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然的早起,迎着还冒着淡淡白色的晨色,沿着小镇的道路往东而行,主要是想找个制高点,看有没有机会看日出,或者是在高处看一下小镇全景风光也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镇的早晨很安静,整个街道基本还没有人出来活动。偶尔经过一两间开门的早餐店,店家都是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我,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没见过小镇里有人起这么早在瞎跑的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镇真的很小,一条三公里左右的道路已经概括了它的所有,也没有什么靓丽的建筑,镇政府和对面的祠堂是我在镇上见到的最好建筑物了。也没有见到公园之类的公共场所,可能是我呆的时间不长没找到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过这个合渣店的时候,特意拍了下来。开始远远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杂货店,走近了一看才发现是个小饭馆。土家族的合渣店就是我们汉族说的饭店,合渣是土家族的一种主要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旅游景点是地心谷,当昨晚导游说今天七点半出发的时候,我就知道又要复制昨天的模式了:上午逛购物点,午饭后去看景点。没到8点,车子驶进了一个大院,原来这里是一个专卖玉石珠宝的卖场。它是用上课的形式来销售产品,一个团一间40平左右的课室,大概有几十间吧。我想走出去,结果导游守着出口,说不买可以,帮忙赚个人头数呗。没办法,只好又回到了课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帮我们上课的这个女孩,别看其貌不扬,但她绝对是一个心理学专家,进门就以退为进地说:"叔叔阿姨,大家好。今天本不是我来的,那个老师临时有事,让我顶替一下。我不会忽悠大家宣传我们的产品,如果我说得不好,大家可以让我离开"。简单的几句话就博得了大部分游客的好感,最后有几位游客慷慨解囊,买了好几件玉器。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午餐后前往目的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地心谷景点。在车上远远看见景区大门和周围的建设环境,没有象心中的想象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恩施地心谷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建始县开始对石门河旅游资源进行开发,2014年8月,恩施地心谷景区正式营业,2015年3月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打造了玻璃桥、皮筏艇、空中魔毯等众多特色项目,还建有“地心谷·崖舍”等网红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资料介绍: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地心谷及其附近地区属于“古特提斯大洋”海域,受海水深浅变化影响,沉积了厚达千米的层状碳酸盐岩。后来,两亿多年前的一条暗河,经过地下水的冲蚀以及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如今罕见的高山喀斯特岩溶嶂谷地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历史文化深厚:地心谷巴盐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期末,早于夏朝,是长江三峡南岸入蜀故道,距今6000年以上,其渊源可追溯到史前文明,是远古人类从恩施地心谷走向世界的第一条路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地心谷为巴蜀门户,自古设有石门关、石门驿、石门讯等军事设施,清乾隆四十年,四川铜梁举人贾思谟题有“施南第一佳要”的摩崖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地心谷大门后有两条道路选择:一个是直接走玻璃桥到对面上山崖栈道,另一个选择就是选择走桥下栈道,走到谷底再绕到对面的山崖栈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已经被上上下下的山路折磨怕了,自然选择了不走弯路而去走捷径的玻璃桥,当然走玻璃桥就需要缴纳过桥费,这里的费用超过了一百大洋(不含门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鬼斧劈开混沌天,暗河九曲绕青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行栈道惊回首,半在尘寰半在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大门后直接走上了云之端玻璃桥。站在桥上面,往下一看,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深不见底的峡谷,下面的河水奔腾咆哮,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硬着头皮,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每走一步,玻璃桥就轻轻晃一下,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太上头了!不过当我克服恐惧,站在桥中间,俯瞰整个峡谷,那景色简直绝了,青山绿水,云雾缭绕,仿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我眼前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了玻璃桥,穿过一个小山门就踏上了悬空栈道。这栈道沿着悬崖峭壁修建,弯弯曲曲的,像一条巨龙盘在山间。走在栈道上,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山风呼呼地吹,我紧紧抓住旁边的栏杆,眼睛却忍不住看向四周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峡谷里的石头千奇百怪,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处奇特的景观——巨猿崖,真的好像一只巨大的猿猴安静地趴在那里,深邃的“眼睛”望向远方,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山谷古老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我觉得地心谷的地貌和恩施大峡谷的地缝差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栈道一路向下,就来到了地心谷的谷底。这里又是另一番天地,谷底的石门河清澈见底,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水底的石头和水草清晰可见。我蹲下来伸手摸了摸河水,哇,那叫一个清凉,瞬间驱散了身上的燥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地之心”,那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心形水潭,碧绿的潭水,就像一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谷底,美得让人窒息,游客们都排着队在这里拍照打卡,我也不例外,各种姿势拍了个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到哪里都看到这个"此生必驾318 "的招牌,难道318国道什么时候通到了地心谷吗,真是让人看了匪夷所思,现在的广告也是越来越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谷底漫步,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峡谷两侧的山壁高耸陡峭,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空。山壁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郁郁葱葱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其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耳边除了潺潺的流水声,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而美好。在谷底一座古老的石门古桥休息的时候,看着桥身上长满的青苔,仿佛听到它在诉说着它的沧桑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前行,就踏上了巴盐古道。这条古道可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老古董”,它镶嵌在悬崖峭壁之间,是古代巴人运盐的重要通道。走在古道上,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途还能看到一些古老的洞穴和遗迹,岩石下搭建的草棚,就是按古代样子复原的驿站。我不禁想象着当年巴人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负重前行的场景,他们的坚韧和勇气真的让人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路上,我走走停停,时而被壮观的景色吸引,驻足欣赏;时而拿出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虽然身体有点疲惫,但我的心情却无比舒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地心谷之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如果你也喜欢大自然,喜欢探索未知,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恩施地心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回到恩施,我们选择了恩施有名的土家合渣店用餐,我们想把土家族的特色美食留在记忆里。原来土家族的“合渣”,实际上是一种以黄豆和青菜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它也被称为“菜豆腐”“懒豆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菜品因制作时豆浆和豆渣不分离而得名,体现了土家饮食就地取材、简单质朴的特点。在过去,合渣是土家人的重要口粮,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则是土家餐桌上的特色美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来计划下一站前往神农架、武当山方向走的,但是根据本地人和团友的反映,神农架是个林区,主要也是以爬山为主,而且这个季节雨水多,道路泥泞难走。结合恩施登山的经历我们综合考虑了一下,决定不走这条路线了,下一站——荆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东依武汉,南与湖南岳阳相邻,西连宜昌,北接荆门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历史上看:荆州市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南郡,汉朝设立荆州刺史部,1996年,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州古城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都府郢城。关羽曾在汉代旧城以南建新城。历经东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修筑、毁坏与重建,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在明城墙旧址上重筑,1789年至1792年钦差大臣阿桂对其大规模补修后,规模定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州还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楚纪南故城是楚国都城,一部《三国演义》有72回写到荆州。此外,还是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有鼓盆歌、马山民歌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离开恩施,驱车三百多公里抵达荆州,直接到了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始建于三国,长达11.28公里,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也是“大意失荆州”典故的出处,可漫步或租自行车骑行,感受历史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上到城墙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身穿古汉服的美女在拍艺术照,我们也不放过这个机会,拍了几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知道荆州这个地方还是在少年时期,那时候听大人讲故事知道了"关公大意失荆州"。想不到在花甲之年可以来到三国的故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自己真正踏上荆州的土地上时就好象看到了当年的刀光剑影。来到古城墙脚下,仰头望去,那古老的城墙巍峨耸立,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墙上的炮台、藏兵洞,仿佛还能让人看到曾经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场景。我沿着城墙慢慢走,风轻轻吹过,带着点历史的厚重感。在城墙上能俯瞰整个古城,街道、房屋错落有致,远处的现代建筑和古城相互映衬,古今交融,让人忍不住感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州古城呈不规则椭圆形,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共有9座城门,城楼2座。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护城河),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古城墙基脚为条石垒砌,墙体用青砖砌筑,以糯米石灰浆灌缝,设有瓮城、敌楼等,防御体系完备,素有“铁打荆州”之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宾阳楼是东门城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重建,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气势宏伟;朝宗楼是大北门城楼,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城墙下来,没多远就到了张居正故居。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张江陵”。他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在大学士府里,能看到关于张居正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又是怎么实行改革,推动明朝发展的。现在的张居正故居是毁后重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古城、古镇,几乎都是一个模子打出来的,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真迹没了,仿着做,虽然形似,却失去了魂,让人感受不到古迹的神韵。倒是在边远点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镇古村落,还保留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所以现在我看古迹,还是倾向于边远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古城回到宾馆后,我选择了休息,趁着洗衣房人少的时候洗衣服。而无影脚则选择继续游荡荆州,打卡洋码头、万寿塔等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州大妈们对广场舞情有独钟,我去吃晚饭经过高铁站广场的时候,天都没黑,她们就已经在广场扭了起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