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狐狸尾巴”显形记

远方

<p class="ql-block">美篇名:远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589127</p><p class="ql-block">照片:启祥提供(致谢)</p><p class="ql-block">图片:自绘合成</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我厂(此时已先后由农机厂、拖拉机厂更名为宜春齿轮厂)为了解决粗车能力不足的问题,决定向“苏州冶金修造厂”购入10台C925液压半自动车床的毛坯机身及部分半成品,自己加工制造及组装该型机床。</p><p class="ql-block"> 厂部决定,由技术科负责有关图纸、自制件工艺和装配现场指导的技术工作,而我则被分配为负责机床液压系统的布局、改装及整合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生产技术例行会议上,黄书记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这次看你狐狸尾巴怎个露出来”。</p><p class="ql-block"> 书记虽然是笑眯眯地说话,可我觉得句句雷霆,在耳边轰鸣,顿感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调入技术科已有几年,主要是搞些工夹模具设计,最大的一次,是设计专用机床的主轴箱。对液压机床,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最要命的是技术科那些原洪都机械厂下来的老技术员,因落实政策几乎全部调回了原厂。剩下为数不多的文革期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也未接触过液压机床啊。</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我动摇犹豫过,想打退堂鼓。但想到厂领导的期望和信任,干下去的想法就占了上风,干中学,学中干吧。</p><p class="ql-block"> “临上桥,现扎脚”,我到南昌精心选购了几本有关液压内容的书,日啃夜读,反复揣摸。对有关液压原理,动力液压件,液压控制件,单向阀、减压阀、溢流阀等各种液压元件的性能作用等有了大致了解。然后“按书索骥”,对机床液压线路图上的各种标记一一比照,弄懂弄通,加深印象。在此学习的过程中,有过食不甘味,有过夜不成寐,但也常有弄清一个问题的喜不自禁。</p><p class="ql-block"> 厂内装配工中有几位师傅接触过液压机床,我也常向他们请教学习、研究讨论,弄清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液压知识。</p><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自已的感性认知,我到南昌齿轮厂等单位参观近似型号的液压车床。观看液压机床各种加工动作,细看液压元件的布局等等,增长对液压机床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研讨观摩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整合C925液压车床液压系统的设想。我觉得液压系统是较复杂的,尤其参观中看到在仅比书本面积大一些的机身窗口安装维修液压元件的不便,从而萌发了一些想法。</p><p class="ql-block"> 我设想,液压泵和油缸等较大的液压动力件安装在机身内;调速阀转向阀减压阀等液压控制件整合安装在一块设有油路通道的液压板上,液压板固定在特制角铁上。整个液压集成系统安装在后刀架下方窗囗的机壁上,方便安装维修、保养更换,这应该是个不错的方案。</p><p class="ql-block">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节外生枝”会不会造成整部机床的“不协调不好看”呢?</p><p class="ql-block"> 我是这样认为:我们不是机床专业生产厂,我们是自制机床自己用。好用实用是第一位的,好不好看是第二位的。何况如果巧加处理,还不一定不好看呢?</p><p class="ql-block"> 主意一定,立刻付诸实施。不多久,机床的各类自制件,外购件等陆续到位。我设计整合的液压集成系统也已安装在后刀架下方窗口下的机壁上,各液压元件通过油管分别和动力液压泵、油缸及前后刀架等液压件相接形成各自闭环。</p> <p class="ql-block">  整台机床组装完毕。</p><p class="ql-block"> 试机开始了,但意外也出现了:一开机,前后刀架都不动,纵向横向都没动静。有时偶有移动,也是无精打采慢若蚁行,这是什么情况?遍查电路液压管路液压元件均无异常,问题出在哪?</p><p class="ql-block"> 望着病恹恹的机床,我沉思良久猛然醒悟:我仍囿于“固态”思维,平素推动物体,如人推小车,平推就是,是“顺推”。而在密封容器内用液体推动活塞体,由于液体的无形及流动性,它不能“顺推”只能“反推”,即在密封容器中不断加注液体。由于液体常态下的不可压缩性,它才能推动密封容器中的活塞体前行。机床现在这种状态是液压管路的液流方向错了,还是学艺不精啊。</p><p class="ql-block"> 想通这一点,立即改变液流方向,掉换管接头。重新开机,机床立即生龙活虎,前后刀架横竖进退自如。试切毛坯,机床就象个大力士,一刀进给几毫米不在话下。在“丝丝”声中,刀尖源源不断吐出钢屑带,一只光亮的半成品瞬间完成,工效比普通车床提高十数倍。</p><p class="ql-block"> 而那个装在机身外壁上的液压集成系统也运转平稳,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我请同进厂的钣金工启祥(多年后他升任厂副总经理)为那个整合的液压集成系统敲制罩壳。启祥极具匠心,他量好尺寸后敲制了一只紧凑包裹、圆润平滑、装有铰链而开合自如极具美感的罩壳,并在罩壳的两侧开有百叶窗以散热。</p><p class="ql-block"> 当罩壳被喷以和机床一样的淡蓝漆色,立即就和机床浑然一色,那个液压控制集成系统也就和机床融为一体,显得那么协调、熨贴,丝毫没有违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站在床头箱主轴正面方向观看整部机床,如果把床头箱看作是头,那么整部机床就象一只扭身蹲坐的狐狸。前后刀架就象狐狸弯曲的两条前肢,而装在后刀架下面机壁上的那坨被罩壳裹起的包包一一液压控制集成系统,就象狐狸的尾巴,当然不是长长的尾巴,而是这只狐狸特有的、俏皮的粗短尾巴哦。</p><p class="ql-block"> 生产技术会上,我向书记报告:“我的任务完成了,狐狸尾巴也露出来了,请你检视。”书记早已笑得眼睛迷成了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早就晓得你准能搞成……”</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的1980年,厂里自筹资金建造了一憧三单元18套住宅,每套两居室80多平米。现在看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确实是厂内顶尖甚至全县都少见的住房。 </p><p class="ql-block"> 当时全厂1500余职工,大多住的是简易平房,甚至在外租房住。这幢房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厂部宣布,学习农村奖励“冒尖户”,这些房用以奖励全厂完成生产工時位居前列的“冒尖户”工人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优先居住。我有幸分得一套,那条“狐狸尾巴”为我增分不少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