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变迁

一丛菡萏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娘家,看到大哥家孩子们新建的别墅,总会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娘家村子属于一个杂姓村,有叶张高郭王五大姓氏,这在我们那儿比较少见。其中,叶姓是主打。我家是自爷爷辈由于老家常被水淹逃难至此,我父辈只有伯父家和我家,令我不解的是我们王家的总共只有两家,可伯父家属东队,我家属西队,而西队基本都是叶姓,他们团结到姓同不算连名都要同一个字。偏我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又敦厚怯弱,我们兄妹五个的处境可想而知,由此,较量也是自那时就在我们兄妹几个心底萌生———我们一定要努力,为我家姓氏争光。父亲应该是我们最好的表率,这个从我家老屋的变迁足可彰显。</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儿时老屋不仅破败而且拥挤。那时我伯父家和我家都挤在三间土坯房外加房前屋后搭建的一些小屋子里。东半边是伯父家的,我家在西半边。西房主卧自然属于大哥大嫂,那主卧前搭建的小屋是我父母以及我和姐姐的卧室,也是家里的贮藏室,西房后边搭建的小屋是二哥三哥的卧室,卧房里还有一头大母猪,西房左边搭建的小屋就是厨房。这样的构建让哥嫂的卧房总是黑黢黢的,光源只是屋顶的一张亮瓦和开门时挤进的几缕光线。我们的卧室最拥挤,父母的板床跟我和姐姐睡的睡柜呈7字形摆放,中间隔着一个大立柜,米缸油缸还有一切生活物什都放在那间屋子里,空余的那块地儿刚好容得下晚上睡觉时不老实被姐姐嫌厌地一脚从睡柜上撩下的我。要说最可怜的二哥三哥,一间小屋半边是他们的小床,半边是一头大母猪,那个骚臭可想而知,特变是在夏天,蚊蝇臭虫是一抓一大把。那时小小的我就注意到房前屋后不时会多出一堆瓦或堂屋里多几根柱子,后来才知道,那是我一辈子辛劳的父亲在筹建新住房。</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二哥快到婚年了,七十年代末,我家和伯父家终于分别建房了,伯父家搬离老地基,我家在原先的地基上方方正正建了五间正房,虽然仍然是土坯房,但看着它,感觉就好像一个一直蜷缩在一个角落不得伸展的汉子突然能四仰八叉伸开拳脚一样敞亮。最让我欢喜的是我有独立的卧室了,那时姐姐早已出嫁,为了二哥的婚房更宽敞把我卧室的门开在家门外(门外是一条悠长狭窄的小道,北面还有一个树木丛生,怪异鬼魅的园子),虽然每天晚上我都是端着煤油灯胆颤心惊地回房间,但关上门躲在蚊帐里望着屋顶遐想,再也没有人干扰了,那样的惬意别人无法可知。之后两三年,父亲又为一直跟我们合家十年的大哥大嫂新建了一栋小三居,虽然也是土坯房。但短短几年光景,我王家由一栋小居一下子变成了三栋独立的房屋,这让其他姓氏羡慕嫉妒了好久。尤其妒忌在镇上上班的我父亲能便利弄到一般老百姓弄不到的紧俏物资,要知道那时还是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呢。</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的荣光不是建那两栋土坯房,而是八十年代中期兴建那栋有回廊的砖瓦房。“嘟嘟嘟”,那定是拖拉机给我家送砖送瓦,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我家小院,眼馋地看看红红的火砖码满我家的房前屋后,之后不久,一栋八间砖瓦房就屹立在我村正中间,那栋房子不知道让眼窝浅的村民多么的艳羡。砖瓦房,那是砖瓦房,人家都还是土坯房呢。更妙的是它的设计,中间六间正房,东三间是二哥家的,西三间是准备给三哥的婚房,两边的跑堂房自然地比六间正房往外出挑一两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长长的內走廊,这个样式的砖瓦房不仅在我们村,就是在方圆几十里也很少见,所以呀,那些叶氏、张氏等都估计嫉妒得心里是猫爪一样难受,不然,我家前屋因家穷子多而愁疯的那个叶家人不会往我家屋顶扔砖头,还喊着我父亲的名字叫骂,那是妥妥因妒生怨再发疯。不说别人,就是我的亲伯父看了我家那栋新房子,也是眼睛突然一红继而拄着拐杖笃笃笃地墨着脸转身离去的。记得那时的父亲每次下班回家,立稳他的宝贝自行车后就打着背手,然后在屋前屋后转悠,那种志得意满在他脸上的每一道纹理间显现,有时无处可炫,就走到我的卧室,就是最东边那间跑堂屋,无话找话地跟我说:“总说你同学家漂亮,有比我家还漂亮的不?”我配合地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记得带同学来我家玩。”父亲走出我的房门还不忘带着炫耀的语气嘱咐一句。</p> <p class="ql-block"> 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洪流让我们原本贫困落后的村子一下子注入了无限活力,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胀,于是,村里的楼房是一栋栋拔地而起,我家自然不会落伍,堂哥家的两儿子,我大哥二哥也都先后建了楼房,可我一直在外做工头且小有成就的三哥偏不随大流,他就在原地基建了一栋别致的小平房。卧室,厨房厕所自成一体,客厅气派敞亮,整个房屋用木板吊顶,屋顶鲜红的波状水泥瓦在阳光下特别鲜艳夺目,这让那些站在楼顶俯瞰我三哥家的村民心里又开始懊悔:我咋就不知道在家也设计厕所呢,厨房在外还真不方便呀,这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真是怪费神的……王家老三怎么就……是哈,当时的村民只是一个念头:我要用红砖码成高楼,气派!他们哪里知道什么是美观,什么是实用。我三哥用自己的那栋别墅级别的小平房结结实实地给他们上了一课。</p> <p class="ql-block">  而今,小辈们都纷纷跳出那个让我常常魂牵梦绕的小村子,他们挤进不同城市,在那里安家立业定居,但哥嫂们仍不愿离开,所以回家的路还是常常被他们的车轮磨得滚烫。尤其是年逾七旬的大哥家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大哥大嫂体弱多病,孩子们多次要他们到城里去享享清福,都被婉拒,没办法,他们于是合谋在家建一栋豪华别墅,好让大哥大嫂享受享受。当二哥三哥明晓他们有建别墅的意念时,那是非常热心地极力促成,我知道,他们的动机跟侄儿们完全不一样,他们想的是一定要让我王家住房在村子里最闪亮、最耀眼。没成想,还真的成真了!</p><p class="ql-block"> 还没进村子,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村东头那栋耀眼的别墅,两层楼顶上蓝色的波状水泥瓦在太阳光下闪着幽兰的光亮,豪气中多出几分雅致。大厅的豪华吊灯、霸气中带着几分别致的楼梯、光洁如镜的地面、还有长长的內走廊恍若把人带进豪华大酒店,但光洁宽敞的厨房中锅碗瓢盆、后院的碧绿菜畦、还有哥嫂随手摆放的衣物鞋袜又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它真的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屹立在娘家村子东头。几乎每一辆滑进村子的车子经过那栋别墅,都会忍不住刹车、开窗、注目。可惜的是那几个曾经欺凌我大哥,觊觎我大哥难在本村翻出浪花的几个同村老哥都已经久瞑九泉之下了,不知道他们的幽灵回村看到会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 看,说着说着就差点跑偏了。我每次回娘家看到我的大哥大嫂在那栋房子里晃荡,他们是那样怡然,那样餍足,我就会想到我娘在三哥为她做的那栋豪奢小平房里的自得和满足。曾经的曾经,我父辈为了我的哥哥们安家立业,那是殚精竭力为他们建房,而后,晚辈为了父母能安享晚年,费尽心机为他们建房,这是我王家人在暗暗与村里他姓较量时也在告知他姓村民———家就应该这样———父慈子孝。我常想,要不是父亲含辛茹苦为哥哥们撑起他们的天空,说不定没有他们今儿的模样,要不是三哥为我娘做那栋小别墅,我娘可能不能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要是大哥家的这栋别墅也能让我曾经受苦受难的大哥大嫂躲过病灾,让孩子们的孝心有地可放有力可使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回望我们王家的老屋变迁,这 短短几十年,娘家老屋的更新换代有点似大片电影,我孩童时那样拥挤破败的老屋到眼前这样霸气的豪华别墅,那是在见证我王家人用我祖辈血脉中遗留下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在时代的洪潮中一直抓住时代的缰绳竭力拼搏上进。诚然,再高妙的弄潮手要是潮不动也无法显身手。因而,还是要感谢这波时代洪潮,还有他姓村民的时时激励。</p><p class="ql-block"> 最后,愿我王家后辈不管立处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都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成为时代的标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