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辰美“井”——博物馆、旧居群、火炬广场

锦儿

<p class="ql-block">  夏夜微凉,清风徐来,不需风扇,亦无需空调,轻裹薄被,便能安然入梦。晨曦初露,信步民宿周边,耳畔溪水潺潺低语,清风拂面,山林气息沁人心脾,恍若置身天然氧吧,身心皆得滋养,感受夏日里难得的静谧与清凉。</p>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茨坪红军南路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依山面水,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于1959年10月正式建成开放,占地面积达1.782公顷。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夏日的微风中,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亲临博物馆视察,并亲笔题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名,为这座红色殿堂增添了庄严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馆藏文物近3000件,每一件都镌刻着革命的印记。其中,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使用的油灯,依旧映照出思想的光辉;朱德挑粮用的扁担,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汗水与坚韧,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p> 茨坪革命旧居群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茨坪,当地群众李利昌主动将房屋底层腾出,供前委机关和毛泽东居住。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夜,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p> <p class="ql-block">  旧址建筑群为青瓦黄墙的“干打垒”民房,古朴而庄重,包含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等革命遗址。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一砖一瓦皆有故事,一草一木皆含深情。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每一道墙垣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不屈不挠的斗争岁月。</p> 南山火炬广场 <p class="ql-block">  南山火炬广场,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要地标,以火炬雕塑群为核心景观,象征着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夏日微风中,火炬雕塑巍然矗立,仿佛仍在燃烧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90座火炬雕塑巍峨挺立,其中主火炬高达34米,寓意毛泽东同志34岁时率领红军踏上井冈山的壮举;主火炬底座高2.7米,象征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正式建立,铭记着那段开天辟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和谐在此交融,红色的记忆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辉。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着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让人在清凉中感受信仰的温度。</p> 挹翠湖公园 <p class="ql-block">  挹翠湖原为茨坪镇一片名为“南湖”的冷浆田,后经开挖整治,成为如今碧波荡漾的人工湖。1982年,著名书法家陆俨少游览至此,挥毫题写“挹翠映波”,湖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四周绿树成荫,茨坪林荫大道环绕其间,环境清幽雅致,恰如其名,将翠绿揽入湖心,将宁静送入人心。夏日午后,微风拂面,湖面泛起涟漪,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挹翠湖,湖光山色间,历史与现实交织,<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span>革命的火种与自然的清凉交汇于此,值得你漫步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