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博物馆

拥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摄影与文字编辑 拥正 取景地点:中国法院博物馆、东交民巷,黑白照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筹建中国法院博物馆,2008年2月开馆。2013年9月闭馆,启动新馆选址工作。2016年1月6日,新馆正式开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原东交民巷日本正金银行旧址楼内。</p> <p class="ql-block">元代:称江米巷,属南熏坊,位于元大都南城墙外,因南方运来的糯米在此交易而得名,后中间修棋盘街,分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p><p class="ql-block">​ 明代: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其划入内城。东江米巷西口在正阳门内棋盘街,因靠近紫禁城,设有宗人府、吏部、户部等衙署,还建有接待外国使团的会同馆。</p><p class="ql-block">​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东交民巷地位延续,设有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根据《北京条约》,英、法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江米巷”逐渐被称为东交民巷。</p> <p class="ql-block">《辛丑条约》后: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在此大兴土木,修建使馆、兵营、银行等设施,并将道路改称外国名,东交民巷就是中华民族脸上的一个毒瘤,记录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p> <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3日,北平举行盛大的解放军入城式,毛泽东主席明确要求队伍一定要从东交民巷经过,这是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东交民巷,宣告了那段屈辱历史的终结。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以无比豪迈的激情,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建设伟大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中国法院博物馆是中国司法领域首个全国性行业博物馆,承载着梳理司法历史、展示法治进程的重要使命。它的存在不仅填补了中国司法行业博物馆的空白,更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法治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兼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发展历经筹建与升级。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筹建工作,2008年2月首次开馆;2013年因新馆选址闭馆,2016年1月6日,新馆在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原日本正金银行旧址楼正式开放,这一具有历史感的建筑为博物馆增添了特殊底蕴。</p> <p class="ql-block">馆区布局合理且功能丰富。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开放区域约1600平方米,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六个专题展厅,还有三个普法互动区和一个法律影视放映厅,既满足文物展示需求,也为公众提供了互动与学习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馆藏与展览内容详实多元。基本陈列涵盖中国审判历史展、人民审判历程展等,专题展厅包括“先驱之光”“正义的审判”等,展出了西周后期青铜器朕匜、《唐律疏议》、新中国初最高人民法院首枚国徽等珍贵文物,清晰呈现了不同时期的法治面貌。</p> <p class="ql-block">凭借其独特价值,博物馆收获了认可。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它不仅是文物收藏与展示之地,更成为传播法治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东城区正义路4号的老建筑前,砖墙上的纹路先就带出几分厚重——原日本正金银行旧址的外壳里,藏着中国法治的千年脉络,单是这份时空叠印,已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的文物最是勾人。西周的朕匜泛着青绿,器身上的铭文竟是最早的法律判决书,指尖蹭过冰凉的铜锈,像触到了三千年前“慎刑”的初心。转过展柜,《唐律疏议》的抄本静静躺着,字里行间的“礼法合一”,和不远处新中国首枚最高人民法院国徽的金辉相照,突然懂了“传承”二字不只是史书里的词。</p> <p class="ql-block">专题厅里总有些瞬间让人鼻酸。“正义的审判”展区里,抗战胜利后审判战犯的庭审记录摆得整齐,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力透纸背——原来“正义不会缺席”,早被前辈们一笔一划写进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清末的法律主权丧失,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重要缩影,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直接相关。</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列强先以“领事裁判权”撕开缺口——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中国涉讼,由英国领事按英国法律裁决,中国官府无权干预。此后美、法等国纷纷效仿,外国人在中国俨然成了“法外之人”,中国司法主权被生生割裂。</p> <p class="ql-block">当参观到新中国这一展区,压抑的心情骤然释放,这一时刻,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从此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p> <p class="ql-block">离馆时回头望,夕阳把建筑的影子拉得很长。这趟参观像读了本立体的书,从青铜上的铭文到法庭里的灯光,从古代的“三尺法”到如今的“法治中国”,原来那些刻在文物上的规矩、藏在卷宗里的坚持,早悄悄融进了生活的日常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