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觅踪 <p class="ql-block"><b> 《一战华工与青岛》</b></p><p class="ql-block"> 历史故事连载</p><p class="ql-block"><b><i> 再登邮轮横渡大西洋</i></b></p> <p class="ql-block"> 大西洋沿岸哈里法克斯 Halifax 晨曦</p> <p class="ql-block"> 东行计划第三行程是乘船横渡大西洋。哈里法克斯到英国利物浦2600海里,(约合4700公里),行程需要八至十二天。1917年6月,从青岛港出发的50150名华工,分三批进入第三行程。</p> <p class="ql-block"> 大西洋船主要有萨克松尼亚(Saxonia)号、尤拉(Ulua)号、瑟拉米克(Ceramic)号、加斯提莎(Justicia)号和索马里(Somali)号。这些大型商船日夜穿梭于英加航线之间,运送华工和军需物资。</p> <p class="ql-block"> 德国U型潜艇在大西洋海域出没,对华工运输船构成威胁。</p> <p class="ql-block"> 阴影部分为德国无限制潜艇战覆盖海域</p> <p class="ql-block"> 为防不测,在途中英国管理人员要求华工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登上甲板,并组织华工反复演练逃生技能,增加防范意识,沿途也增加了军舰护航。</p> <p class="ql-block"> 为缓解气氛,来自青岛胶县潘仲山给大家讲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的故事。他还用自制的“小螺号”,吹奏出美妙的音乐,给华工沉闷的海上生活带来了欢乐。</p> <p class="ql-block"> 邮轮航行了一个多星期,临近英吉利海峡,护航军舰增加了很多,有人用望远镜看了后说,四面都是舰队,分布到20英里之远。</p> <p class="ql-block"> 又经过几天的航行,华工们终于看到了陆地,他们将在英国利物浦做短暂停留,换乘渡轮,前往最终目的地---法国勒阿佛尔港。</p> <p class="ql-block"> 英国利物浦街景</p> <p class="ql-block"> 利物浦阿尔泊特码头</p> <p class="ql-block"> 英国也安排部分华工团队,从利物浦乘火车到英国佛多尔港,再换乘渡轮至法国加莱。那条航线距离最近,海峡最窄处约28.8公里。现已修有海底隧道相连,为英法两国最便捷通道。</p> <p class="ql-block"> 第102营的山东籍华工孙干,是一个乡村教师,他写下了八万字的《华工记》,记述了“东行计划”从青岛港到法国加莱的全过程,成为当年见证者的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 英国多佛尔港简介</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