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岳街上不做田,三个月就能吃一年”的由来吗?

彭剑峰

<p class="ql-block">  “南岳街上不做田,三个月就能呷一年”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生动描绘了南岳古镇因香火经济而繁荣的景象。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之一,自古便是宗教圣地,香客络绎不绝,尤以农历七、八、九月为盛,其中八月最旺,故称“赶八月”。</p><p class="ql-block"> 旧时,南岳古镇商铺林立,香烛、爆竹、神像、工艺品琳琅满目,商贩云集,甚至“长沙至衡山道上,络绎不绝,歌声载道”。当地居民无需耕作,仅靠香期经营,收入便足以维持全年生计,因而有了“赶个八月吃三年”的说法。 </p><p class="ql-block"> “南岳街上不做田,三个月就能呷(吃)一年”。我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此话意思是南岳人真幸福,不用干农活也能赚大钱,让外地人羡慕不已。这句俗语,到底是怎么来的,恐怕没有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前,在与湖南工商大学教授王佩良先生喝茶聊天时,我无意中聊到了这个话题,看那句俗语和梅山文化有没有关联。没想到王教授的一席话,使我有点班门弄斧了,怪不得王教授是梅山文化的研究专家。从王教授撰写有关梅山文化的材料中,我知道了“南岳街上不做田,三个月就能呷一年”的故事由来。</p><p class="ql-block"> 新化,有“蚩尤故里”之称。蚩尤,古时一战神,中华民族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古梅山峒区域是上古蚩尤部族世居地之一,大熊山更是蚩尤部落发祥地,北宋开梅山的梅山苗族、瑶族居民便是上古蚩尤部族嫡裔。此地留存着蚩尤部族及其嫡裔苗、瑶古族众多珍贵遗迹和传说。目前,大熊山至今还留有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春姬系蚩尤妻子。</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帝(司天昭圣帝)是道教五岳神之一,相传为火神祝融或伯益化身,主掌南方,兼管水族变化。自西周起,南岳便有祭祀传统,唐代被封为“司天王”,宋代加封“昭圣帝”,香火鼎盛。民间传说南岳大帝曾助大禹治水,并在衡山留下禹王石,更增添了其神圣性。 </p> <p class="ql-block">  据传,南岳圣帝经“一代战神”蚩尤推荐,来到湖南新化大熊山坐禅诵经,修行养性。当时蚩尤正准备出师中原,临行之际告诉南岳圣帝,称大熊山山高林密,山清水秀,是一处修行的最佳之地。现在的熊山古寺,便是南岳圣帝在湖南的首选地。蚩尤屋场也见证了蚩尤与南岳圣帝的情感交往。</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由于当地香火不太景气,南岳圣帝一班人沿路南行,来到了涟源龙山。据传,南岳圣帝在龙山的时间不长,但对龙山山里的各种草药情有独钟,只是离时匆忙,无暇顾及罢了,直至“药王”孙思邈上龙山寻药才“药”闻天下。</p><p class="ql-block"> 南岳圣帝离开龙山继续南行,双峰的九峰山便成了南岳圣帝在湖南的第三站落脚点。九峰山位于双峰县东南部,跨越到衡阳县的溪江乡西北部。九峰山脉跨越双峰县、衡阳县,长达数十公里。据传,南岳圣帝在九峰山居住的时间也不长,主要是供给不足而离去。</p><p class="ql-block"> 南岳圣帝一路南行,终于发现了南岳祝融峰是一块修行宝地。于是,南岳圣帝便在祝融峰扎下根来,专心致志诵经养性,广佑众人。谁知,南岳圣帝的到来,引起南岳本地菩萨的嫉妒与不满,说外地菩萨不佑本地人的,希望他离开南岳。南岳圣帝听到此话后,对南岳人说,“我等在此,能为你们带来财富,虽敬香时间只有三月左右,但可供你们吃上一年。”南岳圣帝的一番活,本地人起初将信将疑,可随着香客的逐年增多,慢慢地就享受到了福利,一大把乡下的泥腿子看到了商机,纷纷洗脚上岸,做起了生意人。</p> <p class="ql-block">  “南岳街上不做田,三个月就能呷一年”,此话一点不假,南岳圣帝成就了南岳香火经济的千年传奇,更是南岳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但你发现没有,来南岳的香客,以新化、安化、淑浦、桃源、沅陵、冷水江、涟源、双峰居多,其因是南岳圣帝在湖南居住的首站地新化大熊山与这些县市毗邻,这些地方的人大多数都对南岳圣帝虔诚奉侍,绝无二心。</p><p class="ql-block"> 南岳香客多为农村信众,催生了独特的“香期客栈”——家家腾房设铺,提供廉价食宿。过去“男男女女睡一房,冷水淋浴木板床”,如今已升级为舒适旅舍,但仍保留淳朴民风。香客们世代相传,如曾国藩家族曾因南岳签文“双珠齐在手,光彩耀杭州”而发迹,更强化了“有求必应”的信仰。 </p><p class="ql-block"> “南岳人不做田”这句俗语的背后,是南岳千年信仰、商贸与民俗的交织。从蚩尤故里的神秘传说,到香客如潮的繁华街市,再到今日的文旅融合,南岳的故事,始终围绕着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作者 彭剑峰(网络媒体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