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五磨”,蓄力成长

栀子花开

<p class="ql-block">—参加“2025年全国第三届跟着名家学语文·五磨教学法种子教师实践培训(高级班)研讨活动”心得</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盖州市民和小学 </p><p class="ql-block"> (霸王花组)王文谦</p> <p class="ql-block">  作为“五磨教学法”种子教师的一员,此次专程赴浏阳新弘学校参与研讨活动,内心满是收获与触动。聆听专家深入浅出的讲座与报告——其中多次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要求,拆解“五磨”与新课标的契合点;观摩教育同仁生动鲜活的课堂展示,看到他们以“五磨”为路径,将“学习任务群”理念落地;投身热烈务实的集体研讨与评课交流,大家围绕“如何通过,五磨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各抒己见,活动中的一幕幕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在眼前浮现。其实无需刻意评判谁的课更优、谁的课仍有欠缺,正如古语所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位敢于站上讲台展示的老师,都是值得我们由衷尊敬的英雄,更是我们种子教师探索教学之路时重要的引领者。若没有他们毫无保留的辛勤付出与贴合实践的现身说法,我们便难有对“五磨教学法”新的思考与深度发现,更无法精准找到运用这一方法的突破点,也难以借此契机清晰理顺自身的教学思路——他们及背后默默支持的团队,应该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与灯塔。</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不仅让我明晰了“五磨”的核心价值,更让我深知种子教师的责任。从教育理论视角看,“五磨”本质上呼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主动建构”的核心主张:通过多轮“打磨”,教师能更精准地对接学生认知起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从课标实践层面看,“五磨”从不是束缚教学的固化模式,而是能优化课堂的实用教学方法、助力教师提升执教能力的有力武器——它让“核心素养”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通过每一次“磨课”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活动。作为肩负推广与实践使命的种子教师,我需要主动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更要根据自身对“五磨教学法”的理解深度、接受程度和日常教学实践经验,灵活调整并运用这一方法,让它真正适配自己的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归根结底,教育教学本就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怀着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去学、带着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教。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建设者”,而“五磨”正是实现这一角色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作为语文领域的种子教师,更需以高于普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坚持不断地读书充电(尤其深入研读新课标与教育理论,为“五磨”实践找好理论支撑)、不断地反思教学得失(聚焦“五磨”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效果)、不断地在课堂中实践打磨,始终清醒地提醒自己朝着专业的语文教育方向稳步成长,才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在持续积累中越来越强,面对课堂时的内心也愈发从容自信,最终不仅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实现知识与素养的更优成长,更能真正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将“五磨教学法”的精髓与新课标理念结合起来分享给更多同仁,共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