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6日,应三清女子文学会会长毛素珍、青年作家《三清媚》杂志主编杨怡的邀请,参加了三清女子文学会到陈坊古村的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 陈坊是毛会长的家乡,两个月前,陈坊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十多年前,我也曾受会长之邀,前往陈坊游览。那是一座千年古村,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武夷山脉流出,流到铅山县城的河口汇入信江。这条河流就叫陈坊河,陈坊村在河流的中游,河水流到这里已经很大了,旧时从陈坊到河口,河里可以行船。河水孕育了这片土地,河畔田园沃土,稻花飘香,远处青山如黛,植被茂密。山的低矮处长满了大片的竹子。竹子用途广泛,同时也是造纸的好原料,由此这里的人们用竹子造出了闻名于世的连四纸。连四纸薄如禅翼,洁白萤辉,平整柔韧,细嫩锦密,防虫耐热,千年不变颜色,为历代重要文献、古书典籍的印制首选用纸,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据铅山县志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陈坊是铅山县纸、茶集散地之一,纸品中尤以连四纸著名。陈坊历史上纸业商号就有20多家,当时商贾云集,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 与十多年前相比,农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现在正值盛夏,田里的早稻已经收割完毕,二季稻也长了有一尺多高,田野一片绿油油的,满眼的都是绿色。天空晴朗,艳阳高照,通往乡村的道路都已经硬化,并且铺上了柏油。路边的民房干净整洁,农村人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了城里人羡慕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汽车先来到陈坊乡的沽溪。这里有一位名叫罗会生的青年人,他早年在浙江杭州打工,是一位农业植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常在国内报刊上发表有关农业病虫害治理方面的文章。10年前,他辞去了在浙江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沽溪,与家人一道种植了52亩猕猴桃。现在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他家的猕猴桃已经果实累累,挂满了枝条。他用10年前的选择,证明了自己没有枉费植保专家的称谓,他的知识没有在田园里被闲置,而是化作了种好猕猴桃的底气。登在报刊上的文字,也让这份乡土实践有了更普惠的价值,知识在泥土里长出了实在的模样。今天是今年猕猴桃开始采摘的第一天,他放了一串鞭炮,家人和来客们便开始下地采摘。他的猕猴桃有五个品种,采摘期可长达三个月之久。摘着丰收的硕果,人们个个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农业专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主人罗会生</span></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陈坊古街。古街经过改造已经焕然一新,虽然是修旧如旧,但已成了现代的古街。街道的地面铺设了花岗岩路面,疏通了水渠。两旁的住户打开了各式的店铺,各自经营着自己擅长的生意。店铺贴满了火红的对联、招牌,街上彩灯、彩伞、风车高挂,营造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历史的陈迹分散在古街两边,宣示着陈坊的过去。我们在万寿宫沉思,感受江右商人的辉煌;我们在沽溪状元红喝茶,听乡里老陈讲述状元的故事;我们在状元大讲堂座谈,听村党支部书记李彬龙畅聊陈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25年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陈坊村为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我们真为陈坊的村民高兴,生活在陈坊是多么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家非遗项目、连四纸展示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陈坊万寿宫,1814年由清嘉庆皇帝批准敕建,南昌、抚州等地江西商人承建。为江西会馆所在,彰显着陈坊当年的商业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沽溪状元红茶社座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饶三清女子文学会会长毛素珍是陈坊人,她们创办了《三清媚》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状元大讲堂,听村党支部书记李彬龙讲述村里的发展和过往</span></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经下午四点多了,我们开始返程。</p> <p class="ql-block"> —— 完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