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感悟风雨 美篇号:44176571 <p class="ql-block"> 正午的阳光为张掖七彩丹霞镀上一层金箔,我们便踏上了前往瓜州的旅程。车窗外,那片曾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丹霞地貌正缓缓后退,赤橙黄绿的岩层在风中舒展,如同大地打翻的调色盘。然而,这份绚烂并未持续太久,当车轮碾过张掖的最后一道山梁,眼前的景致便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p> 公路像一条被遗忘的丝带,在辽阔的西北大地上无限延伸。起初,路边还能见到零星的白杨和麦田,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偶尔有戴着头巾的农人弯腰劳作,构成一幅朴素的田园画卷。但随着车程渐远,绿色开始稀疏,取而代之的是灰黄色的土坡。那些土坡像是被岁月啃噬过的骨架,沟壑纵横,裸露着坚硬的肌理。风卷着沙砾拍打在车窗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的苍凉。 车子驶过河西走廊的中段,荒凉感愈发浓重。远处的祁连山脉褪去了雪顶,只剩下青灰色的轮廓,像一道沉默的屏障。公路两侧的戈壁滩上,只有芨芨草和骆驼刺在倔强地生长,它们把根系深深扎进贫瘠的土壤,用灰绿的叶片对抗着无尽的风沙。偶尔能看到一群绵羊在滩涂上移动,像散落的珍珠,却始终走不出那片单调的背景。同行的旅人开始沉默,或许是被这份辽阔的荒芜所震撼,或许是在这样的天地间,语言也变得多余。 当导航提示即将进入甘肃酒泉境内时,车窗外的世界几乎变成了单色版画。黄土与沙砾构成的大地一望无际,连天空都似乎被染上了淡淡的土黄色。视线所及之处,很难再寻到成片的植物,只有在低洼处或河床边缘,能看到几丛沙棘顽强地挺立着。这些带刺的灌木浑身结满橙红色的小果,在灰黄的背景中格外醒目,仿佛是大地特意点缀的火焰,燃烧着生命的希望。 公路在戈壁中蜿蜒前行,偶尔会遇到废弃的土坯房,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门窗的位置只剩下黑洞洞的缺口,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烟火。远处的风车群在缓缓转动,巨大的叶片与辽阔的戈壁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工业的痕迹与原始的荒野在此刻奇妙地融合,让人不禁思考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永恒命题。 进入瓜州境内时,夕阳正为天边染上瑰丽的霞光。远远地,一尊高大的雕塑出现在视野中,那便是汉武帝的雕像。车子从雕像旁驶过,我们只能隔着车窗远眺。只见汉武帝身披铠甲,手持剑鞘,目光坚定地望向西方,仿佛在重现当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雕像的基座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厚重,与身后连绵的戈壁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雄浑。两千多年前,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将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延伸到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从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便在戈壁中回荡了千年。 继续前行约半小时,大地之子的雕塑终于出现在眼前。当这座巨大的婴儿雕像映入眼帘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那是一个趴在地上的婴儿,双眼紧闭,仿佛在安静地沉睡,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纯真的笑意。他的身体与周围的戈壁浑然一体,肌肤的纹理与大地的裂痕完美融合,仿佛是从这片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生命。站在雕塑前,环顾四周,无垠的戈壁在脚下铺展,一直延伸到天边。夕阳的余晖为大地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远处的山脉在暮色中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沙砾的气息,却在此刻显得格外温柔,仿佛是大地在轻轻抚摸着这个沉睡的孩子。此刻的戈壁不再是之前所见的荒凉与萧瑟,反而充满了温情与力量。这个巨大的婴儿像是大地的孩子,又像是人类的象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寻找着心灵的归宿。 同行的人纷纷拿出相机,想要留住这震撼的瞬间,却发现任何镜头都无法完整捕捉这份壮美。唯有站在这片戈壁中,感受着风的吹拂,看着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家的匠心。大地之子不仅是一座雕塑,更是一个符号,它让人们在荒凉的戈壁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当夕阳西下时,最后一缕余晖为大地之子镀上金边,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向停车处。车轮碾过戈壁的碎石发出咯吱声响,透过后视镜回望,那尊巨婴的轮廓正被渐浓的暮色晕染,像被大地温柔拥入怀中。霞光在天际褪成绛紫色,远处的汽车上风车叶片还在缓慢转动,投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从张掖到瓜州的旅程,我们见证了从绚烂到荒凉的景致变迁:丹霞的浓墨重彩被戈壁的素色长卷取代,白杨林的婆娑绿影换成沙棘的零星火红。可正是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汉武帝雕像的雄姿与大地之子的纯真交相辉映,让最凛冽的风沙里藏着最动人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 在车轮与大地的对话中,触摸到多元世界的肌理;在自然与人文的碰撞里,寻得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