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0年前的1945年8月21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日军的投降日,受降仪式在湖南芷江举行。</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专程到访了80年前那个举国瞩目的这个湘西小城--芷江。</p> <p class="ql-block">芷江地理位置特别,自古乃军事重镇。它是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曾经是国民政府重要的军事基地,是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拥有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这些综合性的优越条件,芷江被选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p> 十四年血火铸就的尊严时刻 <p class="ql-block">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精心筹备对日受降各项工作。国民政府成立受降委员会,任命何应钦等人为受降代表,确定芷江为受降地,调动部队,保障安全。芷江成为世人瞩目的受降城。</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溽暑蒸腾的湖南芷江机场,一架涂着血红膏药徽记的日本运输机,在万众瞩目中降落。</p><p class="ql-block">机舱门启,今井武夫一行步履沉重地踏出,他们垂首低眉,在肃杀的目光注视下,将象征军权的佩刀解下,奉上兵力部署图——那不再是耀武扬威的征服者,而是历史审判席上无言认罪的囚徒。</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典礼会场庄严肃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罪恶的头颅。芷江受降确定了日军投降具体条款,形成一系列备忘录。</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的胜利者阵容</p><p class="ql-block">在七里桥那座简朴的会场里,中方代表阵容彰显着胜利的威严。</p><p class="ql-block">主受降官为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陆军上将何应钦,他端坐中央,代表中国政府与人民接受侵略者的投降。其左右分别为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副参谋长冷欣中将,以及美军作战训练司令部参谋长麦克鲁少将、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等盟军代表。他们共同见证并参与了对日受降的历史性时刻。</p> <p class="ql-block">俯首的战败者</p><p class="ql-block">日方投降代表今井武夫,时任日本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少将衔)。他并非日本军部最高决策者,其身份本身就暗含了日方的保留态度。</p><p class="ql-block">日本大本营在接到无条件投降命令后,内部仍存巨大分歧,最终选择派遣今井作为“接洽投降”而非正式签署投降书的代表,试图保留最后一丝颜面。</p> <p class="ql-block">今井此行携带了证明其身份的《中支那兵力部署要图》等文件,其使命仅限于听取中方指示、传达投降命令细节,并汇报中方要求。</p><p class="ql-block">在会场内,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刻意的、近乎僵硬的“职业军人”姿态,但其眼神中无法掩饰的颓丧与不安,昭示着一个帝国幻梦的彻底破灭。当他在中方准备的《中支那地区日军投降备忘录》上签字时,每一笔都显得异常沉重,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这份备忘录虽非最终投降书,却以法律文书的形式,首次在战场上迫使日本侵略者承认了其彻底失败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其意义远非一次仪式所能涵盖。它不仅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正式屈膝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拼死搏杀换来的尊严回归。</p> <p class="ql-block">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山河破碎,尊严蒙尘。而此刻,在芷江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侵略者终于俯首认罪,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坚冰,在胜利的曙光中开始融化。这份尊严,是卢沟桥的枪声、台儿庄的血战、太行山的烽火,白山黑水的硝烟、是千千万万不屈脊梁用生命熔铸而成。</p> <p class="ql-block">更为深远的是,芷江受降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应有的地位。当中国代表在文件上签下名字,当盟国军官肃立见证,一个饱经苦难的东方古国,终于以战胜国的身份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军民以坚韧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为人类正义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赢得了历史的尊重。</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为一个月后(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正式投降签字仪式铺平了道路,奠定了法理和程序基础。</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完毕后,落日熔金。会场外,消息如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芷江城。鞭炮声震耳欲聋,欢呼声直冲云霄,无数饱受战火蹂躏的百姓,在泪光与笑容中拥抱、奔走相告。这并非仅仅是一个胜利的消息,它是被侵略者踩踏的土地重获尊严的呐喊,是被战火撕裂的天空重归宁静的宣告。</p> 胜利背后的暗流 <p class="ql-block">然而,在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一股暗流已在涌动。国民党政府为垄断抗战胜利果实,独占对日受降权,并以此削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中共武装力量。</p> <p class="ql-block">日本宣布投降后(8月10日至11日),由蒋介石连续发出三道命令。其核心内容是:命令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迅速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命令解放区抗日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甚至命令日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任何“非政府指定之部队”的接收。</p><p class="ql-block">这三道命令,公然剥夺了在敌后浴血奋战八年、付出巨大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的正当权利。</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之后,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广大地区,当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延安总部命令,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反攻并准备受降时,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阻挠甚至武力进攻。例如,在张家口、山海关、邯郸等地,国民党军队在美军协助下运送兵力,与试图接收的八路军发生冲突。</p> <p class="ql-block">同时,国民党政府利用其“合法”地位,单方面委派接收大员,并利用尚未解除武装的日伪军充当“守备队”,阻止中共武装进入城市和交通要道受降。这种“蒋日伪合流”的态势,使得许多地区的日军在投降后,枪口依然对准曾与之殊死搏斗的抗日军民,造成了抗战胜利后极其荒诞而令人痛心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政府垄断受降权的行为,不仅是对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武装浴血抗战14年功绩的抹杀,更暴露了其为一党私利不惜压制盟友、甚至利用敌寇的狭隘本质,为战后中国的和平蒙上了浓重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面对国民党政府对受降权利的剥夺,突破种种无理限制,领导解放区和沦陷区人民开展自主受降,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猛烈进攻。</p> 蒋介石政权统性包庇战犯的真相 <p class="ql-block">利用日军进行“剿共”内战的战略交易</p><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次日,蒋介石即电令冈村宁次“原地驻守,拒向中共投降”,并默许日军武力抵抗八路军受降。此后,国民党将105万投降日军视为“合作力量”,抽调15万技术兵协助内战,甚至将40名广州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移交上海后全部改判无罪。</p><p class="ql-block">战犯处理的双重标准</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公布的战犯名单仅1575人(延安列2万余人),最终处死仅110人,多为低阶官兵。冈村宁次等高级战犯均被刻意包庇,逃避了中国人民对他们所犯战争罪恶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冈村宁次作为侵华日军总司令,主导了华北“三光政策”、武汉会战等重大军事行动,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然而,日本投降后他并未受到应有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冈村宁次被国民党政府以“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名义软禁于南京,名义上协助日军遣返,实际成为蒋介石的秘密军事顾问。他参与策划内战战略,包括分析解放军战术、建议东北国军南撤等,甚至通过专线电话直接向蒋提供作战建议。</p> <p class="ql-block">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两次要求引渡冈村宁次至东京受审,均被国民党政府以“健康问题”和“需处理遣返事务”为由拒绝。蒋介石担心其反共计划外泄,刻意阻挠国际司法程序。</p><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迫于舆论压力,国民党在上海对冈村宁次进行公审。尽管法官石美瑜收集了大量罪行证据,蒋介石却直接下达“无罪判决”的密令,威胁法官服从。1949年1月26日,法庭以“被告未参与早期战争罪行”“投降后配合遣返”等荒谬理由宣判其无罪。</p><p class="ql-block">判决引发全国人民愤慨,中共立即声明要求重新逮捕。代总统李宗仁下令追捕,但掌握实权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奉蒋介石之命)扣压命令,连夜将冈村宁次送上美轮“维克斯号”。1949年1月30日,冈村宁次抵达日本,彻底逃脱了制裁。</p> 历史的荣光与警示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如一座无声的丰碑,镌刻着胜利的荣光与尊严的重量。它提醒我们,和平并非天赐,而是无数生命以血泪浇筑的基石;尊严并非虚妄,而是民族在苦难中挺立不屈的脊梁。</p><p class="ql-block">然而,胜利光环之下,对受降权的垄断与争夺,又深刻揭示了国内政治矛盾的尖锐与复杂,成为战后中国走向的重要伏笔。</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回望芷江那个溽热的夏日,那沉默的会场与沸腾的人潮,正是历史在无声诉说:唯有铭记这血火淬炼的尊严时刻,正视胜利背后的曲折与教训,方能以更深沉的正义力量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在历史的回响中坚定前行,避免悲剧的重演。芷江的荣光与警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重温伟人的那句话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b>“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