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家人

且行且珍惜!

<p class="ql-block">昵称: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461097</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太阳收走最后一丝光线,西边的天空上不知从哪里溜来几朵灰云,刹那间弥漫了整个天空,天黑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柏油路两旁的人家,陆续地上了灯,那昏黄柔和的光从窗口映出来,带着些许祥和温馨。这路,是村里最繁华的地段,每逢农历二、七日,小夜市便设在路旁,劳作了一天的庄户人,拖着沾满泥巴和草沫的鞋子,尽管身子疲乏,家里也没啥要买的,可还是愿意来这逛一逛聊一聊。此时,小市儿上叫卖声、讨价声、孩子哭闹声、锅碗瓢盆叮叮铛铛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路旁,借着暗淡的灯光,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灯影里走出一个背着喷雾器的女人,没等我看清模样,小秀娘已经开口:“买点儿菜,成姑。”我赶紧笑着回复:“是呢,我来看看,你咋这么晚才家来呀!”她一边答复我,一边走向对面的小卖铺。小卖铺的掌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堆着满脸的横肉,有一只眼失明了。或许因为年轻时当过村里的书记,又因为这只眼的缘故,看人时永远是梗着脖儿单眼睥睨着。小卖铺坐落在集市中间最好的位置,铺面不大客流不少,镇上的邮递员就把全村人的来信寄放在他那里,有时会压上一两个月才送到本人手中,因为是免费放送,人们也就不能埋怨了。</p> <p class="ql-block">小秀娘走到小卖铺门口就停住了,想往里走,可背后背着的家伙又挡住了她,进不去。只好站在那里,脸上还挂着刚才的微笑,问:“二叔,看看有我家的信吗?”掌柜的歪着头,斜着眼说:“没有。”</p><p class="ql-block">“给翻翻看看吧,二叔!”脸上的微笑又增添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掌柜的低下头,眯着那只,也是唯一看得见那只的眼睛,用手轻微一动那摞厚厚的信,说:“没有,过两天再来吧。”语气里多了一些反感。小秀娘的微笑僵在脸上,看得出她内心的失落,她没有再说话,转身消失在夜幕中。我仍站在那里,望着她的背影,陷入了沉思……</p> <p class="ql-block">小秀爹年轻时长得高大帅气,当过很多年的兵。后来退伍后,不知什么原因却发了疯,出入从来不走大门,像黄鼬一样爬墙进爬墙出。犯病厉害的时候,会在大街上大喊大叫,到处扔东西。每当这个时候,小秀娘就无声地跟在后面,围着当街转了一圈又一圈。小秀娘既怕他伤害自己,又怕他伤害别人。后来部队上来了人,把小秀爹送到了专门治疗的医院,这一去,就是六年。六年呀,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知道小秀娘暗地里流过多少眼泪,熬过多少难眠的夜……</p> <p class="ql-block">生活压弯了人的脊背,却打不垮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六年里,从没有人看到过小秀娘掉过眼泪。她瘦小的身躯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她没日没夜地干,家里的地里的。原来的房子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为了出入方便,小秀娘领着孩子们在北场上盖了几间砖包皮的新房。先起了五间正房,过了一两年才围起了院落,又过了一两年,总算盖起了门洞,金灿灿的“家和万事兴”和红彤彤的大门相映成辉。新房子就在我上下学必经的路旁,每次走到那里,我都会停一会儿,有时会遇到小秀和她姐姐,小秀虽和我一般大,但从未在一起玩耍过,她没有玩的空闲,除了上学就是干活儿。小秀姐姐比我大几岁,书早就不读了,帮衬着母亲,照顾着弟弟妹妹。小秀比同龄人咱懂事,尽管家里如此,但她从来不会唉声叹气。她爱笑,一开口就露着白白的牙齿,学习也好,遗憾的是只读了一个中专学校,就在外工作了。</p><p class="ql-block">后来小秀爹回来了,正正常常、健健康康地地回来了,听说这些年再也没有犯过病。小秀姐姐早已出嫁,小秀爹和儿子出外打工,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还是那个地方,又盖起了五间红瓦青砖的瓦房,更宽敞更亮堂。小时候,每次背着书包站在小秀家房后时,我总是想,小秀娘该是一个咋样的人呢?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她又是咋样教导孩子们面对生活的呢?</p><p class="ql-block">今天,小秀娘如此期盼,她在等谁的信?丈夫的?儿子的?女儿的?她所牵挂的一切,又带给她怎样勇气,来迎接岁月的酸甜苦辣……</p> <p class="ql-block">人呀!天虽然黑了,只要心中有灯,又何惧脚下泥泞的路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