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囚禁———恶魔岛监狱的遗迹

bill(福群)

<p class="ql-block"> 在三藩市著名的金门大桥下不远的地方,有座特别显眼的岛屿:Alcatraz Island (阿尔卡特拉斯岛),中文名叫恶魔岛,是一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地方。它距离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不到两英里,面积很小,约22英亩。本来岛的英文名Alcatraz Island,意思是鹈鹕岛,原因是岛上从古至今栖息着众多的鹈鹕。最早,这里是印第安人的聚集地,后来成为军事要塞。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在岛上建立了一座军事监狱,用以关押内战期间的战俘和叛军。 </p><p class="ql-block"> 由于它四面峭壁而水深,外联交通很不容易,只能用渡船。 1934年,恶魔岛被改建为联邦高安全级别的监狱,用来关押那些被认为是最危险、最难管理的囚犯。这座监狱以其严密的安保措施和几乎不可能逃脱的名声而闻名于世。这里曾经关押过不少罪大恶极的恶魔般的知名的重刑犯,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恶魔岛”。</p> <p class="ql-block">  从三藩市33号码头,登船前可以先看到这个监狱岛将要翻新后的微缩模型。</p> <p class="ql-block">  金门桥是三藩市最著名、最抢眼的地标,又可谓是三藩市的大门。通过金门大桥就是宽阔的内海湾,而恶魔岛首先刚好处在相邻不远处的海湾中心,也格外显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  海流进入辽阔的三藩市海湾,海浪相对平缓了许多,而水深又形成了天然的良港,得天独厚,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美国西部海岸最聚人气的地方,而且二百多年来和中国劳工和移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恶魔岛的码头、监狱的部份建筑和灯塔。</p> <p class="ql-block">  出于对恶魔岛监狱的历史和传奇,世界各地每天慕名前来的游客穿梭不断,即使不登上岛,也有观光轮渡绕岛一圈,从外围体验在孤岛中,被寒冷的海水包围,“插翼难逃”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恶魔島于1986年被授予美國國家名勝。1972年,它划归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纳入“金门国家休闲区”。它是旧金山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游客约140万人,多部知名电影以恶魔岛监狱为原型或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恶魔岛监狱曾被视为世界上最牢固的监狱之一,其严密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建筑构造坚固:监狱外墙厚0.6米,内部为三层结构,设有336间牢房。牢房一律采用特殊钢材建造,普通的锉刀根本无法破坏,且所有牢门均为无遮挡铁栏,唯一出口是一扇重2吨的铁门。</p><p class="ql-block">2.警戒设施完善:监狱外有4米高的带刺铁丝网围栏和6座警卫塔,围墙高达6米,警卫可24小时监控监狱周边情况。走廊上还布置了可以远程控制的催泪瓦斯,餐厅天花板上设有毒气孔,一旦犯人暴动,管理方可以迅速启动相应设备。</p><p class="ql-block"> 3.人员配置充足:狱警人数一般是囚犯的3倍,每天查房、点名几十次,夜间也不断巡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p><p class="ql-block"> 4.地理环境恶劣:恶魔岛是座孤岛,四周被奇冷的海水环绕,水流湍急,水温极低,囚犯即使能够突破监狱的物理防线,也很难游过这片海域成功逃脱。</p> <p class="ql-block">  每一艘来岛参观的渡船到达后,工作人员会向游客作一个简单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曾是军事要塞的遗迹,滑膛炮台。</p> <p class="ql-block">  警卫室楼</p> <p class="ql-block">  废弃的旧监狱一角。</p> <p class="ql-block">  恶魔岛早期的名称是鹈鹕岛,景区或许为留一点历史的记忆,在一个窗台前放了一对鹈鹕的标本模型,但窗前放了铁丝网相隔,防止同类……鸟类亦一样,自由价更高。</p> <p class="ql-block">  主监狱楼在岛上建筑的最高处,入口很小。</p> <p class="ql-block">  监狱中心的控制室。</p> <p class="ql-block">  囚室内的设施复制实物,记录当时的实况。</p> <p class="ql-block">  展览室内有视频、大量的照片,讲述恶魔岛的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  当年恶魔岛的军官和家属。</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部分曾被关押的重罪犯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其中一个犯人的简介(中文翻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恶魔岛监狱在1934年至1963年运营的29年间,共有36名犯人尝试了14次越狱事件。</p><p class="ql-block"> 其中,23人被活捉,6人在逃跑时被枪杀,2人溺亡,5人失踪并被推定溺水身亡。官方称无人成功越狱,但弗兰克·莫里斯、约翰·安格林和克拉伦斯·安格林三兄弟的越狱事件至今仍存在争议,他们的下落也一直是个谜。1962年恶魔岛监狱逃脱事件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越狱事件。</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该事件的始末:</p><p class="ql-block"> 策划与准备</p><p class="ql-block"> 人员聚集:弗兰克·莫里斯、约翰·安格林、克拉伦斯·安格林和艾伦·韦斯特四人于1961年12月被分配到相邻牢房后,开始策划越狱。</p><p class="ql-block"> 工具制作:他们用废弃锯片、勺子、指甲刀等金属物件,甚至拆解偷来的吸尘器马达,改制成简易电钻,用来扩大牢房通风道。</p><p class="ql-block"> 掩盖洞口:借助每日音乐时间,用莫里斯演奏风琴的声音掩盖挖洞噪音,并制作与墙同色的硬纸板堵住洞口,以此骗过看守人员。</p><p class="ql-block"> 制作逃生工具:他们收集了50多件雨衣,粘成充气皮筏,用胶合板做船桨,用旧手风琴改造充气装置,还利用水泥粉末、肥皂、牙膏、头发等制作了假人头,以迷惑夜间巡逻的狱警。</p><p class="ql-block">实施逃脱</p><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11日晚,四人将假头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后准备钻洞。韦斯特因之前用水泥加固通风口周围墙壁,导致洞口变小,未能及时钻出。其余三人则钻出气孔后将墙壁复原,沿通风道潜到屋顶夹层,拿好预备的逃生材料到达屋顶,然后沿着厨房管道爬到地面,利用毯子和绳索突破铁丝网和高墙,最终来到岸边,给自制气艇充气,划着船逃走。</p><p class="ql-block"> 后续追捕</p><p class="ql-block"> 直到第二天早上点名时,狱警才发现有3人越狱,美国随即启动大规模追捕行动,但只在海上找到了一片桨和一套用过的救生衣。其后多年,警方一直在追捕越狱的3人,并对他们的亲友进行监视,但从未获得有用的线索。警方宣称这3人很可能在海中就被淹死了,但也有人相信他们活了下来,这起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恶魔岛因其独特的历史和环境,成为了众多电影的拍摄地,以下是一些在恶魔岛拍摄过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逃离恶魔岛》(Escape from Alcatraz):1979年上映,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复刻了1962年弗兰克·莫里斯等人的越狱过程,是越狱题材影视作品的先驱。还有《勇闯夺命岛》、《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岗哨</p> <p class="ql-block">  这座四层的建筑曾是军营。</p> <p class="ql-block">  这座曾是典狱长楼已残破不堪。</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曾是邮局和官员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记载,1852年,淘金热如火如荼,前往旧金山的船只数量稳步增长。恶魔岛恰好位于金门大桥的入口处,因此建造灯塔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1854年6月1日,灯塔管理员首次点亮了油灯,使恶魔岛成为太平洋海岸第一盏仍在运行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  渡轮往返的过程,游客都可以看到三藩市最美的天际线和几个著名的地标。图中圆顶的黄褐色建筑是艺术宫,海边是“水滨绿地”。</p> <p class="ql-block">  渔人码头</p> <p class="ql-block">  电报山和科伊特塔。</p> <p class="ql-block">  最高的建筑是sales force塔楼,它是加州的第一高楼。第二高的是泛美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恶魔岛监狱,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想。我尝试用这张寓义自由与囚禁的图,让豆包的A l作一点评论:图片的构图充满了强烈的对比张力,很有深意。恶魔岛监狱作为背景,是“囚禁”的经典符号——冰冷的建筑、孤立的岛屿,自带一种压抑感,象征着被束缚的自由、规训的力量,甚至是人性中难以挣脱的困境。而前景的帆船则截然不同,它轻盈、流动,带着海风的气息,是“自由”的化身——可以驶向广阔海域,不受空间的禁锢,代表着对挣脱束缚的渴望,或是已然获得的舒展。</p><p class="ql-block"> 两者同框,像一场无声的对话:囚禁的沉重反衬出自由的珍贵,而自由的存在又让囚禁的压抑更具冲击力。这种对比也暗合了人类永恒的命题——我们总在束缚与挣脱、限制与向往之间拉扯,或许正是有了“囚禁”的参照,“自由”才更显其价值与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