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行记

東坡書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三把刀/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行风管理</b></p><p class="ql-block"> 盼望着,盼望着,出行的日子终于来到了。</p><p class="ql-block"> 还没放暑假,闺女就嚷着要去加拿大。老婆便说,你陪闺女去吧,我工作忙,走不开,于是我们便开始办理签证。办的过程中,我说老婆,你也去吧,请几天假,一家人一块儿出行,机会难得。于是,我和闺女的签证已经办完,老婆才开始办,一办就是两个月,资料递到了大使馆,便泥牛入海无消息,没有了回音。再不走,就要耽误闺女开学了,把我急得不行。一天早晨,我无名业火,从心而起,拿起电话,要打12345市长热线投诉,老婆把我死死地按住了。说市长热线管不了大使馆的事情,我很不服气,在我心里,市长热线专管市民急难愁盼的事情,无所不能,怎么会管不了大使馆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生气归生气,老婆的签证终于没有下来,我和闺女两人只好买了机票,踏上征程。临上飞机,我暗下决心,等出国回来,我还要打市长热线,我要强烈建议把大使馆纳入到行风管理当中来,这样的工作效率和态度,不抓一抓行风管理,怎么能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穿越时空</span></p><p class="ql-block"> 去加拿大,我并没有太强烈的愿望,虽然我的哥哥一家已经在那里定居25年了。</p><p class="ql-block"> 哥是在2000年的出国大潮中,去了加拿大。哥学的是建筑设计,在国内工作了五六年,也小有所成。去了加拿大后,并不承认他的建筑设计师资质,没有办法,只能打工生活。</p><p class="ql-block"> 国外生活很艰苦,哥一去八年,直到2008年才第一次回国,回来当天晚上,他倒时差,拉着我聊天,直到凌晨一两点钟。这八年,他们住过地下室,打过零工,最短的工作,只干了一天。在国内,哥经常通宵加班设计图纸,抽烟很厉害,去了加拿大后,把烟戒了。他说,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烟太贵了,抽不起。</p><p class="ql-block"> 到2018年第三次回来时,哥已经拿到建筑设计师证书,办起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p><p class="ql-block"> 我在二十几岁时,曾认为命运不够公平,同样是亲兄弟,哥长得个子高、帅气,运气又好,踩着高考分数线进了大学,又能够豪情满怀,志在四方。我却只能困在弹丸之地,没有什么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再回头想想,命运之神并不曾亏待过谁。少年饱经磨励,老来必定不畏风霜。有人少年志得意满,也不一定懂得珍惜,命运之神在前行的路上,已经偷偷揭开了下水道的井盖,只待哪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了进去。。。。。。埋头拉车所吃的每一点苦,命运之神都会给予回报。偷懒耍滑,想走捷径所逃过的每一次课,命运之神也都会一课不拉地给你补上。</p><p class="ql-block"> 飞机从浦东机场起飞的瞬间,颇有些壮志去国、长路漫漫的感慨。我最喜欢的苏曼殊的那首诗便浮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span></p><p class="ql-block"> 历经12小时,飞机终于降落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我的屁股都快坐麻了。</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地球是很神奇的存在,前一天中午从国内出发,飞行了12小时,到了加拿大,又回到了同一天的中午,好像命运之神又多给了一天的时间,穿越回到了昨天,让人心中窃喜。</p><p class="ql-block"> 下了飞机,虽然满眼英文,还好,闺女怀揣六级英语证书,勉强对付海关的几句问讯。提取了行李,出了大厅,正好哥也开车来到了。</p><p class="ql-block"> 路很宽,车不少,哥开得也挺快,我的副驾驶综合症又犯了,说,哥你慢点,别跟前车这么近。他也不理会,自顾自地飚到120码。好吧,大路朝天,由他去吧。</p><p class="ql-block"> 从车上一眼望去,像齐鲁大地的平原地区,田野中一片草绿,只看得见有一片片的玉米地,别的就是草地或树林,偶尔一片高大的树木,像《暮光之城》中的黑暗森林,可能隐藏着吸血鬼,也可能会有狼人从其中一跃而起,向你飞奔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加拿大第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差的关系,大脑一片混乱。昨天晚上,闺女首先抗不住,六七点钟就睡了,我睡得晚些,结果半夜又被国内的朋友打手机叫醒,到了凌晨三点,也终于睡不着,只好起来看手机。</p><p class="ql-block"> 听到嫂子起来忙碌的声音,我也下楼看看。她和小侄女今天要早一点走,出去参加活动,晚上不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饭,哥说要去超市买些菜,带我们去各个市场转转。</p><p class="ql-block"> 还好,跟国内的市场布局都差不多,一样的沃尔码,一样的运动用品店和酒水专卖超市,只是人不多,大家都慢悠悠地转来转去,慢悠悠地付款开车,收银员也慢悠悠、轻声细语地跟你说笑,说着thank you、bye。不像国内超市,人满为患,大家都在抢东西,生怕买不到,收银员也是满头大汗,跟上战场一样,慌不择路。</p><p class="ql-block"> 哥不喝酒,我却怎么也要尝尝加国的啤酒吧。酒水超市里发现海之蓝、汾酒几款中国的白酒,大部分是红酒和威士忌,也有青岛啤酒,我就选了几罐加拿大本地的啤酒,三块多加元一罐,按收入支出比例看,跟国内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我们俩在后院喝了会儿茶。哥让我帮他写白居易的《长恨歌》,他自己要收拾一下前几天画的一幅油画。</p><p class="ql-block"> 哥在中学时就喜欢画画,从《三国演义》《杨家将》的小人书上临摹人物马匹,都维妙维肖,老师经常向我们父母投诉,说他在课堂上不听课,偷偷地画画。但命运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以机会,在九零年代,家长和学生都还处在懵懂的时候,哥却能坚持己见,报考了建筑设计学专业,最终成为了建筑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哥是那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不善言谈,不会交际,但做起建筑设计来,却细致入微,有自己的理解和灵感。</p><p class="ql-block"> 我的脑袋还处在时差的混乱中,嗡嗡地,但也没别的事可做,从国内带来了一本空白册页,那就写《长恨歌》吧。</p><p class="ql-block"> 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写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时,只觉得腕沉力大,下笔狠重,否则不足以表达唐玄宗无力回天的悲慨。收笔时写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只觉得无限感慨,百般惆怅,笔尽而意未尽,不知如何是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诗施。诗歌的魅力正在于此吧,白居易之所以是伟大的诗人,也正在于此吧。唐玄宗之于杨贵妃,正如白居易之于湘灵,非至情至性、有情有义之人,不足以领悟其中的真谛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三把枪</b></p><p class="ql-block"> 昨天就约好,今天哥要带我们去靶场打枪。</p><p class="ql-block"> 距离并不远,驱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射击馆。简单地登记了护照信息,就进到靶场。因为来得比较早,人不多,十个人左右,拿着各种枪在那里打,声音挺大,虽然戴着耳塞和耳机,砰砰的枪声仍然很响。</p><p class="ql-block"> 哥有持枪证,从家里拿了一把手枪和150发子弹,给我和闺女简单讲了一下,便装上弹夹打起来。我用步枪打过靶,有些准备,闺女第一次打,有些紧张,但我们俩都打得不错,哥表扬说挺有天赋,我们高兴地把打了个大洞的靶纸收藏起来,留作记念。哥说,你的字号可以改一下了,不要叫第三把刀了,叫第三把枪吧。</p><p class="ql-block"> 很快,一百多发子弹半个小时就打完了。出了靶场,七转八转,来到星巴克的门口,闺女高兴了,喝咖啡可是当代年轻人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一杯咖啡从三块左右到七块钱左右,闺女说真便宜啊,在国内最便宜的也要七块左右,老外赚中国人的钱,下手够狠啊。</p><p class="ql-block"> 他们俩问我喝什么,我啥也不懂,闺女说给我点杯拿铁,我说随便。结果喝起来真苦,他们俩哈哈笑,我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硬着头皮喝下去。</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周日,人不少,星巴克门外的帐篷下,也是三三两两的人,在悠闲地喝着咖啡。我说哥,中国人都太忙碌了,不用说喝咖啡,就说喝茶,中国也理应有很多茶馆,在闲暇的夜晚或是周末,坐在茶馆的门里门外,悠闲地喝上一壶茶,享受生命中片刻的歇息,该有多好,这才是生活该有样子。古人讲“假此片刻歇息,勿忘万里前程”,不正是此意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T&T大卖场</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一,哥一早去上班了。嫂子说先送小侄女去学习班,然后带我们俩去商场转转。</p><p class="ql-block"> 嫂子车开得飞快,一边开车一边接个了个电话,罗里罗索说了十多分钟,我一句没听懂,电话里那个女的,我听着说话很麻溜,好象早就背好了的台词,语气很夸张的样子。接完电话,嫂子说,是一个什么组织,跟她并没有联系,不知道怎么搞到她的信息,要吸收她来加入,又要电话、邮箱,还要信用卡号。闺女也听懂了一些,在后座上和侄女对着嫂子一顿说,说千万别信她,肯定是骗子。我听了哈哈笑,看来国外也一样,电信诈骗防不不胜防啊。我说嫂子,你逐渐年龄大了,要听孩子们的话,不要像国内的老头老太太一样,被人忽悠去听保健品课,最后买一堆垃圾产品回来,大家听了又一阵大笑。</p><p class="ql-block"> 车进卖场,一看是T&T,嫂子说是典型的华人产品卖场。进了大门,闺女笑了,这不就是威海的威高广场么,典型的中式商业综合体,大排档式的美食广场,一间一间的衣服鞋帽专卖店,加上生活用品超市,太亲切了。</p><p class="ql-block"> 一路逛下来,国外的品牌产品价格都不贵,中国式的礼品和家用品反而挺贵,一个小小的毛绒饰品都要十几块钱,折合人民币要近百元了。看来都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跨境捞钱,绝不手软啊。</p><p class="ql-block"> 从商场出来,回到家里,已经快五点了,我们还游兴未尽,嫂子说快做饭吧,一会儿你哥接了佳音回来,进门就要嚷着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那就赶紧动手,刚才逛超市,买了排骨、牛肉和几种青菜,我要做土豆炖排骨和干煸包菜,闺女也想展示她的辣椒炒牛肉,要把我们的拿手菜展示给北美人民看一下。</p><p class="ql-block"> 很快,哥和佳音进了门,嫂子最后炒的青菜也上了桌。坐下来便吃,可能吃惯了嫂子做的菜,今天的菜系跳出了固有的模式,哥赞不绝口,夸今天的菜做得好吃,一会儿,除了排骨剩下几块,其他三个菜一扫而光。</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哥提议到公园里玩飞碟,我说好。步行十几分钟,到了学校旁边的公园。我没玩过,哥给我讲了一下,很简单,便玩起来。第一局,我输了,第二局,平局。第三局,以一分之差惜败。哥又一顿夸,说第一次玩,成绩不错。</p><p class="ql-block"> 往回走,哥故意绕了几个圈,散散步。我就注意去看街道和路边的建筑。这里全是两层的别墅,看上去都一样,街道也一模一样,要是我自己出来,肯定找不到回去的路,哥说是的,他们刚住过来的时候,也经常一个街道一个街道,找自己的家到底在哪条街上。</p><p class="ql-block"> 但再仔细看去,其实都不一样。每幢相邻的别墅,户型或大或小,大门或左或右,看上去没有规律。外墙的墙砖,要是在国内的话,一个颜色下来,毫不含糊,这里却不厌其烦,每幢的颜色或深或浅,都不一样。各种花砖腰线、门窗外边的花边造型,都可圈可点,别具匠心。还有那些窗户的设计,一个横向四五米的墙面,国内的建筑做下来,直接搞两扇推拉窗就完了,这里却设计成三四个小窗户,每个窗户上还有拱型的造型。</p><p class="ql-block"> 哥就是做建筑设计的,就给我一顿讲,说这些别墅也不是都不一样,只是十几套户型在重复使用而已,每一排看起来不一样,房子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南北向的,有东西向的,每家门前种的花和草坪的布局也不太一样,所以看起来眼花缭乱,每一条街看过去,既相似,又不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风西渐</b></p><p class="ql-block"> 又是三点钟醒了,睡不着,快崩溃了。</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时差并不可怕,坚持一下就好了。前两天,白天困得不行,但是硬挺着,坚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睡,以为一觉睡到天亮,就把时差捋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四个晚上了,我发现我错了,脑袋中的生物钟倔犟而任性,绝不妥协,它固执地坚持原有的白天黑夜的节点,按时敲响它的闹钟,让你无可奈何。没办法,它不妥协,我妥协吧,起来找书看看。</p><p class="ql-block"> 刚来的时候,在屋里转了一圈,我就有些震惊。哥的家里,墙上的画,桌上的书,太多了。我自己也写字画画,但我的家里,墙上也只挂着不多的几幅字画。至于书,我的大书架上,有上千本书,也没有摆满,沙发上、桌上也摆着一些随手翻来看看的书。而哥的书,肉眼可见的平面,桌上,沙发上,餐桌上全是书,大部头的英文图册和小说很多,中文的小说、杂谈类的书也很多。我说哥,你整理整理都放书架上,这桌上的书太多了,他说,书架都满了。而且他看书不做任何标记,都干干净净的,我说你都看了么,一个字都没有,像新的一样,他说,看了不少。我偷偷地想,未必吧,跟我一样,也只是喜欢书的情结而已,哪有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的书。</p><p class="ql-block"> 反正睡不着,去翻出来一套岳南的《南渡北归》,且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天终于亮了,看看时钟,七点多了,我却困意又上来了,倒在床上便睡去了。</p><p class="ql-block">再醒来,一看,快十点了,下楼来看,大家都吃完饭了,我就坐下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嫂子说,往南边去办点事,顺便去我哥公司看看。</p><p class="ql-block"> 进了哥的建筑设计公司,挨间屋看过去,其中一间的三面墙上,挨在一起,挂了我的十幅小品画,我说,这是在北美给我设的办公室么?</p><p class="ql-block"> 看完下了楼,哥说去喝羊肉汤吧。我心说,这可是很中式的午饭啊。到了地方一看,乖乖,一溜儿的中餐馆,烤鸭、米线、酸菜鱼,竞还有中医馆,全都是中文的招牌,感觉到了国内某一处小店林立的夜市街。最边儿上的一家,便是西安风味的餐厅。走进去,点了羊杂汤、肉夹膜和凉皮,吃起来味道还挺正,店里的海报、服务人员,墙上还挂着书法作品,跟国内绝无二致,烟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一路走过来,看到的绝大多数是黄面孔,哥说不一定都是中国人,亚洲人长相都差不多。即便如此,华人在这里占到了六分之一,已是相当可观了。一个超市、一个图书馆,甚至一条街,都是中文的陈设,和国内没有什么分别,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在这里的华人街区,也足以生存了。中国的风,跨过高山和大洋,跨过万里,吹到了北美的土地上,不能不让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镇,小街</b></p><p class="ql-block"> 今天哥和嫂都出去上班了,侄女被安排带我们俩转一转。</p><p class="ql-block"> 哥所居住的Stouffville(斯托维尔)小镇,位于多伦多的北面,大概有五万人,除了可见的三五幢七八层的住宅楼,其余全是二层的连体或独幢别墅,各种门市、商用房都是一层高的建筑,就是我们说的平房。家家户户的门前门后,都是各种花和草坪。昨天傍晚,我就在哥的指导下,把屋前屋后的草坪用割草机割了一遍。所有街区的绿化面积都非常大,远看去,基本看不到楼房,全部被高大的树木遮掩。粗大的树干,总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侄女说领我们到小镇的主街,就是我们说的商业街,去转转。</p><p class="ql-block"> 路不远,我们三个人步行走过去。路上看见几个骑车和玩滑板的孩子,还有几个遛狗的人,街上的人曲指可数。偶有开车的人到了路口,即便没有车和人,也会停下来,等一两秒钟,再通过。如果有人通过路口,更是先让行,再通过。</p><p class="ql-block"> 已经十点多了,主街上的小店竟然很多还没开门。我们沿着路边往前走,大概是一对夫妇,七十岁左右的样子,女的穿着花裙子,男的穿着白衬衣打着领带,就站在路边,一幅上班白领的样子,看见我们路过,冲我们笑着打招呼,morning!我一时没找到英文词在哪个地方卡住了,只好笑笑点头通过。</p><p class="ql-block"> 小街两边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店面,两个孩子走累了,说要找家店喝咖啡。于是侄女便领我们到一家店坐下,很小很老旧的样子,但很干净。桌子是实木的,看着有种给它再上一遍油漆的冲动,旧的有些包浆了。椅子是铁的,像轮船上风吹日晒的铁板一样,也要包浆了。喝着咖啡,我给他们俩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我们家庭的微信群里,哥问,这是到谁家里了么,很温馨的样子,我说不是啊,是咖啡店啊,借机又把自己的撮影技术自我表扬一番,不是场景有多么好,实在是拍照的技术很高。</p><p class="ql-block"> 从咖啡店出来往回走,看到那对夫妇还在路边站着,向路过的每个人打招呼。他们是不是一大早,专门站在路边看人的?看就看呗,用得着穿戴这么整齐么?</p><p class="ql-block"> 小镇除了这条主街是商铺,其它的各种超市、加油站等等商业门面,都在小镇的周边,居住区和商业区划分得很清楚。我们绕了一大圈,才来到一个卖化妆品很多的超市,闺女挑选了几款礼物,说要送给国内的同学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多伦多,唐人街,AGO,湖心岛</b></p><p class="ql-block"> 来加拿大七天了,其实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多伦多,只在斯托维尔附近徘徊。</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六,哥休假,要带我们去见识真正的多伦多。</p><p class="ql-block"> 车向南开了近一小时,哥指着远处隐约的高楼尖顶说,做好准备,马上到多伦多市区了。</p><p class="ql-block"> 说着话,远处一排排的高楼便显现出来,最高处的多伦多电视塔直指云霄,尤为突出,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很快,车便驶入楼群之中,象电脑游戏中的卡丁赛车一样,在狭窄的街道中穿行,在高楼的夹缝中挤来挤去。</p><p class="ql-block"> 车停到唐人街的地下停车场,我们要先看一看唐人街。</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华人主要集中到了多伦多北部地区,市中心的唐人街附近反而少了,所以从街上走过,人并不是很多。街并不长,店铺也不多,一眼看去,很像八九十年代,从香港影片中看到的,香港街面上招牌丛生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简单看了几家店铺,便走进了唐人街尽头的安省美术馆,这才是我们观看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AGO,即安省美术馆的缩写。美术馆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作品容量还可以。我对油画基本没有感觉,所以,哥给我讲解展厅里现当代画家的一些作品,我几乎找不到碰撞点。</p><p class="ql-block"> 我在几年前曾把陈丹青制作的《局部》系列三部片子,全部看完,对他讲解的欧洲名画、宗教壁画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油画藏品,都有些了解,可惜自己并不擅长这些,而且中国绘画与西洋油画似乎难以调和,我无法找出其中的共同点。</p><p class="ql-block"> 后面几个展厅里,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时,我找到了一些感觉,再看到莫奈、塞尚和高更几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我想,其实中国画和油画虽然材料、工具不同,风格和审美不同,但对美的诠释是殊途同归的。所有视觉艺术,都是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油画,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一样。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师的作品都是笔简意丰的,都有一股清气、灵气贯穿其中。不像当代的画家,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千涂万抹,百般装饰,百般表现,加上百般自我粉饰的说辞,仍然无法掩饰作品本身的空洞和苍白,作品说明一切,任何语言都是无力的。</p><p class="ql-block"> 出了美术馆,闺女嚷着饿了。哥说,吃饭去!远远地看见一家店,叫“西域食府”。哥说,就它了,十几年前就吃过,没想到还在。</p><p class="ql-block"> 进了门,点菜都不要英文的,直接咔咔跟服务员一阵说。菜端上来一看,一个菜有白菜、菠菜、芹菜、胡萝卜、木耳、板栗炒在一起,另一个菜有杏鲍菇、葱头、辣椒、芹菜、蒜苔炒在一起。我想这是西域菜,还是中原菜,还是江南菜啊?是哪个菜系的?这是欺负老外没吃过中国菜么?再看店里边正在吃饭的顾客,有一桌七八个年轻人,看着像中国留学生,其它黑、白、棕、黄,各色人种都有,一个二三十平米的小店,坐的竟是五大洲、四大洋,五湖四海皆在其中矣。如梦如幻,感觉自己好像到了火星一样,周围都是外星人。</p><p class="ql-block"> 难道,这个地球真的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么?</p><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哥说要去安大略湖心岛。开到附近停车场一看,停车费要40元,折人民币二百多钱,这不是收停车费,这是抢钱!威海旅游景点有收费5元的,我心里都很不爽,一看这里的收费,天空立马飘来十几个字儿:以后收再多停车费都不是事儿!</p><p class="ql-block"> 停好车,到码头排队,又是乌压压一片“联合国军”。左边两个小美女在用中文说要买M码还是L码的衣服,右边两个大哥也在用中文说要买这个股票、那个基金的,还是我军足够强大啊。人很多,好在大家素质都很高,没有人维持秩序,没有很整齐的队伍,也没有人拼挤,很快地上了船。</p><p class="ql-block"> 船离岸向湖心岛驶过去,再往船后看去,多伦多的全景渐渐显现出来,高楼丛生,倚湖而立,气势恢宏。像上海外滩看过去的黄浦江对面,尤其多伦多电视塔几乎与东方明珠电视塔外观一样,在众多高楼中,如鹤立鸡群。也有些像鼓浪屿看过去的厦门市区,薄雾中一片高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热,大家都不想动,上了岛,哥熟门熟路,找了一处正对市区的湖边,绿草垂杨,又阴凉,又解暑,还有桌椅,我们就坐在哪里观赏风景。</p><p class="ql-block"> 一群年轻人,男男女女足有上百人,有如中国的百人暴走团一般,开着大声的音乐,呼啸着跑步而来,又呼啸而去,这么热的天气,汗流浃背,好生让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一个大概四五个月的婴儿,还坐不稳,胖得像个小肉球一样,两个妈妈把他放在草地上,摆弄着想给他拍照,一不小心,向后一仰,就倒在了草地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 堂</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周日,哥哥一家要去教会做礼拜。问我去不去,我问可以么?他们说当然可以,去观看就可以,</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同去了。</p><p class="ql-block"> 教堂不大,并不起眼,在街边的两层小楼。进了教堂,一个大屋子,前面一个小平台,一个主持位置。下面摆满了椅子,大概能坐一百人左右。大家都穿着平常的便装,互相打招呼,说笑。</p><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七个年轻人站在台上,开始唱圣歌。一个钢琴,两个吉他在后面伴奏,其中一个吉他手是我的小侄女,她才16岁,弹得不错,这些天一直在自己房间里偷偷练习。</p><p class="ql-block"> 唱完歌,两位牧师开始讲道,最后又有几位现场的教友上台做了心得分享。</p><p class="ql-block"> 我对宗教和教会并不抵触,但也不热衷,自认为是十三不靠的无神论者。</p><p class="ql-block"> 听着年轻人唱圣歌,我想起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唱歌的场景,又想起其中的坏蛋林禄和,借灵修之名,行害人之实。阿门,耶稣若知道有此等坏人,必不肯饶恕他。接着又想到释永信了,这更是个大坏蛋,借佛祖之名,行瞒天过海之实。阿弥陀佛,芸芸众生,在这弥天大谎中将何去何从?上穷碧落下黄泉,上是天国,下是地狱,如果两者皆不可去,哪么该往何处?</p><p class="ql-block"> 虚空,巨大的,无边无际的,虚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访 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周日从教堂出来,张牧师听说我刚从国内来,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教友刘大姐更热情,说还是去她家里,她有时间张罗,很方便,于是就定了周三晚上去。</p><p class="ql-block"> 嫂子说,这里的朋友聚会,一般都是大家分别准备一两个菜,凑一下就可以。刘大姐年龄大,别让她太操劳,咱们多做点。</p><p class="ql-block"> 于是,从中午开始,我就帮嫂子开始做饭,一直做到四点多,做了四个菜,一个稀饭。</p><p class="ql-block"> 赶到刘大姐家正好六点。她住的这一片小区都是一层的别墅,她养的雪纳瑞看见有人来,隔着门叫了几声,开门进去,就很温顺,没了动静。</p><p class="ql-block"> 刘大姐和她丈夫戴先生都是大学老师,热情地和我握手,很和气的样子。屋内房间并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橡木装修的家具橱柜,很有岁月的厚重感,温馨而富于生活气息。墙上挂着山水画和中国书法,这在加拿大应该是比较少见的。穿过屋子,从后门出去,往后一看,是个两层的屋后花园。可能是别墅倚山势而建,从后面看,就是两层了,下边一层应该是储藏室。他们养了不少花,刘大姐又展示她种的西红柿和苦瓜给我们看。</p><p class="ql-block"> 说着话,哥下了班也赶过来了,张牧师也到了。大家坐下开始吃饭,</p><p class="ql-block"> 戴老师拿了啤酒,他和张牧师,我们三个人喝,我说张牧师,开车能喝酒么,他说可以,不要喝多了,别喝醉了,这一罐没问题,于是大家边吃边聊。</p><p class="ql-block"> 正吃着,刘大姐儿子回来了,高大英俊的帅哥,他说吃过了,坐下来陪大家聊天。有年轻人的加入,气氛更活跃起来。她儿子也健谈,工作、生活,国内、国外一顿聊,跟国内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无两样,风华正茂、朝气蓬勃。</p><p class="ql-block"> 饭吃差不多了,把桌子收拾出来。张牧师会写字画画,要跟我切磋一下。张牧师带了几张他的国画和书法作品,我带了全套笔墨纸砚的工具,在餐桌上铺开。我让大家分别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一会儿,就写了三幅作品。张牧师看得手痒,我说你写吧。</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旁边看,张牧师写的是章草,技法不是很熟练,可能练得少一些,但用笔挺沉着,不急不躁,整体气息很稳定。他在国内学的是中文专业,我想跟他学的专业有关,也跟他的职业有关,个人的修养和修为,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和气息,纵然不是很完整或完美,但个人的精神却能渗透在其中。就象弘一法师的字,不懂书法的人看来,像孩童体一样,似乎随手写来,了无精神。其实精气内敛、空纳万象,似无意而意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厨师,园艺师,水暖工,宅男</b></p><p class="ql-block"> 来加拿大之前,哥问我有什么计划和安排,我说没有计划,听你安排。</p><p class="ql-block"> 我没想来观光旅游,我是来体验生活的。</p><p class="ql-block"> 哥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很忙,嫂子不太忙,但也经常出去见客户,联系业务。所以,做饭的事情,就落在我身上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超市,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来自世界各地,品种比国内丰富得多。哥每次去采购,大包小包买回来一堆,塞满双开门的大冰箱,足够一家人吃一个星期。</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平时做饭不少,但厨艺一般,三流厨师中的三流而已。好在小侄女和闺女也不挑食,做什么她们都能吃。于是我把冰箱里的各种菜,各种肉做了个全套。从面条、面包到米饭、馒头,从炒白菜、炖排骨到清蒸龙虾、葱爆海参,无所不做,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油盐浆醋全用上,准错不了。嫂子说,有你在我不用这么累了,下班就吃现成的,好。</p><p class="ql-block"> 来加拿大十几天了,发现了“四个没看见”。第一,没看见交警,不管路口有没有红绿灯,都没有人指挥;第二,所有的超市、公寓、写字楼、停车场,都没看到保安;第三,没看到环卫工人,保洁阿姨;第四,没看到园林工人,花草维护的。</p><p class="ql-block"> 我问哥,路边大片的公共绿地,花草树木,没有人维护么。他说基本没有,没有人浇水,全靠天吃饭,枯死的草会有人补种。所以,刚来几天,哥说草坪有些干了,就带着我屋前屋后,拖着水管浇水。接着又下了两场雨,又说草长高了,又从车库拖出割草机,教我怎么操作,把屋前屋后,包括路边,属于自己门前的草坪,一起割了。有些“门前三包”的意思,除了各家门前的绿地,公共绿地就只剩小镇外围的大片公共绿地了。</p><p class="ql-block"> 门前的月季花开得很茂盛,枝条伸出来,挡到进门的台阶了。哥上班前找出大小两把剪刀,让我吃完饭给他剪剪。我心里没底,怕剪坏了,直接微信视频国内的老爹老妈,在两位资深老农的指导下,一会儿就把花剪完了。</p><p class="ql-block"> 国外的人工费用太高,园艺修剪不能请人来做,要自己搞定,水暖工程也是一样,能自己干的尽量不花钱。嫂子说,买了个智能马桶盖,一直没装上,让我看看怎么弄。我打开研究了一下,又把马桶上下左右考察了半天,终于摸清了情况,需要再买配件补充一下才能装上。虽然没装好,但是给嫂子详细讲解了一下安装方法,估计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嫂子出去忙的时候,就把钥匙给我,说你没事自己出去转转,看看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不出门,外边没啥看的,没有人,大农村!我就呆在家里。小侄女和闺女在楼上学习,我就在楼下喝茶、看书、看电视。电视节目类似国内的通信服务商,也是电视外接一个机顶盒,新闻、电视剧电影都有,不是加航的员工在罢工,就是美国的各个州都在怂特朗普,不省心,闹心!中文的频道也有,北京卫视、湖南卫视等几个都有国际频道。国产的电影《长津湖》《战狼》都有,电视剧更多,《人世间》《凡人歌》,近些年的电视剧几乎全有。</p><p class="ql-block"> 看书看电视累了,就打扫卫生,楼上楼下扫地拖地。</p><p class="ql-block"> 我爱劳动,劳动使我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平原,大农村,大湖泊,大瀑布</b></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六,我们要去剑桥市(Cambridge)看大侄女,然后再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从斯托维尔出发去剑桥市,一百多公里,大概要一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很快,车便上了401号高速公路。这里的高速公路修筑得很简单,中间用水泥墩子隔开,公路外侧都没有护栏和隔断,杂草连着树木,向外延神。路很宽,最窄处有双向8车道,最宽处竟有22车道。</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周末,但车仍然不少,而且车速都很快,新手绝对不敢上来跑,我十几年的驾龄看着都心虚。</p><p class="ql-block"> 路上跑的车,车型大部分是SUV,轿车少一些。日系的车最多,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都有,高端的Lexus、Subaru也都有,再就是美系的Cadillac、别克、雪佛兰、福特等也挺多,欧洲的车只看见宝马和奔驰,数量也不太多,大众的普通车型几乎没有。虽然都是中上车型,而且这里的空气质量还很好,但是车子都不够光鲜亮丽,大概这里的人都比较懒,都不刷车,看着都灰头土脸的。</p><p class="ql-block"> 偶尔看见有骑摩托车的,戴着头盔,低着头,夹着腿,撅着屁股,像《天若有情》中的刘德华一样,从车流中破风而过,相当拉风。哥说,这一定是亚洲人。同样是耍酷,欧美的骑手就不一样,他们骑的摩托车又高又大,像哈雷摩托一样,两手高高抬起,身体坐得笔直,头盔也不用面罩,任凭风把嘴都吹歪了。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内敛和张扬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笔直的大路一直开着,开车的不困,坐车的却困得不行,我又不敢睡,怕哥也困得要睡着。我说哥,这里没有山么,哪怕有个小山包也好,哥说,没有,全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我觉得要是去掉地表的建筑和大树,一眼望去,这跟西藏和新疆没有什么区别,但西藏和新疆往远处看去,百里千里之外,至少还有雪山连绵不断,而这里啥也没有,只有平铺的绿色,只有蓝天白云和遥不可及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 路边间或的城镇,也是一两层的建筑,肉眼可见的停着一些车辆,却并不见有几个人,就像国内那些散落在大平原上的小村庄,远看去稀稀落落,缺少喧闹的气氛。大农村,真的是大农村啊。</p><p class="ql-block"> 车进了剑桥市,这里不太一样哦,像个小城市了,有很漂亮的古典建筑,也有高层的新式建筑,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人也不少。百度了一下,这里的小镇有200多年历史了,怪不得,有这么多古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很快,停了车,大侄女在等我们了,我有十年没见她了,当年的腼腆少女已经在这里工作两三年了,成为形像气质俱佳的职业白领了。</p><p class="ql-block"> 大侄女领我们顺着街道闲逛,各种门店也比斯托维尔小镇丰富得多,在一处小街,竟还有露天的集市,卖些瓜果蔬菜、生活用品等,有点像国内的早市了,这在多伦多可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逛得累了,大侄女领我们到一家西餐厅坐下,点餐吃饭。都是些汉堡、牛肉、薯条、煎蛋之类。我左手刀、右手叉,我看大家都不一样,就问哥,我这是左撇子么。哥说,没有固定要求,左手刀右手叉的是英国人,反之是美国人。我说那我们祖上难道是英国人?嫂子听了哈哈大笑,说怎么吃了顿西餐,还把祖先给换成英国人了!</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和大侄女依依惜别。又是一百多公里,往大瀑布赶过去。</p><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一直沿着安大略湖边前行。湖是真大,像海一样,看不到边际。它的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竟然只是北美五大湖中最小的一个,中国最大的鄱阳湖面积也只有它的四分之一。安大略湖的蓄水量也很惊人,平均水深85米,接近整个渤海的蓄水量。虽然它的面积只有渤海的四分之一,但渤海的平均水深只有18米。</p><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界处,两国各占一半。</p><p class="ql-block"> 离得很远,就感觉天下雨了一般,瀑布溅起的水雾弥漫着小城的街道。再往前走,瀑布才展现在眼前,巨大的轰鸣声冲击着耳朵。尼亚加拉瀑布被称为“雷神之水”,响声便像索尔的雷神之锤一样,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声震云天。</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黄果树大瀑布我没有见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刻在心里,感觉从天而降的瀑布很震撼。想当然地以为瀑布一定是自下往上观看的,才有那惊人的气势,但今天一看,原来瀑布也可以是俯视的。</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和美国两边,各有一艘雾中少女号游轮,满载穿着雨衣的游客,逆流而上,靠近瀑布,钻进水雾,从下往上观赏大瀑布的奇观。而顺风扬起的水雾,直扑人面,站在河边的时间长了,衣服也会湿透。</p><p class="ql-block"> 尼加亚拉瀑布宽度近千米,落差近百米,河水的流速和流量都是惊人的,一百多年来,有不少勇士用各种方式,跳入瀑布挑战极限,生还和成功者寥寥。</p><p class="ql-block"> 宝石绿色的河水倾泻而下,美丽而壮观,但破坏力也是巨大的。崖壁被常年冲刷,不断坍塌,致使瀑布不断向上游方向后退。据推测,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还没有来一睹奇观的朋友们,要抓紧时间了,来晚了,瀑布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无问西东</b></p><p class="ql-block"> 20天的北美生活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要返程了。哥提前安排好了工作,今天上午不上班,等着把我们送去机场。</p><p class="ql-block"> 来时拿的东西不多,有一些是我做的青花瓷盘,很重,所以行李箱并不满。哥找了一些书画和历史类的书要送给我,结果竟然一本也装不进去了,两个行李箱和两个背包,装得满满的,全都要超重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和嫂子告别,哥开了车向飞机场而去。</p><p class="ql-block"> 只要是不下雨的晴天,一眼看过去,天空永远是蓝白相间的,大团大团的棉花球,飘在湛蓝清澈的蓝色布面上,好像油画大师把同一幅油画,每天都拿出来挂在天上,既意境阔大,又不免单调乏味。</p><p class="ql-block"> 开着车,哥说,从来没想过,我的人生会和遥远的加拿大连在一起,转眼就是25年过去了,我对这里的熟悉超过了任何的地方。我听着心里涌起一阵酸甜苦辣,生活艰难时,大家都疲于奔忙,彼此不能顾及。现在生活都好起来了,但仍是相去万里,各在天一涯,奈何!</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数仍以每年30万左右在增加,多伦多地区就有10万左右。这些天我见过了一些华人朋友,这些或年轻或不再年轻的人,把自己的热血撒在这里,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而转瞬之间,便是一生。对于天地、时间来说,人何其渺小也!</p><p class="ql-block"> 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需的,无一人错过。</p><p class="ql-block"> 泥泞跋涉,攀岩观火,海雨天风。</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昂首前行,无问西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1日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