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命•皆由心起</b></p> <p class="ql-block"> 《灵枢》中说:“心者,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心安定,身体机能就会正常运转;反之,则会积郁成疾,危及健康。唐朝时,一位当朝大将军的母亲突然患疾,无数名医看过后都摇头叹息说无能为力。一日,前线传来大将军打了胜仗,即将凯旋的消息,这位母亲,竟不药而愈。原来,老人是忧虑成疾。当心结被打开,一切自然而愈。</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记载:“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人的情绪,无论喜怒哀乐,一旦过度都会伤及自身。研究指出,80%以上的人都会遭受情绪对器官的攻击伤害,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癌症,都与情绪密不可分。有些人爱生气:饭菜不合口、赶不上车、不小心被人碰了一下…..凡此种种,都会引发不悦、恼怒。</p><p class="ql-block"> 爱生气的人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脏器病变;而暴怒者,更会血压瞬间飙升,出现脑溢血、心肌梗塞等危险;有些人多疑: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总往自己身上联想,在脑海里“生动”演绎一遍。如此往往会感到寂寞、心慌,从而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甚至心理崩溃。相由心生,病从心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与心态息息相关。欢喜、平和、焦虑、愤怒……这些内心的五味杂陈,酿就了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态:或生龙活虎,或精神萎靡,或疾病缠身。你笑你乐,心就接收正能量,感应着平安与喜乐;你哭你愁,心就吸收负能量,召唤着疾病与厄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活•赢在心宽</b></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中有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世上没有没完没了的风雨,正如世间之事,不管大小与喜悲,都终将会过去。心若宽,残缺之物皆能成宝;心若窄,却会向着幸福牢骚满腹。因而,人这辈子,生得好,不如活得好。每个人眼界的开阔度、心灵的宽广度,都是后天一点点修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十足的愤青,不仅时常怒怼同僚,更不时痛批皇帝。咸丰七年,曾国藩先斩后奏回家奔丧,而朝廷却借机剥夺了他的军权。愕然、愤懑、暴躁、郁闷……不到一月,他就从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变成了瘦弱不堪的小老头。家人遍寻名医无果,无意间,曾国藩得到碧云观丑道长点拨:心可静气可定,万愁尽释!曾国藩幡然醒悟,心结一一舒展,顽疾亦得以尽退。 </p><p class="ql-block"> 一念放下,天高地阔。生活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对过去释怀,对将来坦然,而对当下不遗余力。很多时候,能让人笑到最后的,并非握紧,而是放下;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并非拥有,而是失去。人生百年,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心,就像容器。内在的糟粕多了,生活的精彩就少了;思想的纠结多了,生命的快乐就少了。迷茫时,多读些好书:听大师布道,与圣贤对话,悄然而生的智慧会让你豁然开朗! </p><p class="ql-block"> 困顿时,多出去走走:游大好河山,赏湖光美景,油然而生的惬意会让你心平气和!恰如《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养生•重在养心</b></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古话:心诚则灵。指的是用心专一、恭敬于事,万事皆会灵验。人心是非常灵的,若是想错了,就会给身体输入错误的指令,产生相应的恶果。听说过“死囚放血”实验吗?在征得囚犯同意后,心理学家将对其“放血致死”。 </p><p class="ql-block"> 囚犯躺在一个小房间,一只手透过木板伸到大房间。一开始,助手用小木片在他手腕上划了一下,同时打开一个水龙头:叮咚,叮咚,水滴一下一下地滴入到铜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助手不断调节滴水的节奏:快、慢、极慢……一段时间后,囚犯开始休克,最后,竟出现“失血”症状而亡!没有流一滴血的囚犯,为什么会死呢?因为他在暗示自己:血在流,我快死了!血已经流完了,我要死了!这种暗示,就是心态的力量:心态不同,想法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二战期间,麻醉药物极为短缺。军医灵机一动,在术前一边给伤员注射生理盐水,一边告知是注射麻醉药。结果,这些被注射生理盐水的士兵,竟感觉手术时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这就是: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同样的病症,同样的治疗:乐观者,起居饮食井然有序;悲观者,吃不下睡不着。结果,一个日渐恢复,一个则每况愈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