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最通透的活性

屹立

<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最通透的活法:两个“不期待”</p><p class="ql-block"> 不期待子女回报,是破除执念的智慧。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将晚年幸福寄托于子女身上,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子女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与压力,频繁索取陪伴只会徒增双方负担。苏东坡晚年独居,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正是看破了亲情不应是功利交换。通透的退休者,会主动将期待转化为祝福:子女平安喜乐,便是最好的回报。他们转而培养琴棋书画的兴趣,在孤独中挖掘深度,在自足中收获安宁。心理学研究表明,降低对子女的期待,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因为自我丰盈,远比依赖他人可靠。</p><p class="ql-block"> 不期待社会认可,是重构价值的觉醒。在职场,我们习惯了用成就衡量自我;退休后,若仍执着于“被需要”的认可,便会陷入身份焦虑。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人终究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退休恰是直面自我的契机。不期待社会掌声,转而向内探寻: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未曾触及的领域,皆可成为新的起点。有人学摄影记录街巷烟火,有人支教乡村传递知识,不为名利,只因热爱。当生命不再被他人标尺丈量,便能发现:真正的价值,源于内心的热忱与行动的自由。</p><p class="ql-block">2025.08.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