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之近观细看兵马俑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7日,我们参观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兵马俑反映秦始皇征战六国,取得天下统一的军事场景,形态逼真的陶俑、威武严整的军阵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兵马俑的雕塑艺术精美,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1974—1977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临潼县西杨村西南共发掘了3座秦俑坑,发掘面积20780平方米,出土兵俑、车马、兵器及其器物42000余件。</p><p class="ql-block">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公布多项取得的考古成果,此次发掘共清理出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p> <p class="ql-block">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一)、千年秦帝国秘境</p><p class="ql-block">以现代科技展示秦帝国的兴起,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及其衰亡史。我们一路走在声光电的影幻中,似乎穿越2000年,来到大秦帝国,经历那个残酷而恢宏的轰轰烈烈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制作流程。</p> <p class="ql-block">参观秘境后的亲子活动,动手体验兵马俑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有了成果后的开心场景。</p> <p class="ql-block">景区游客中心游客等待进入参观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大秦帝国旗帜在蓝天白云下飘扬。今天的天气真给力,现场感很好。</p> <p class="ql-block">(二)、一号坑</p><p class="ql-block">兵马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战车50余乘。</p><p class="ql-block">位于一号坑最前面的三排武士,身穿战袍,手持弓弩,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前锋后面的车兵和步兵组成的38列纵队,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在俑坑的南侧、北侧和西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侧翼和后卫,防止敌人从南北两侧和后面偷袭。</p><p class="ql-block">一号坑前半部分的陶俑,都是经修复后又放回原位的。一号坑最后面的区域是文物修复工作区,观众可以看到文物工作者修复陶俑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三)、3号坑</p><p class="ql-block">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p><p class="ql-block">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3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坑,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四)、二号坑</p><p class="ql-block">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约96米,南北宽约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正门在东边。</p> <p class="ql-block">跪射俑</p> <p class="ql-block">鞋底纹清晰。</p> <p class="ql-block">牵马俑</p><p class="ql-block">牵马俑通常以现实生活为原型,采用写实手法塑造,生动再现了秦代骑兵的装备与动态。</p> <p class="ql-block">这人可真多呀。导游介绍说,除12月外,其余长年来此参观的人都在7万人(最高限量控制额度)左右。</p> <p class="ql-block">将军俑</p><p class="ql-block">兵马俑中的将军俑是秦代军事制度的重要实物见证,其数量较少但地位特殊。截至2024年12月,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的一、二、三号坑中仅发现10尊高级军吏俑,这些将军俑头戴鹖冠、身披铠甲,装饰精美,推测可能属于秦朝皇家卫队成员。 ‌</p><p class="ql-block">将军俑体型高大(约1.8-1.9米),头戴双卷尾鹖冠,身披鱼鳞甲或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胸前饰有彩带花结。其铠甲纹样复杂,反映了秦代军事装备的精细工艺。</p> <p class="ql-block">(五)、题外</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我比较喜欢。眼前是女儿牵着七十多岁老妈的手,一同参观。后面的背景是一位年轻妈妈拉着小男孩的手,匆匆的赶往参观。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着,参观千年奇迹的现场,不经意间看到千年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这是浸透在骨髓里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抓拍的另一场景,照片表达的意思一眼可见,不用细说。</p> <p class="ql-block">拥堵的人群里的小姑娘,是不是这里的最小游客?</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多钟结速参观,登上随行大巴,回宾馆休息,准备好明天的华山登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