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罗马尼亚(Romania)</b></p><p class="ql-block">罗马尼亚,是一个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国家。其首都为布加勒斯特。</p><p class="ql-block">罗马尼亚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接壤,南部与保加利亚为邻,西南部和西北部则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其东南部濒临黑海,海岸线长达245千米。国土面积为23.8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该国总人口约1905万人,主要民族为罗马尼亚族。官方语言是罗马尼亚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罗马尼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p><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5年,国名变更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国家政权由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名也改为罗马尼亚,并定12月1日为国庆日。</p><p class="ql-block"> 此后,罗马尼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洲联盟(EU)。</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我们参加了Gate 1 组织的探索小组(discovery small group)的“壮美巴尔干之旅”,旅程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和阿尔巴尼亚。行程共14天(7月14号至7月28号,其中包括来去路途两天)。</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旅游项目,很多朋友(中国人,美国人),都好奇我们为什么选择去这些国家?我和我先生都是50年代出生,成长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从小就熟知这几个国家的名字,因为当时这些国家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是中国的好明友。好奇心驱使我想去看看这些当年的社会主义的明珠, 如今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 夏季是欧洲的旅游高峰期间,我们去这些小众国家也避开了众多的旅游者。</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小组仅有11人,加上导游才12人,46人的旅游大巴车,随便你坐哪。人少,集结迅速,太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b>布加勒斯特(Bucharest)</b></p><p class="ql-block"> 罗马尼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虽然建城仅有几百年,早期因法国建筑师建起的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被赋予了“东欧小巴黎”的美称。齐奥塞斯库时代“大拆大改”地建造了不少前苏联风格的建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又开始了大规模地现代化建设……城市建筑中混搭的风格体现了罗马尼亚充满变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布加勒斯特下塌的旅馆(InterContinental Athenee Palace Bucharest) 是一座位于市中心的五星级宾馆,也是布加勒斯特最好的旅馆之一。正在著名的革命广场旁边,可以步行到许多著名景点,极其方便!</p> <p class="ql-block">旅馆内房间宽敞整洁,开放自助餐形式的餐厅非常漂亮。食物品种繁多丰富,选择极多。</p> <p class="ql-block"><b>革命广场(Revolution Square )</b></p><p class="ql-block"><b> </b>是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在1989年之前,它被称为宫殿广场,在1989年12月的罗马尼亚革命后更名为革命广场。前皇宫(现为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雅典娜宫、雅典娜宫酒店、布加勒斯特大学图书馆和重生纪念馆都位于这里。该广场还设有罗马尼亚共产党前中央委员会大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罗马尼亚共产党前中央委员会大楼</b></p><p class="ql-block"><b>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上这栋方方正正的建筑曾是罗共中央委员会大楼。楼前</span>广场是当年大规模群众集会的地方。这里曾经见证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齐奥塞斯库政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span>齐奥塞斯库1968年8月21日就是大楼二楼露台上(红色箭头所指)演讲,当时他公开谴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开始奉行从克里姆林宫独立的政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span style="font-size:18px;">标志着齐奥塞斯库人气的最高点。</span>齐奥塞斯库1989年12月21日的演讲旨在效仿1968年大会,但他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因为当时的罗马尼亚经济落后,生活必需品匮乏,柴米油盐凭票供应,人民已经非常痛恨他独裁统治(在齐统治时期甚至禁止四人以上的聚会)。而这次集会为民众起义推翻齐政权提供了良好时机。在这次演讲时,齐<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大势已去,在楼顶登上直升机,与夫人叶啉娜仓皇出逃。但是仅仅几小时后就被民众及反叛的军队抓了起来,几天后在圣诞节前被枪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幢大楼现仍为国家办公机构。1990年,该建筑成为当时参议院的所在地。自2006年以来,成为内政和行政改革部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导游向我们呈现当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重生纪念碑</b><b style="font-size:18px;">(Rebirth Memorial)</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广场上最显眼的是一座重生纪念碑,纪念那个冬天的革命运动。和在运动中无辜丧生的群众。<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表罗马尼亚人民的</span>白色椎体仿佛一把利剑直刺长空,穿过黑色鸟巢状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着齐奥塞斯库统治的 黑暗时期),</span>表明向往自由的罗马尼亚人民冲破黑暗,奔向自由的蓝天。这座纪念碑于2005年8月落成。</p> <p class="ql-block">围绕在重生纪念碑前,两个半弧形的碑面上镌刻着一个个人名,他们都是当年被独裁的罗马尼亚领导齐奥赛斯库镇压杀害的民众,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b>卡罗尔一世的骑马雕像</b></p><p class="ql-block"> 是罗马尼亚的一座著名纪念碑。位于布加勒斯特市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矗立在革命广场上,布加勒斯特中央大学图书馆前。这</span>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塑造着罗马尼亚第一任国王卡罗尔一世骑在马背上英姿。他是罗马尼亚王朝的创始人。在他统治期间,罗马尼亚于1877年在俄土战争期间从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手中独立出来。罗马尼亚史上称其为独立战争。</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命运多舜。1948年之前,广场上矗立着另外一座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的骑马雕像(雕像由克罗地亚雕塑家Ivan Meštrović于1930年创作)。1948年被摧毁,代之以列宁的半身塑像。1989革命后,列宁像被拆除。在2005年,罗马尼亚文化部长决定用Meštrović家人保留的原雕像模型,重现这座被毁的雕像。2007年,布加勒斯特市政厅将该项目分配给雕塑家Florin Codre。新雕像于2010年12月揭幕。</p> <p class="ql-block">克雷楚列斯库东正教堂(Kretzulescu Church)。教堂修建于1720年至1722年期间。1940年的大地震时教堂受损。在1942年至1943年期间得到修复。</p> <p class="ql-block"><b>Iuliu Maniu雕像-破碎的人雕塑</b></p><p class="ql-block"> 革命广场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一尊雕像,他是尤柳·马纽(Iuliu Maniu),罗马尼亚民族农民党领导人、曾任过两届首相(1928~1930,1932~1933)。生于特兰西瓦尼亚。1906年入选议会。1918年任特兰西瓦尼亚指导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曾支持罗马尼亚加入德意联盟,进攻苏联。1944年又参与组织反德、意轴心的政变,带领罗马尼亚对德国宣战。而在战后的1947年则被冠以间谍和叛国罪被捕。后死于狱中。由于他的从政经历支离破碎,结局悲惨,所以他的铜身塑像也被创造者塑制为破碎的形状。</span></p> <p class="ql-block"><b>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CEC宫</b></p><p class="ql-block"> 建于1897年6月8日至1900年,这座宫殿现在是作为罗马尼亚最古老的银行、公共储蓄机构(后来被称为C.E.C.)的新总部而建造,是CEC银行的总部。</p> <p class="ql-block"><b>Caru' Cu Bere</b>(字面意思是“啤酒车”)餐厅</p><p class="ql-block"> Caru' Cu Bere(“啤酒车”)是布加勒斯特最古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啤酒屋餐厅之一。也是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以其独特风味的烤肉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餐厅最初建于188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扩建和改进。如今彩色玻璃风格,华丽壁画,装饰精致的天棚,精细雕刻的木制扶廊和楼梯。歺厅门口,大厅,楼梯扶手上……到处装饰着鲜花。如不是摆满了餐桌,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十九世纪的豪华居所。</p> <p class="ql-block"> 这家啤酒屋说是提供布市最美味的菜肴。如今更是布加勒斯特的网红餐厅。来前做功课曾在“小红书”读到过多次。许多中国游客都说这家店的烤猪肘<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如何美味。我和先生就点了这道菜,一巨大的肘子摆上桌,其分量足够四、五人吃的。我们俩位老人拼命也就只吃了4分之一。说实话,那味道真不怎么样,不敢恭唯。齁咸不说,猪皮还不脆。又硬又厚,皮皮的根本咬不动。不过皮下脂肪还挺香,不显得油腻。不知是当天的厨师手艺不行?还是给我们的这只猪肘不是新鲜烤的,而是剩品。这一个猪肘子加点配菜,一杯啤酒,一杯饮料,就花费了$50多,价格也不便宜!</span></p> <p class="ql-block"><b>布加勒斯特的凯旋门</b></p><p class="ql-block"> 凯旋门高27米,底座25米x11.5米。它由Petre Autonescu建于1922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胜利、大罗马尼亚国家的诞生、斐迪南国王(卡罗尔一世的接班人)和玛利王后加冕而修建的。象征着胜利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我们因为提前了一天到达,为了利用这个时间,通过朋友介绍,在网上雇了一个布加勒斯特土生土长的年轻小导游,带着我们把布加勒斯特的老城逛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僻静角落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古董书店<b>Cărturești Verona</b></p><p class="ql-block"> 小导游带着我们去了一个她最喜欢的书店。别看它不大,但它却是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一个文化绿洲。 小书店俘获了当人和游客们的心。 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馆位于当时富人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Dimitrie Sturdza House。</span>建于19世纪中叶,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瑰宝,它保留了大部分原始建筑风貌的魅力和优雅。有一个中央大厅和对称布置的房间,内部和外部装饰着新文艺复兴的装饰品。小书店反映了当时(十九世纪)富人的住宅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楼充满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华丽的门框和美丽的天花板令人叹为观止。走进中央大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张和老房子的味道,整个书店里灯光柔和,感觉温馨。无论您是书呆子、历史爱好者,还是一个欣赏美丽和优雅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都会觉得自己被带回了一个奢华优雅的年代。这个书店堪称是一颗</span>隐藏的宝石,<b>Cărturești Verona书店</b>绝对属于布加勒斯特必去探访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入Cărturești Verona书店时,你会立即被货架上摆放的大量书籍所震撼。 从经典文学到现代畅销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收藏,满足各种口味和兴趣。 Cărturești Verona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是一个文化中心,汇集了所有年龄和背景的人。</p> <p class="ql-block"> 让自己沉浸在这个充满复古气息的书店里,远离喧嚣,静静的看会儿书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b>Cărturești Carusel 书店</b></p><p class="ql-block"><b> 这</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家网红店,在社交媒体上远远比前面刚看到复古书店有名气的多,也大的多。这座书店位于</span>布加勒斯特老城区Lipscani 55街。中国人把它译为“布加勒斯特的旋转木马书店”。</p><p class="ql-block"> 书店所在的建筑是由希腊Phanariot Chrissoveloni银行家家族在20世纪初建造的。在它存在的头几十年里,它是克里斯索韦洛尼银行总部的所在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它变成了如今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 推门进去,整个书店亮堂堂的,跃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白色的楼层像波浪一样起伏,白色的旋转楼梯蜿蜒而上,阳光从高高的天窗流泻下来,在地板和木椅上打出斑驳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书店共有5层,藏书超过10,000本。最顶楼是一个小歺厅,可以坐下看书喝咖啡,吃点小点心。</p><p class="ql-block"> 这个书店是网红点,人多,尽管每人说话声音很低,但老有来往的人在你眼前晃动,静不下心来,比上面所说的<b>Cărturești Verona</b>书店环境差多了,真要静心读书我更喜欢<b>Cărturești Verona</b>书店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b>罗马尼亚雅典娜</b>(Romanian Athenaeum)</p><p class="ql-block"> 是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一座音乐厅,也是罗马尼亚首都的地标。这座华丽的圆顶圆形建筑于1888年开业,是该市最负盛名的音乐厅,是象征着国家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建筑。也是“乔治·埃内斯库”爱乐乐团和乔治·埃内斯库音乐节的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常举办各种音乐会和文化活动,是布加勒斯特文化生活的中心。</span>整幢建筑外观非常漂亮,内部装饰精美华丽,而且游客稀少,我们进去时仅有二三个游客。而且就位于我们下塌的旅馆的街对面。</p> <p class="ql-block">装饰华丽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漂亮精致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旋转楼梯彰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描述了罗马尼亚历史上荣耀时刻的巨型壁画环绕着演出大厅。</p> <p class="ql-block"><b>斯塔夫罗波莱奥斯修道院(</b><b style="font-size:18px;">Stavropoleos</b><b>)</b></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塔弗罗波莱奥斯修道院,</span>它位于市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span>是一座东正教修女修道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修建于1724年,是布加勒斯特最漂亮的一座修道院。精致的木质装潢和石雕的门廊、石柱,融合了罗马尼亚、拜占庭和奥斯曼风格的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教堂内,墙上,顶棚都是精美的湿壁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Odeon剧院(罗马尼亚语为Teatrul Odeon)</b></p><p class="ql-block"> 是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一家剧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剧院建于1911年,以前是属于罗马尼亚国家剧院的喜剧剧院。</span>是布加勒斯特最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b>人民宫(Palace of Parliament )</b></p><p class="ql-block">在布加勒斯特,有一座宏伟的议会大厦。过去称<b>“人民宫”。</b>始建于 1984 年,当时的统治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齐奥塞斯库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耗资超过数十亿美元而修建的。</span>建筑面积 365000 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3100多个房间。</span>地上 12 层,高 84 米,地下四层,深 92 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建这人民宫,强拆了2千多民居及商铺,包括一座医院和一个历史久远的教堂。调动了150万人的军队,夜以继日地修建。</span>齐奥塞斯库以倾国之力打造的人民宫,是吉尼斯记录上全世界第二大单体建筑,仅次于美国的五角大楼。当时他是打算建造一座巨大建筑,用于党及政府机关办公大厦,以及检阅群众的场所。希望以此来彰显<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统治和权力的强大。然而可悲的是到1989年,人民宫才建到了计划中的70%,他的统治王朝就被推翻,他和妻子被“军事法庭”处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新政府并没有拆除它,继续修缮最终完成了这座宏伟壮观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宫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历史遗产。不管人民宫如何,如今它已然成为罗马尼亚一道特殊的风景,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游客到来,欣赏这座宏伟的建筑和了解其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人民宫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这座人民宫真的是一座极其壮丽的宫殿。它结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包括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充满豪华和奢侈。导游介绍说,这栋巨无霸的宫殿所使用的全部建筑材料均来自于罗马尼亚本国。包括巨大数量的彩色大理石,昂贵的水晶,黄金以及各种珍贵木材。体现了齐奥塞斯库政权当政时期的奢靡和浪费。</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厅我被彻底震撼了!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 人民宫内所有的柱子、地面、墙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梯、扶栏</span>都是大理石,简直太奢华了!尤其是稀有的粉色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宽大的走廊,两旁全是粗大的带有精细雕刻花纹的大理石柱。</p> <p class="ql-block">椭圆形小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园桌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天穹的巨大彩色玻璃带给你的是视觉震撼!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总统办公室(未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哇!这人民宫真的是太宏伟漂亮啦!</p> <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不仅是罗马尼亚政府和议会的办公大楼,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罗马尼亚的变迁,也承载着罗马尼亚人的期望与警示。</p> <p class="ql-block">宪法广场旁气派的人字型的政府工作大楼。</p> <p class="ql-block">乡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布加勒斯特郊区,有一个迷人的露天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博物馆座落在郁郁葱葱的绿林中,依傍着一条流淌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静静流淌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露天博物馆内,历史上罗马尼亚各个地域的各式茅草屋散落在园中,展示了罗马尼亚传统的乡村风采和生活、居住的习俗。有正宗居家庭院,不同风格的茅草屋,草垛、谷仓、马厩、教堂和其他建筑。短短的时间里让我们一窥几个世纪以来罗马尼亚农村人民的生活和习作方式。</p> <p class="ql-block">当时草屋内的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农作具,多为木制。</p> <p class="ql-block">各地的乡村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饰。</p> <p class="ql-block">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派莱斯城堡(Peles Castle)</p><p class="ql-block"> 派莱斯城堡位于布加勒斯特以北约130公里的南喀尔巴阡山里的小城锡纳亚。建于1873年至1914年间。这座城堡是德国新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因为它当时曾是罗马尼亚王国的创始国王卡罗尔一世(Carol-I)的夏宫,而卡罗尔则是出身于当时极为显赫的德国贵族世家。这座浪漫、豪华的城堡实际上是一个建筑群。主要由派勒斯堡、佩利堡和狩猎小屋三座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 佩莱斯城堡外观呈现出新文艺复兴风格,融入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元素。城堡以尖塔、雕刻精美的立面和丰富的细节为特色, 城堡的建筑风格华丽,内部装饰精美,周围的自然景色优美,是罗马尼亚最美丽的城堡之一。 颇有神秘色彩的佩雷斯城堡,据说在全世界最壮观的城堡里它排名第6。<span style="font-size:18px;">遗憾的是正在装修,影响了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 佩莱斯城堡曾是当时卡罗尔一世国王和妻子伊丽莎白女王的避暑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当时欧洲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span>更是当时政治决策的地方。因此这里也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罗马尼亚“民族王朝的起源”。</span></p><p class="ql-block">卡罗尔王子于1866年以德国王子的身份,因各种政治原因,而被各方势力推举,成功登上罗马尼亚王位,并统治该国,直到1914年他去世。</p><p class="ql-block"> 佩莱斯城堡建于1873-1914年,开始由德国建筑师威廉·多德勒和约翰内斯·舒尔茨的设计建造,在1890年后由捷克建筑师卡雷尔·利曼进行了扩充和现代化改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尽管佩莱斯城堡看起来像是传统的欧洲古典建筑,但它</span>第一个建筑于1883年落成时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配备了现代化设施,</span>佩莱斯城堡是罗马尼亚第一座拥有中央管道空气供暖系统、电气系统、中央吸尘器、电灯及电动电梯的建筑。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建筑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罗马尼亚最伟大的艺术财富之一。</span>佩莱斯城堡直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罗马尼亚王室的财产。它由国家租用,于1953年作为公共博物馆开放。</p> <p class="ql-block">卡罗尔一世国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双目圆睁的大石狮,威严的守护着城堡。</p> <p class="ql-block">内院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城堡内部由160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的设计和装饰都非常豪华精致。内部装饰材料包括木雕、彩色玻璃、精美的挂毯、手工制作的家具和艺术作品…德国新文艺复兴,意大利新文艺复兴,新巴洛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洛可可、帝国、东方风格…各种风格元素都有呈现,充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了当时欧洲最精湛的工艺。所有这些都展现了19世纪末期王公贵族们的奢华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佛罗伦萨厅</b></p><p class="ql-block"><b> </b>这是一个用于接待来访宾客的房间。建成及装饰于1906年至1910年间。采用意大利新文艺复兴风格。枝形吊灯和镜子委托穆拉诺工坊制作。墙上画作是卡罗尔一世国王委托创作的安东·凡·戴克和彼得·保罗·鲁本斯作品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采用镀金椴木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青铜门由罗马的Luigi Magni工坊制作</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壁炉采用意大利Paunazzo大理石制成。</p> <p class="ql-block">17世纪的大理石桌面</p> <p class="ql-block">壁炉两侧价值不菲的两个乌木橱柜。</p> <p class="ql-block"><b>卡罗尔国王书房</b></p><p class="ql-block"><b> </b>一间高雅的房间,建于1883年,采用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用上好的胡桃木和橡木装饰(胡桃木和橡木是装饰的首选木材)由德国汉堡的H. Heymann工作室制作。现在展示的家具均为原装原件。</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木雕大门。</p> <p class="ql-block">卡罗尔一世国王常在这个写字台前写作和接见官员。</p> <p class="ql-block"> 书柜两侧的这两幅画作由美国画家G.P. Healy署名,描绘了卡罗尔一世国王、伊丽莎白王后以及他们唯一的女儿玛丽亚公主,玛丽亚公主4岁时不幸夭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书房内的这个壁炉由慕尼黑的素瓷(无釉瓷器)制成,饰有旧罗马尼亚王国的盾徽。盾徽底部印有卡罗尔国王的座右铭:Nihil Sine Deo(无上帝,万物皆无)</p> <p class="ql-block">书房内的一个私人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拥有大量稀有书籍和一个藏有暗门的木质书架,颇具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导游指点着隐藏的暗门开关。按下这个开关,这一片书架就可以拉开。沿着后面的楼梯,暗道通往楼下的密室。</p> <p class="ql-block">早餐室</p><p class="ql-block"> 建于1906年,由伯恩哈德·路德维希(Bernhard Ludwig)装饰,皇室夫妇曾在此享用早餐并签署晨间信件。</p> <p class="ql-block"><b>餐厅</b>:</p><p class="ql-block"> 建于1883年,并于1906年改建,采用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装饰。家具由美因茨奥古斯特·贝姆(August Bembé)的工作室委托制作,采用胡桃木和白蜡木材质。餐桌可扩展至36人使用。座椅则采用科尔多瓦皮革包裹。爱德华·沃伦韦伯(Eduard Wollenweber)工作室制作的银器和水晶装饰品,重现了那个时期的独特氛围。背景中大型自助餐台中央设有一台送餐升降机。厨房位于地下一层,食物经由电梯运送上来。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时髦和奢华的设置。</p> <p class="ql-block">新觐见厅:这是卡罗尔国王1914年去世前建造的最后一间房间。其装饰灵感源自17世纪卢塞恩市政厅的议事厅。由14种木材制成的镶板由维也纳的伯恩哈德·路德维希工坊委托制作。</p><p class="ql-block">瑞士彩色玻璃窗为16和17世纪的原件。</p><p class="ql-block">1914年8月3日,罗马尼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年的中立条约就是在此签署的。</p> <p class="ql-block"><b>土耳其厅</b></p><p class="ql-block"><b> </b>由维也纳的西格特工坊设计,并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荣获维也纳金奖。家具、墙壁和天花板上均饰有丝绸刺绣,刻有古兰经铭文的彩色玻璃窗、一根土耳其水烟管,以及法国艺术家路易·霍托特创作的青铜雕塑《阿拉伯人与骆驼》,为厅内装潢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b>大音乐厅</b></p><p class="ql-block"><b> </b>采用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曾用来举办过伊丽莎白女王组织的音乐晚会。乔治·埃内斯库、杜米特鲁·迪尼库等当时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都曾是女王的座上嘉宾。胡桃木镶板、镀金格子天花板和佛兰芒压花皮革壁纸的设计灵感源自英国哈特菲尔德庄园的大厅。壁炉上方悬挂着一幅由皇家宫廷画家让·勒孔特·杜努伊创作于1897年的画作,题为《伊丽莎白女王聆听森林之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1903年制造的格管风琴。这是一种气动乐器,在两个相邻的房间内设有双控制台,可以从两侧演奏。伊丽莎白女王经常在此演奏古典音乐。</p> <p class="ql-block">一套19世纪末来自印度的柚木雕刻家具。<span style="font-size:18px;">屏风、香炉和彩绘陶盘均产自远东。</span></p> <p class="ql-block"><b>摩尔厅(</b>The Moorish Room)</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接待室,建于1890年至1892年间,由法国建筑师查尔斯·勒孔特·杜努伊(Charles Lecompte du Noüy)设计。其装饰由奥地利艺术家约瑟夫·科特(Joseph Kott)和威廉·迪茨(Wilhelm Dietz)以彩绘和镀金灰泥制成。殿内陈列着卡罗尔国王收藏的16至18世纪的东方武器,背景则是由卡拉拉和鲁斯基塔大理石制成的喷泉。镶嵌着银饰和珍珠母的橡木家具出自维也纳施托格公司(Stöger)和东方工坊之手。1914年9月27日,卡罗尔国王的遗体曾在此安放。</p> <p class="ql-block"><b>军械库:</b></p><p class="ql-block">由于青少年时期卡罗尔一世国王曾在德国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以它毕生酷爱军事收藏。该厅建于1903年至1906年间,采用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专门用于展示卡罗尔一世国王在当时收藏的各种兵器、盔甲。馆内藏品涵盖近4000件15至19世纪的欧洲和东方武器。盔甲上白色和火焰纹饰的武器分别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骑士的钢制铠甲则来自15至19世纪,</p><p class="ql-block">武器厅(Arms Room):这里展出了中世纪的武器和盔甲,收藏丰富,包括来自欧洲和东方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各种冷兵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骑士的钢制铠甲则来自15至19世纪。左边的铠甲鞋子早期设计为长长的尖头,格斗中可以用作杀伤对手的武器。后期则被改进发展成正常鞋状,因为穿着那种长尖头皮鞋行走起来实在是太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罗马尼亚独一无二的被称为马克西米利安盔甲(16世纪)的全套马匹和骑兵盔甲。</p> <p class="ql-block"> 在装饰性的壁炉上(城堡于1883年安装中央供暖系统),横放着一把手剑。这是一把16世纪的德国刽子手剑,剑刃上刻有铭文:“愿上帝赐予用此剑斩首的罪人永生”。</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中陈列着各种勋章、军令状以及卡罗尔一世国王王冠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b>皇家更衣室</b></p><p class="ql-block"><b> </b>房间装饰着织物壁纸。家具包括由伯恩哈德·路德维希工作室制作的椅子和熨斗。画作分别来自尤金·韦尔布霍芬(Eugen Verbouchoven)的《乡村风光》和扬·迪尔克·博特(Jan Dirk Both)的《海洋风景》。皇家寝宫内的盥洗室与浴室之间由一扇格子门隔开。房间装饰着织物壁纸,窗帘和绿色毛毡制成的软垫,以及雕花橡木家具,包括橱柜、桌子、带搁板的五斗橱、沙发、椅子和扶手椅。东方风格的青铜和黄铜容器为房间增添了装饰感。</p> <p class="ql-block">浴室内还配有一个带木质边缘的镀锌镍浴缸、一个带两个白瓷面盆的盥洗台(配有独立的冷热水水龙头),以及一套由著名的德国唯宝公司生产的德国瓷器。</p> <p class="ql-block"> 城堡周围环绕着青翠的森林,山间白雾漂渺。远远望去,整座城堡看上去宛如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b>锡纳亚修道院(Sinaia Monastery) </b></p><p class="ql-block"> 建于17世纪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span>锡纳亚修道院,位于罗马尼亚普拉霍瓦山谷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附近的西纳亚镇命名。</span>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东正教避难所。它由米哈伊尔•坎塔库齐诺亲王于1695年创立,并以埃及西奈山上标志性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命名,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和美丽的湿壁画,珠宝图书馆,使其成为探索罗丰富历史的必访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修道院拥有13名僧侣,僧侣们拥有一个图书馆,存放属于坎塔库齐诺家族的珍贵珠宝,以及1668年最早的罗马尼亚语圣经译本。</p> <p class="ql-block"> 锡纳亚修道院由两个被低矮建筑包围的庭院组成。在每个庭院的中心,都有一座拜占庭风格的小教堂。其中之一“Biserica Veche”(老教堂)——可以追溯到1695年,而最近的“Biserica Mare”(大教堂)建于1846年。<b> </b></p> <p class="ql-block">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墙壁,天棚全是漂亮的湿画。</p> <p class="ql-block">新教堂</p> <p class="ql-block">同样墙壁和天棚全是漂亮的湿壁画。</p> <p class="ql-block"> 布加勒斯特的街道旁,街心公园里,建筑前可看到各种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个雕像都有着它们各自的历史故事。它们</span>让你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人民拯救大教堂(People's Salvation Cathedral)</b></p><p class="ql-block"><b> </b>东正教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街边小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漫步布加勒斯特城中,一边是罗马尼亚辉煌过去所呈现出的自比巴黎骄傲的老建筑,另一边是“斯大林时期的丑陋建筑(多为办公楼及公寓楼),多为白色预支板结构的方块建筑,高度在五到六层左右。方方整整,千篇一律的外观,毫无美感可言。导游介绍说:“这图的是快且省钱”。从照片上你可看到,布加勒斯特漂亮的老建筑和丑陋的新建筑无缝衔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传统古典建筑上加搭现代派的玻璃建筑</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这里强烈碰撞,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span>反差无处不在,丑陋与优雅并存。这就是我对布加勒斯特这个城市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