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游七——呼和浩特的昭君博物馆

笑对人生(拒私聊和加微)

<p class="ql-block">避暑之旅第七站,我们来到了呼和浩特的昭君博物院。这座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与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等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院,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游览于一体,是全面展现“昭君出塞”佳话和昭君文化的特色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随着昭君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的完工,景区面积扩展至683.5亩,为游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游览空间。</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一位美貌非凡、出身平民的普通宫女王昭君,顶风冒雪,毅然踏上了出塞和亲的征途。从那以后,她如同一轮皎洁的明月,世代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与她联系的游丝,都曾为她的芳名与事迹抒发内心的情怀。在民间,昭君是美的化身,是和平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沿着昭君墓神道前行,两旁是24尊栩栩如生的神兽雕像,它们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位传奇女子的长眠之地,为整座墓园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汉匈两族人民友好往来的千古佳话。王昭君不仅赢得了世代各民族人民的尊敬,更被誉为民族友好的使者。她的塑像矗立在博物馆中,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跨越民族的和平故事。</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到昭君博物馆,怎能不与这位“和平使者”合影留念?在她的塑像前,游客们纷纷驻足,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也将昭君的美丽与智慧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数千年来,昭君的传说与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昭君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不计其数,她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谒昭君墓</p> <p class="ql-block">昭君自有千秋在,</p> <p class="ql-block">胡汉和亲识见高。</p> <p class="ql-block">词客各摅胸臆懑,</p> <p class="ql-block">舞文弄墨总徒劳。</p> <p class="ql-block">眼前所见,便是始建于西汉时期的昭君墓。墓体以夯土筑成,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汉墓之一。它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与她的第一任丈夫——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并肩而立。呼韩邪是南匈奴的单于,在汉元帝时期前来朝觐,并请求成为汉朝的女婿。他对王昭君一见钟情,而王昭君也在婚后得到了他的极度宠爱。然而,好景不长,呼韩邪单于在婚后不久便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根据匈奴的“收继婚”制度,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在无奈之下,她接受了这一命运,并与复株累单于共度了11年的时光,期间为他生下了两个女儿。复株累单于对王昭君也颇为宠爱,两人共同生活在匈奴的大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的第三任丈夫是复株累单于的同胞弟弟搜谐若鞮单于。在复株累单于去世后,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再次改嫁,成为搜谐若鞮单于的妻子。然而,这段婚姻并未持续太久,王昭君便因病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昭君墓前的青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这位传奇女子的故事。青冢草台,埋葬了旧日的恩怨,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巡演照记录着昭君文化的传承与演绎,一幕幕历史场景在光影中重现,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亲历那段和亲之路。</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昭君墓后,我们走进了室内的昭君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个时代的珍贵文物,诉说着历代公主们和亲的事迹,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婚姻方面。她不仅是一位绝代佳人,更是一位以柔肩担和平的女性使者。</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1年,在乌孙生活了50年的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达“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的心愿。汉宣帝接信后,派出使团,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解忧公主归汉,这段历史也成为和亲文化的又一典范。</p> <p class="ql-block">公元1204年4月16日,铁木真率四万大军出征乃蛮部,以汪古部为先导。七月一日,射杀乃蛮部首领太阳罕。从此,铁木真与汪古部结为“安答”,并将自己的三女儿阿刺海别吉嫁给汪古部阿刺兀思的长子不颜昔班,开启了新的和亲篇章。</p> <p class="ql-block">孝庄皇后(1613—1688),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人,清太宗之妃,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存在,也体现了和亲政策在清代政治中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皇帝遣使册迎皇后时所用的凤舆,内外装饰极为华丽,内部铺垫通红,充满喜庆气氛。龙凤喜字怀挡,大婚宴中使用,象征着皇室婚姻的庄重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进宫前离别父老乡亲的情景,被后人以各种形式铭记。那是一场带着无奈与决绝的告别,也是一段传奇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自言愿婿汉氏,后宫良家子王昭君乃请掖庭自愿出塞和亲。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汉元帝一见王昭君如此美貌,惊为天人,却已无法挽留,只能斩了画师毛延寿以解心头之恨。</p> <p class="ql-block">汉匈和亲内容</p> <p class="ql-block">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高帝乃使刘敬结和亲之约。”此后终高帝之世,中经孝惠、吕后以至文帝、景帝,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项长期政策。汉匈和亲主要内容有:</p> <p class="ql-block">一、汉朝以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并一次赠予匈奴黄金千金,岁奉匈奴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等。</p> <p class="ql-block">二、汉匈边塞开放“关市”,互通贸易。史载,“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p> <p class="ql-block">三、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以长城为疆界。北面“引弓之国”是匈奴民族的游牧地,归匈奴单于管辖;南面“冠带之室”是中原民族的农耕之地,归汉皇帝统治。</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战争与和平两种形态。频繁的战争给各民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间的矛盾,则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发展和进步。和亲,是各民族和平交往中影响最大、效果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和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亲文化。通过和亲,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不断增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王昭君的和亲,就为当时社会带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定与和平。</p> <p class="ql-block">咏昭君(入律换韵古体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汉宫深锁画中姿,</p> <p class="ql-block">遣嫁单于靖远陲。</p> <p class="ql-block">婉曲曼吟辞帝阙,</p> <p class="ql-block">驼铃摇碎去无期。</p> <p class="ql-block">黄沙蔽日渺茫路,</p> <p class="ql-block">冷帐寒灯弥漫雾。</p> <p class="ql-block">雁绝衡阳信不通,</p> <p class="ql-block">遥望故国空悲诉。</p> <p class="ql-block">蛾眉可止百年烟,</p> <p class="ql-block">玉臂能擎塞外天。</p> <p class="ql-block">青冢草台埋旧怨,</p> <p class="ql-block">孤鸿长映万秋传。</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昭君博物馆后,我们直接前往包头市。入住的酒店环境舒适,30多平米的房间仅需130元,性价比极高,为这次避暑之旅增添了一份惬意与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