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灵岩寺

WJz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八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石阶上,我们一家自驾前往济南灵岩寺,开启一场融合自然与历史的文化之旅。灵岩寺古刹坐落在泰山山脉西北深山处,始建于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其历史已超过1670年,经历了南北朝、隋,兴于唐宋,是中国佛教禅宗历史上重要道场寺院,现存建筑与文物多为宋、明、清时期的遗存,见证了千年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位于中国著名的四大古刹(灵岩寺,国清寺,栖霞寺,玉泉寺)之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寺,不成其游”之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路边 还未进入景区,就看见古刹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始建于清乾隆26年(1762年),造型恢宏气派,楼头雕琢精美,重顶斗拱逼真,牌楼为五门六柱,柱上雕刻的盘龙栩栩如生,柱前的抱古石上端坐石狮,憨态可掬,中门上书“灵岩胜境”,四个古朴庄重的红色大字,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牌楼高台上周围是汉白玉雕刻的护栏,牌楼前后橙红色的台阶中间,各斜立着一块汉白玉雕刻的石龙碑,传达出吉祥,瑞庆之意,彰显了灵岩寺庄重与神秘的氛围,也显示出热烈欢迎游客的姿态。</span></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依山而建,建在灵岩山脚下更显灵气,景区广场中央正前方至大门是一灵隐道,灵隐道最前端,矗立着的旗杆上飘着国旗,更显庄严,灵隐道中间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雕刻着四个红色大字,“大灵岩寺”,灵隐道后端直通灵岩寺大门,整个设计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广场中央一棵大树,为游客提供了遮阳休息之处,售票厅前右则立着4块石碑,上面刻着与古刹有关的标识,旁边岩壁上有十几块壁刻,充分展现了灵岩寺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了寺院内,前行一座座古建筑次第展开。映入眼帘的红墙斗拱翘角大殿,红墙壁灰瓦顶相映成趣,庙门上方大红横匾上“天王殿”三个金字熠熠生辉,天王殿又称金刚殿,建在寺庙的中轴线上,大殿内供奉帝尊弥勒佛,笑嘴常开,乐于助人,两侧分列“增长,持国,多闻,广目”四大天王。天王殿前的香炉,香烛红火闪闪,缕缕香烟飘渺而升,虔诚的香客合手弯腰俯拜,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着祝福,这里的香火十分旺盛,我也烧了三柱香,愿仙人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幸福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后看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灵岩寺中核心殿宇之一,设计为典型的中国古代,台梁式木结构建筑,整体风格庄重恢宏,以木结构为主,梁柱粗壮,木质坚实,殿身墙体为砖石砌筑,斗檐翘角,顶为传统灰瓦,整体色彩以清灰,木色为主,简洁古朴,我们准备进入大殿参观却被拦住,今天大殿做大型法事,殿内佛像前面架着摄像,照相架子,不让闲杂人员进入,大殿内蒲团上,虔诚的信徒烧香点烛,跪拜磕头,顶礼膜拜,卑微虔诚,使的气氛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行,大型香炉香火鼎盛,香客祈祷俯拜人络绎不绝,游客纷纷踏至,广场左右的两层的钟鼓楼,左为钟楼,右为鼓楼,楼的形状古朴,红墙灰瓦,房顶采用歇山顶,飞檐翘角,雕刻如生,既符合传统木结构的美学特征,又能适合悬挂大钟、大鼓的功能需求,整个风格与寺院千年古建更为相协调,钟鼓齐鸣,唤醒众生,西侧鼓楼前摆设着,一书本状的石雕塑,刻着灵岩二字,旁边娟花装饰艳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广场中,一棵形状宛如玉如意状的粗大柏树呈现在眼前,大树两边生有两棵柿子树,被称为“对柿树”,因两棵柿树对称生长,环抱着大树与大柏树相伴而立,且“柿”与”“事”谐音,常被赋与“事事如意”吉祥寓意,是寺院内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树之一,树龄已较为久远,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变迁。树下有众多善男信女,在大树上系下红绸缎条带,虔诚的许下心愿。</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雄宝殿,来到了五华殿建筑遗址,一块蓝色石碑介绍了五华殿的历史,建筑底座为实质,殿身四周的基础尚在,上留八棱断柱和分四组八个莲花柱础,石柱上可见飞龙,童子,牡丹,卷草等纹饰,五花殿建于宋景佑年间,曾被称为天下第一殿,二层楼阁,飞檐玲珑,供奉毗卢佛与观音象,清末毁于大火。五花殿东侧靠红墙下,有数十块大小不一的石碑,它们是古刹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五花殿后面是雄伟的千佛殿,也是灵岩寺的主殿之一,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嘉佑和明嘉庆,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该殿依山而建于高大台基之上,单檐庑殿顶,木棱彩绘华丽,前沿八根石柱的柱础雕刻精美,凸显唐宋之风,千佛殿的三身佛(中间毗卢遮佛、由藤胎髹漆塑造,东则卢舍那佛、2500公斤铜铸成,西则释迦摩尼佛,也为铜铸造),体态雍容,眉骨高凸,仪容端庄,极具艺术感染力。大殿墙壁上面坐满了小佛像,四周台座上有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神态各异,目光凝重,文理舒畅,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千佛殿的佛像,极具艺术感染力,中间佛像座下的铺垫,是使用南方一种较轻的植物叶而制作而成,座位下伸出一尺长的红木棍,风一吹佛像能自动旋转。千佛殿香火鼎盛源源不断,虔诚的香客,跪拜佛像前许出心中的愿望,愿菩萨保佑,心想事成。也是心灵的自我净化过程。</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千佛殿正面三尊佛背后,坐着一尊男身观音金身菩萨塑象,为千年倒坐观音,通常佛像面朝前方,如山门,大殿正门方向,而此观音像则面朝后方,(背对主要通道,正门方向)。倒坐观音布局,在佛教文化中蕴含特殊寓意,象征观音“不渡尽众生,誓不回头”的悲愿,灵岩寺这一造像也因此成为其特色之一,这尊观音像,是现存江北地区唯一一尊男士观音像,全身呈金色,由后期贴金整修而成,其形态生动,端庄公恭,准确生动地展现了随意随俗的生活实态,精神和善气质清姿秀骨的形象,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觉,同时给虔诚的信服者安抚。</p> <p class="ql-block">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浏览灵岩寺时,在千佛殿见到四十尊宋代彩塑罗汉像,被其“神态兼备、栩栩如生”工艺震撼。他仔细观察每尊罗汉像的神态(或慈祥,或威严,或沉思,甚至有病罗汉的痛苦细节),认为其艺术水平远超同时期其他寺庙的雕塑,当场挥笔题下,“海内第一名塑”六个大字,这一评价至今乃是灵岩寺彩塑罗汉的核心美誉,也让这组宋代雕塑成为国家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前东南,有棵千年汉柏树,高高的树干英姿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与灵岩寺一起经过千年风雨,见证了灵岩寺艰难坎坷的历史。大树下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三个红色大字“汉柏纪”,众多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千佛殿,沿着千佛殿西侧的台阶攀登,来到了灵岩寺的辟支塔广场,辟支塔是济南市唯一的古代高塔,也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该塔为八角九层十二檐的阁楼式砖塔,通高54米,底为48米,塔基为青石垒砌,上刻有阴曹地府等浮雕,画面栩栩如生,塔底至三层为重檐,塔身自下而上逐级递减,收分有度,线条优雅,塔基为青石垒砌,塔顶装有铁制塔萨刹,由复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八根铁链由八尊金刚牵引,工艺精妙,兼具避雷功能,辟支塔历经63年建成,建设资金来于民间。</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墓塔碑林,位于灵岩寺西崖,是唐代以来,埋葬历代灵岩寺高僧的地方,截止2021年,东晋至明代,灵岩寺主持高僧塔167座,墓碑80余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慧宗禅师塔,是墓塔林中最古老的塔,建于唐天宝年间,墓主人,慧中禅师是唐代灵岩寺的大主持,祖师塔位于木塔林中央甬道的北端。</p> <p class="ql-block">  顺着塔林前行,看见一座宽大挑檐的红色墙体坐北朝南的建筑,门窗紧闭,房门右侧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御书阁”三个篆字,旁边还立着一块石碑,描述着御书房的故事,唐真贞宗(629年)为供奉唐太宗而建,后经各个朝代修缮,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夕阳为辟支塔身逐渐拉长,给千佛殿披上金光,灵岩寺游览也接近尾声,回望山间千年古刹的飞檐,伴着松涛拂衣襟,古与今的交融藏在心底,在日后想起,便会记起这片森林里曾有的钟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能有这样一处静谧之地,让人放下浮躁,回归本真,实为难得。</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0日摄影)</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8日制作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