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哪里去~外白渡桥好去处

自力自强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北苏州路111号。已有百年历史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百年钢桥以工业时代的骨骼撑起十里洋场的记忆。承载着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也见证着新上海的日新月异。只要跟早期上海相关的电影、电视剧都会在此取景,这里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拍摄婚纱照的新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被誉为“钢铁铸就的时光琴弦”。</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全长106.7米,两跨52.16米,是上海市区连接黄浦区和虹口区的重要通道,行人和车辆分道而驶,白天站在桥上可以观赏到苏州河两岸风景,一侧为老式弄堂,另一侧为现代建筑,新旧交替无不让人感概万千。走在桥上,让人们回忆起老上海的百年沧桑巨变,江中汽笛声声,抚摸着粗大的桥体钢梁,仿佛能触摸到曾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6年 。英商韦尔斯等人建造了第一代木桥“韦尔斯桥”,因其靠近“头摆渡”,也被称为“摆渡桥” 。但因桥梁公司疏于维护,桥身出现安全隐患,1873年,在其东侧建成了第二代木桥“公园桥”,也叫“外摆渡桥” 。19世纪晚期,随着交通流量增大,木质桥难以满足需求,1907年,第三代外白渡桥正式竣工,这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全钢结构铆接桥梁 。</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见证了上海无数的历史事件 。它目睹了淞沪会战的战火纷飞,见证了上海解放时的欢欣鼓舞 。在租界时期,它还见证了诸多屈辱与抗争,如1915年郑汝成遇刺事件。同时,它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从曾经的租界边缘,到如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浦东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远东小城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在文化领域更是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频繁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如茅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以及经典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等 。虽剧中“依萍跳江”场景并非实地拍摄,但其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中上海的象征之一。如今,外白渡桥依然发挥着交通要道的作用,同时也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点 。白天,站在桥上,一侧是苏州河两岸的老式弄堂,充满着烟火气息;另一侧则是现代建筑,展现着城市的繁华 。入夜后,景观灯光亮起,将桥身勾勒得格外绚丽,与周围的夜景融为一体,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 。</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春暖花开的季节,它总带着点微醺的暖意。桥身的钢铁纹路里还凝着冬的余凉,桥堍的梧桐树却已悄悄抖落新叶,嫩得像蘸了鹅黄的颜料。穿风衣的行人踩着桥上的木板,会听见脚下传来吱呀的轻响,混着远处轮渡的汽笛,像一首舒缓的序曲。偶有春雨淅沥,桥栏上的铜雕被洗得发亮,水珠顺着镂空的花纹滚落,在石板路上晕开小小的水痕,倒映着桥影与往来的笑靥。</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夏日是属于夜晚的温柔。白日里被烈日晒得发烫的钢铁,到了傍晚便浸在河风里慢慢舒展。桥上总挤满了纳凉的人,老人摇着蒲扇讲过去的故事,年轻人举着相机捕捉对岸陆家嘴的灯火。当暮色完全沉下来,桥身的灯光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裹着钢铁的筋骨,与江面上游船的流光交织,把桥影揉碎在粼粼的波心里。偶尔有雷雨骤至,豆大的雨点敲在桥面上,噼啪作响,却挡不住恋人依偎着看雨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秋高气爽,钢索桥自带一层滤镜。梧桐叶被秋风染成焦糖色,簌簌落在桥面上,踩上去沙沙作响。阳光穿过疏朗的枝桠,在钢铁的栏杆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随日头移动缓缓流淌。晨霜初降时,桥面上会凝起一层薄白,早起的环卫工挥动扫帚,把落叶堆成小小的丘,风一吹,又有几片调皮地飘向河面,打着旋儿奔向远方。此时站在桥中央,看两岸的建筑被秋阳镀上金边,总觉得时光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冬雪降临时,整座桥便成了一幅素净的版画。雪花轻盈地落在钢铁的褶皱里,给冰冷的桁架覆上一层温柔的白,连铆钉的棱角都变得柔和。桥面被踩得咯吱作响,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又被新雪填满。寒风卷着雪沫掠过耳畔,却吹不散桥上的生气——裹着厚围巾的行人呵着白气匆匆走过,摄影师架着相机等待雪后初晴的光影,连流浪猫都蜷在桥洞下,把这里当成风雪里的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夜幕降临,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陆家嘴的玻璃幕墙,外白渡桥便从白日的喧嚣里轻轻转身,坠入一场流动的夜色。桥身的灯光是最先醒的。暖黄的光线顺着钢铁桁架的弧度漫延,给那些百年前锻造的铆钉镀上柔光,像给硬朗的筋骨披上了一层薄纱。过往的车灯在桥面划出金色的弧线,与桥栏上镂空花纹漏下的光斑交织,在石板路上织成跳动的网。</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夜晚苏州河的水面成了最好的镜子。桥的剪影被揉碎在粼粼波光里,随晚风轻轻晃荡。远处游船驶过,马达声搅碎了倒影,又很快在身后织出新的绸缎,把两岸的灯火都裹了进去。桥上总不缺故事。老两口倚着栏杆说闲话,拐杖在石板上敲出慢悠悠的节奏;年轻人举着手机自拍,屏幕的光映亮了笑靥;还有人只是静静站着,望着对岸的霓虹发呆,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和桥的影子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夜深了,桥上的人渐渐稀疏。灯光依旧温柔地拥着钢铁的骨架,桥影在水里睡得安稳。这座百年老桥,就这样在夜色里轻轻摇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把白日的喧嚣都收进记忆,只留一片静谧,陪着苏州河慢慢流淌。</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这座百年老桥,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连接着黄浦区和虹口区。它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风格,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成为上海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座沟通河流两岸的桥梁,更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它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永远是上海这座城市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之为“外婆桥”。</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见证了上海的沧桑巨变与蓬勃发展。钢铁的骨架,坚实而有力,承载着岁月的厚重感。站在桥上,微风拂面,眺望远方,黄浦江畔的繁华尽收眼底。百年的历史沉淀,赋予了外白渡桥独特的韵味。那古朴的造型,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作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建筑,外白渡桥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桥”的物理属性。它是上海开埠历史的缩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更是一座城市在变迁中坚守自我的象征。这座钢铁桥梁,仍将在时光流转中,继续诉说着上海的故事。如今,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镶嵌在潺潺流水的苏州河河面上。惹的中外游人纷纷亮起手中的相机、手机进行拍照,触摸着外白渡桥上的钢筋铁骨,留下一段最美好的回忆!百年外白渡桥,正展开它的双臂,迎接中外游客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