开放的石窟,依丹霞峭崖的走势,依次排列着三圣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等,还有1—4号“特窟”,共计十余座殿窟。</p> <p class="ql-block"> 三层重檐的“三圣殿”粉妆重彩,外悬于“千窟百孔”的崖壁上,无论哪个角度都显得雍容端丽。</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飞檐金瓦,鸱吻朝天,与马蹄神山遥相观照,令人遐思无限。</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千佛洞的正殿及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 正殿右侧的塔龛中矗立着的一座藏传佛教的复钵式摩崖<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塔——甘珠尔佛塔,</span>是马蹄寺石窟群的标志性遗迹。饱经自然风化却奇迹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河西走廊佛教石窟艺术的稀缺实物。</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北端有一架今人搭建的扶梯,连接大殿上方的石凿甬道,通往千佛洞的最高处——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 药师殿在正殿的斜上方,目测十数米远,无路可达。</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同“三十三天”一样,要钻山攀登,而且比之更加窄陡。老柏说,只容一人的通道,几乎是垂直上下,更有一段只能借助石壁上的凿洞和架在洞口的铁棍,屏息收腹,“攀岩”一样地上下。</p> <p class="ql-block"> 看来没点儿身手还真不行!我和秀云知难而退。老柏和新民终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自体验了一把石窟通道的“唯一形制”,</span>攀上药师殿,为我们大家祈福平安。</p> <p class="ql-block"> 从正殿下来,看到药师殿的北面还有一处僻静的窟殿,没有游客,只见鸟儿出没。</p> <p class="ql-block"> 登上晃晃悠悠的木梯,才知道是一处尚未修复的石窟。油彩剝落,柱梁开裂,更有一番岁华凋敝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残存的石佛和壁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出自何朝何代。</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回望,别是一番风景。</p> <p class="ql-block"> 坐观光车出景区,途中看到位于千佛洞北段的石塔林,心有不甘。在游客中心下车后,又步行返回,拍到了这些西夏至元明清各时期的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 这些密集分布在红砂岩壁上的佛塔有500多座。据说是当年苦行僧坐禅修炼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其中组合成“山”字形的三塔龛,为塔林中的珍品,在其它石窟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 马蹄山石窟群方圆广、体量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遍游的。我们仅用了半天多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只能算是蜻蜓点水。还有很多的窟群未及看,留下了太多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比如——金塔寺用“减底凸起”手法,雕塑出的几近立体的“高肉雕泥塑飞天”,不仅创作形式有异于敦煌壁画,创作时间亦比敦煌壁画早了300年,而且是中国早期飞天艺术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又如——千佛洞1号特窟中北魏佛像的原塑,被称为石窟艺术的“活化石”,是现存佛塑中年代最久远的实物之一,应当算是我国现存佛塑中的最年长者了吧!</p> <p class="ql-block"> 再如——从泥皮层层覆盖的壁画中,揭示出的北魏“地神奉花供养”壁画——</p> <p class="ql-block"> 还有——千佛洞2号特窟中的观音立像。这神态,像不像邻家的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 江山胜迹、天之精华,我们是永远看不完的。马蹄山,每一扇苍凉的窟门背后,都隐藏着时光的密码,每一座大山的腹中,都是一道日月乾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