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釆风:恢河源头,元池,暖泉沟,海子背村天池文化园,小木厂村恢河始源地,馒头山非遗艺人2025.8.17

杜鹃

一朝看尽高湖色,两脚清风访山村 恢河源头 小木厂村恢河始源地 <p class="ql-block">行前,从中午坐到凌晨2点,又将作协邓换伦老师的《小木厂村纪事》一书完整看了一遍。</p> 元池(公海) 暖泉沟 海子背村天池文化园 小木厂村龙王庙开光 《算粮》 开席—— 小木厂村探访恢河始源地 海子背村釆风 恢河源头釆风 馒头山村釆访非遗艺人亢玉清 <p class="ql-block">红杏枝沉</p> <p class="ql-block">带回家的野生秋色</p> <p class="ql-block">8月17日,宁武县作家协会主席杜鹃与付彦云、潘俊英、刘强、刘二龙等一行5人,深入余庄乡海子背村、小木厂村、苗庄村,西马坊乡馒头山村以及东寨镇开展采风活动,旨在寻访恢河源头所在、见证地域文化根脉,挖掘管涔山深处鲜活故事,为文学创作汲取灵感、发掘素材。 宁武县人大常委会对海子背村文化园的建设高度重视,此前曾多次调研督导。目前,文化园正紧锣密鼓筹备开园,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展示宁武天池文化及多元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作协一行漫步其间,欣赏着村里的文化墙绘,感受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天池的古老传说、地质地貌的沧桑变迁,引发极大创作兴趣。 高山湖泊群落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与随风摇曳的水草相映成趣,周边风光旖旎,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作协一行被这里独特的景致深深吸引,驻足静观时,耳畔是风声与水声交织,眼前是天光与云影徘徊,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意识到这份生态之美正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底色。 在小木厂村,恰逢村里翻新工程竣工、龙王庙修葺竣工暨五龙王开光大典,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行人借助作协会员邓换伦老师所著《小木厂村记事》一书,系统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变迁,书中珍贵的史料成为通往村庄过往的桥梁。大家融入欢庆的村民中间,亲身体验传统民俗活动的厚重,欣赏宁武晋剧演出的魅力,感受乡村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随后专程前往距离龙王庙200多米的恢河始源地,了解恢河作为桑干河的重要源头,向北流至朔州马邑附近与元子河汇合后形成桑干河,最终成为北京永定河源头的来龙去脉。另外,驱车前往苗庄村一带釆风,恢河源头的石碑旁,看着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大家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以笔为犁,守护好这方水源地,让其生态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作品被更多人知晓。 走进馒头山村非遗艺人亢玉清的家中,作协一行与她座谈,静静聆听她在根雕、石艺和植物文创中的坚守与故事,仔细体会每一个制作步骤中的匠心,表示将通过文学作品,让这份珍贵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采风的最后一站,是东寨村的芦芽山游牧风情户外露营基地(又称芙蓉府)。这里由宁武县作家协会联合支部牵头,联合所属5个协会共同挂牌,旨在打造集创作、交流、展示于一体的文艺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彰显宁武特色的精品力作,让文艺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宁武的全方位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一朝看尽高湖色,两脚清风访山村。此次采风活动,不仅让作家们亲身领略了恢河源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更在与土地、与百姓的对话中,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热情。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此行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文学作品,讲好宁武大地上的乡村振兴故事,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