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绸舞动归乡路 喜迎亲人回娘家—米脂杨岔红谷梁村女客回娘家盛况

一天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七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陕北高原的薄雾,杨岔桥头已化作一片沸腾的赤诚之海!震天的锣鼓如春雷滚过黄土梁峁,铿锵的唢呐声穿云裂石——二百余位杨岔、红谷梁归乡女儿,身着雪白衬衫与墨色长裤,颈间一色明艳的红围巾迎风猎猎,宛若朝霞落入了人间。她们踏着鼓点归来,每一步都踩在故乡期盼的心跳上。</p><p class="ql-block"> 鼓乐喧闹中,一支彩绸翻飞的专业秧歌队旋风般舞入街道中央—米脂县著名的“四妹子文化传媒秧歌队”惊艳亮相。男女队员彩衣翩跹,红绸如龙,每一个腾跃与旋身都迸发着灼人的生命力。这支充满灵韵的迎亲队伍在前方引路,红围巾的女儿们紧随其后,汇成一条流动的赤色长河。欢快的鼓乐是流淌的河床,她们舒展双臂,踢踏起舞步,大秧歌的豪情在黄土地上恣意泼洒。从杨岔大桥桥头到杨岔村委会大院,这条归乡路被红绸与笑声铺满,每一步都踏出滚烫的乡情。当队伍涌入村委会大院,鼓点愈发激越,红浪翻腾如沸,乡愁在此刻化作最炽烈的肢体语言!</p><p class="ql-block"> 大院的欢腾未歇,一场“欢迎女客”的文艺盛宴在《陕北大秧歌》的磅礴气势中轰然启幕。 古老舞步卷起千层热浪,瞬间点燃全场。紧接着,一曲苍凉悠远的《蓝花花》从时光深处飘来,那熟悉的旋律让无数眼眶悄然湿润。陕北说书《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林》以铿锵乡音讲述家国新事,小戏《捏瓦瓦》里稚子童趣令人捧腹,而小品《有钱没钱都是妈》则用质朴的嬉笑怒骂,剖开了亲情最坚韧的底色——掌声与泪水在此交织共鸣。</p><p class="ql-block"> 舞台光影流转,舞蹈《四妹子唢呐情》以刚柔并济的身姿,诉说黄土地女儿的生命韧劲;清脆快板如珠落玉盘,敲打着家乡的喜乐变迁。当歌伴舞《幸福中国走起来》的激昂旋律最终响彻云霄,台上台下齐声相和,舞步汇流——新时代的欢歌与古老秧歌的魂魄,在这一刻水乳交融。十二个精彩节目,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乡土长卷,将米脂人的精气神挥洒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欢歌热舞的间隙,赤诚的召唤再次响起! 大会组织者目光灼灼,手指远方山梁上那座沉默的玉皇阁:“姐妹们请看,风雨百年,古阁砖石日渐斑驳。它不仅是先人的智慧丰碑,更是刻入我们骨血的乡愁图腾!” 修缮的倡议如星火落入柴堆,瞬间点燃全场。围坐的红围巾姐妹们,有的凝望古阁方向眼含热泪,有的已开始低声商议。每一份即将汇聚的捐赠,每一次口耳相传的呼吁,都将化为支撑古阁重生的梁柱——这是游子对精神家园最深沉的守望与反哺。</p><p class="ql-block"> 日影西斜,杨岔村的鼓声暂歇,但红围巾汇成的暖流已深深注入故乡的脉络。二百米脂女儿颈间那一抹抹亮色,是盛开在黄土地上的赤子之心。她们踏歌而来,亦将携着乡土的嘱托走向四方。而山巅的玉皇阁,终将在万千赤诚的守护中重焕庄严,永远矗立成故乡的脊梁与灯塔——无论天涯海角,看见它,便知灵魂归处。这红围巾舞动的归乡路,正是文化血脉永续不绝的壮美诗行!(图文 杨子江)</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