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南京照相馆》

孔炜炜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本来想带父母去看《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的,我经常带他们去影院一起看电影,爸爸爱看战争片,妈妈爱看浪漫喜剧片。因为之前我看过很多关于《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的介绍和花絮,是残酷、暴戾和泯灭人性的。我怕他们看了这部电影心里会难受,于是我在购票之前放弃了这个想法。</p> <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真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痛,因为它离我们实在太近了。曾经有些声音说,不应该总是不断提起这段历史,让人们生活在仇恨中,也不应该让孩子成长在仇恨中。</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没有资格轻描淡写的说放下、说过去吧。其次,这种事实的提醒不会让我们生活在仇恨里,我们只是要记得:自强才有话语权,才有主动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还认识到和记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真的可以卑劣恶毒到这种程度,竟然以践踏和侵略别人为荣,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民主国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他们做过我们的学生,做过我们的附属国,后来成为侵略者。唐朝之前我们叫他“倭奴国”,倭有顺从和矮小的意思。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他们不喜欢倭国这个名字,就改成了日本。我在想一个问题,日本派遣使者和我们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城市建设、技术等等,历经几百年……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把我们的《论语》作为自己的官学。他们很重视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为什么他们体会不到,学习不到呢?儒家讲人生首重修养,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义者循礼。</p><p class="ql-block"> 儒家的理想是什么?大同社会,求同存异,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但是日本人的忠、义、勇和他们所谓的善,好像只是面对自己人的,对于别人可以毫无底线,一点道德都没有。今天我们很多人觉得日本人讲礼貌,有秩序。但是我们知道吗,这种秩序感其实是在他们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环境所决定影响的,渗入到他们性格当中去的。因为岛国的面积很小,长时期被几个门阀贵族所掌握着权利。平民不允许学习,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声音,老百姓是不会发出来的,等级分明,很严格,死守秩序就是核心。</p><p class="ql-block"> 而2500多年前,我们的孔子就在提倡有教无类。孔子说:人是需要被教化的,才能知善恶,晓义理,才能在精神上去进步,才能明白人在天地之间,作为人真正的志向,真正的理想应该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而他们喜欢孔子,却不喜欢孟子。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桴于海,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可卷而怀之。他们认为孔子觉得说君主无道的话,那我就回避好了。而孟子说,民贵君轻,如果君无道的话,推翻也是非常合理的,这在万事一系的日本人眼里,他们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他们不会体会到孔孟思想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而且他们根本不会看到孔子孟子思想核心的要义是多么的一致。所以他们只能学到儒家的一些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皮毛”。</p>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对日本的评价,原文为“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真实反映了日本民族性中存在的矛盾特征。</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都在说拘小节而无大义。城市基础建设可以照抄,照搬,但是文化肯定不行,文化讲究土壤,文化是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影响的。我们的地理环境,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的历史环境从多民族走向统一,我们也是在一路上的跌跌撞撞和不断的反躬自省中,沉淀出了这种宏大的仁义道德的性格,它已经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国人的血液里面了。所以在我们很轻而易举就可以理解的东西,可能在他们看来理解不了的,他们没有这个环境,岛国就那么大的面积。</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说他们很讲究意志力,超强的意志力,任何事情和磨难,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就可以解决。我们把这个意志力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就是挖掘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当然是好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会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而狂妄自大。日本就是这样走上军国主义的。明治维新之后,他们变得强大,他们向西方人学习科技技术,经济模式,而他们推动明治维新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却是咱们中国的阳明心学。</p><p class="ql-block"> 明朝的时候,日本一个和尚把心学带回日本,后来中江藤树发现了心学的巨大价值。中江藤树是学宋明理学的,理学讲守规矩,条条框框很多。但是心学讲在自心的身上去磨练、去下功夫,知行合一,这一点倒点到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明治维新很多的骨干,他们就是心学的学习者和追捧者。但是在他们强大之后,他们就滋生出了傲慢主义,倾向霸道,走上了极端。这个就是我们在实用主义的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在强调反躬自省,强调慎独,强调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儒家很重要。当然,中国的孝道,他们同样也没有学到。</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土壤里面长出来的文化拿到那边,虽然对他们有帮助,但是学不全面,因为环境不同。我们今天依然可以说日本没有文化,因为,文化不是规矩,不是礼貌,不是科学,不是技术,不是知识。文化是以文化人,是变化气质。如果他们有文化,他们今天一定会懂得对自己所做铁证如山的事情,会知道羞耻,会知道抱歉,会知道愧疚。</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不是说他们的所有人,但因为环境就是那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什么?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有良知,有道德,我们只知道自强,守好我们自己的防线。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道德只跟有道德的人去讲。</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p class="ql-block"> 这几点,他们有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