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日英雄沈崇诲致敬!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推出向抗日英雄致敬系列专辑与读者共享,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曾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谢上苍。他们的生命大多定格在二十多岁,甚至曾流传过一段话:“如果一名空军,能作战超过六个月,他就是长寿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凭艺高和胆大庇护了战时百姓的安全与未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空和尊严。然而他们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里,如一片飞机残骸,后来的人们往往想不起他们来。</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1911年~1937年)祖籍江苏江宁县人,迁居湖北武昌。空军中尉分队长。北京清华大学学生。</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出身名门,祖父沈味兰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幕僚,长期在其左右。父亲沈家彝一度担任过晚清刑部的官吏,宣统即位后他赴日本留学,后来的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是他同班同学。沈崇诲出生后,他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归国。1948年蒋介石宣誓就任总统时,身旁的大法官就是沈家彝。</p> <p class="ql-block">父亲沈家彝(1881—1955),曾任清朝刑部吏员。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与曾任日本外相、内阁总理大臣的广田弘毅是同班同学,两人私交甚笃。沈回国后曾任大理院推事、厅长,奉天省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法院院长,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律师,大法官。1949年,未去台湾,在北京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出生于1911年7月20日。三个月后,武昌起义的炮火震撼了武昌城,晚清在辛亥革命的大浪潮卷来时终于谢幕。民国成立后,沈家彝在北洋政府任职,也将沈崇诲从武昌带到了北平。因沈家彝终年忙于公务,沈崇诲幼年的家庭教育和人格养成,大多由母亲陈氏所奠定。陈氏出身于贵州的名门望族,其父曾任广东布政使。沈崇诲自幼深受母亲影响,对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十分敬仰。</p> <p class="ql-block">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沈崇诲幼年的教育落在母亲肩上。沈崇诲回忆:“认方块字,读古文,学习加减乘除,日夜的督促,她是我当时心目中之最敬畏的人。可是进了学校以后,高小,中学,大学,在这十三年的过程中,自然折磨是有的;不过每次经过母亲的鼓励与安慰,一次,二次,以致无数次的,终使我完成了所有的学校教育。这时,我对于‘母爱’二字也就深深地领会到它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沈崇海,并未满足于优越的生活,反而选择走上战场,成为中国第一代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虽出身富豪之家,却无半点纨绔子弟气息。他从小对甲午之耻、国家之弱忧心难忘,从小立志要驱逐倭寇,还我河山。</p> <p class="ql-block">1920年春,沈崇诲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读书,却从小受到了严格的纪律约束。沈崇诲在成达小学读了2年,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该校的特点是除了教授各门文化科学知识外,还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健壮的体魄和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1922年,沈崇诲升入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他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还是南开中学足球、棒球运动的主力队员,并曾作为北京及华北地区的运动选手,参加全国运动会。他先后代表学校参加过东北地区、北平和全国运动会,并且获得了奖项。</p> <p class="ql-block">六年中学时代的生活对沈崇诲来说,是不平静的,影响是深远的。1925年,英、日帝国主义大肆屠杀中国人民的“五卅惨案”,激起了沈崇诲对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又制造济南惨案,屠杀中国军民数千人,他决心长大后向帝国主义者讨还血债。</p> <p class="ql-block">他南开、清华的老同学黄中孚回忆说:“有一次与外来的球队决赛,一球将他的门牙打落,血流满脸,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连观众都吼起来了。他因战况紧急,输赢只差十二分钟,频频摇手,毫不迟疑的撑下去,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被认为是无与伦比。”体育是和平时的战争。沈崇诲勇悍无畏的精神,在学生时代即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沈崇诲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学校里,他接触了很多进步人士,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眼界逐渐开阔。沈崇诲身强体壮,体育素质优良,加之出生名门巨富之家,引来了不少女学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1929 年清华获得华北足球优胜杯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激起了沈崇诲的极大义愤,他在清华大学发起组织义勇军,把广大同学组织起来,随时准备开赴东北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沈崇诲与清末八旗贵族之女英茵相识。这位末代格格,长得楚楚动人,是当时话剧界的一朵花。二人很快从相识到相恋,被人们誉为金童玉女。</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回忆清华大学四年求学生涯,“第一年觉得很吃力,可是经一二年的苦干——这二年中晚间,在半夜四点钟以前睡倒的时候可说是极少。这样过了四年,功课方面,直到毕业时才能保持不见有一门失败”。清华毕业后,本是未来一片光明的他,却选择上了战场成为中国第一代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在优良校园文化浸润下,沈崇诲德智体全面发展。“我自幼即喜欢运动。清华的运动是有很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我受了各方面的熏淘,读书以外,对于运动也有相当的发展。四年内都代表足球棒球校队,替清华争得不少的荣誉。此外,并代表北平及华北区出席运动,一时颇为活跃”。</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步步紧逼华北。沈崇诲自问:如果日本灭亡了中国,那我在塞外建设,又有什么意义?而如今救国最切近之途,莫过于从军。</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从清华毕业,当时他的抱负是开发塞外,于是远离北平这样的大都市,去绥远(今内蒙古)工作。此时,日本已将魔爪伸向了华北和边疆地区。他在那里目睹了日本人侵略东三省,在看到沦陷区的苦难人民后,沈崇诲认识到,只有国家安定,才有更多的机会搞开发建设。</p> <p class="ql-block">考察沈崇诲从军之路,可见刚强的性格、家庭的熏陶、学校教育、现实中的民族危机,培养了沈崇诲强烈的爱国情怀。“幼时即嗜运动,喜读武侠小说。并在双亲的教说下对于英雄武士极其崇拜。入学校后,深感国事日非,无日不盼英雄出世! 同时自己平常对于军事也十分注意”。待条件成熟,沈崇诲得以踏入军界,一遂其报国宏愿。</p> <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收学员,沈崇诲从绥远赶回北平报名。当时的报考要求只限制身体合格、高中毕业。像沈崇诲这样身体条件突出的清华毕业生投考,自然顺利获得录取,成为中央航校(杭州笕桥航校)第三期轰炸科学员。</p> <p class="ql-block">1932年12月20日,沈崇诲冒着大雪、穿了三件皮衣坐在冰箱似的铁棚车赶到北平。准备1933年1月2、3两日举行的航校入学考试。经过一个星期准备,沈崇诲考入航空学校入第三期轰炸科学习。</p> <p class="ql-block">航空学校之所以有许多学员都是南开中学的,原因一:南开中学的优良传统和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给了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国难当头,于是南开中学众多热血男儿,在“航空救国”精神感召下,纷纷考进航校。原因二:张伯苓校长对航校招生非常支持,当时,进入航校的学生都要有保证人,张伯苓校长主动给每个考入航校的新生担保。</p> <p class="ql-block">考入航空学校让沈崇诲兴奋不已,让他找到了能直接报效国家的机会。“记得从前常想学习海军,也想学习陆军,都遭到家中的劝阻作罢。今天竟超我心愿,学习国家所最需要的空军,我真太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在接到航校录取通知的同一天,沈崇诲也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沈崇诲立刻赴沪看望并照顾母亲。沈崇诲侍亲极孝,“十数天内,夜以继日的亲侍床前”。在服侍母亲住院期间,沈崇诲瞒着家人赴杭参加航校体检。当沈崇诲得知合格后,告诉母亲在航空工厂得到一份实习工作。母亲听了非常高兴。2月16日,沈崇诲母亲去世。22日沈崇诲带着丧母的悲痛,赶到杭州参加入伍典礼,他下定决心“我将抛弃一切尽忠报国!”从此,沈崇诲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抗日之路,直至壮烈殉国,做到了为母尽孝、为国尽忠。</p> <p class="ql-block">1933年,沈崇诲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立志成为一名飞行员痛击日寇。沈家人见他如此义无反顾,便支持他投身蓝天,苦练技术杀敌报国。</p> <p class="ql-block">敌强我弱,投身空军就意味着随时牺牲。沈崇诲不惜荣华富贵,不惜割舍与英茵的感情,决然投入到与日寇决死的斗争中来。</p> <p class="ql-block">1933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第三期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航校的磨砺,让沈崇诲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航空战士。“因为环境和遗传的关系,我的个性和自信力是很强的。不过近几年,努力更改,比较有一点进步。思想方面,我以为一个人应先健全心身,无论对事对人总求其真实,所以我没有虚心之事,也没有交恶之友”。比如一本笕桥航校三期新生的纪念册里,有“笕桥之鹰”的空军烈士沈崇诲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空军救国,是沈崇诲的信念。为了能够驾驶战机上阵杀敌,沈崇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毕业时,成绩是第三届的第—名。由于他学习刻苦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在同一期飞行学员中,他是高材生。</p> <p class="ql-block">在航空学校的三年学习时间里,沈崇诲先后学习了攻击、驱逐、射击、轰炸等飞行技能。由于他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毕业后直接留校担任飞行教官。</p> <p class="ql-block">1934年,航空学校三期学生,左起:夏振扬、沈崇诲、郑景和、佟彦博、祝鸿信、王士箨(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在1934年写的《我的自传》回忆“青年们多半是富于爱国热忱的。我从小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对于岳飞、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真是钦仰得五体投地!五卅,六三......无数次的耻辱,曾使我痛哭流涕!恨不能立即就去和敌人一拼!”</p> <p class="ql-block">1934年6月5日,沈崇诲在致同学信中,谈到航校因航空练习牺牲的清华校友胡家枚:“我相信这消息如果给梅校长、马先生,你们以及清华人士们听见,定能引起你们无限的悲痛,但是那毫无挽回的余地了,我们除了继续他的志愿努力而外,还能做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在给清华同级校友赵燕生的信中,沈崇诲谈到参加航校二期毕业典礼的情形,他写道:这次毕业的学生,在中国的空军中,可谓空前。他们名是第二期,实在也就是第一期( 以前的国内外空军人员,皆算第一期。)。这次毕业的总共不过四十八人,但是他们的成绩,极其良好......但是这区区四十八个人,无论如何精锐,力量总归是有些薄弱。我们想起仇敌的飞机将近三千余架,将校近万,而再看看这次北平招飞行生仅仅录取了三十人,不禁喟然长叹,更令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了。</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留在航校担任飞行教官,他在倡导轰炸战术研究的同时,尤为重视体育。因为作战时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平时的体育运动。在教授学员的时候,沈崇诲提出了不少救国理念。他曾说:“救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p> <p class="ql-block">中央航校旗杆底座上有紫铜制成擦得很亮的标语:“我们的飞机和炸弹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每天升旗的时候,沈崇诲都能见到这句话并深深印在脑海里,激励他投身抗日救亡。</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被分配到安徽广德中国空军第二大队(轰炸机大队)九中队中尉分队长,驻扎江西南昌。</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驾驶的904号轰战机是双座战机,当时他在前座负责驾驶,后座的陈锡纯准尉负责投弹轰炸。</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后,沈崇诲奉命调往河南周口,支援华北抗战。</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深知工作的危险性,在航校,他与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四人约定30岁以前不成家。他们四人都做到了,不过沈崇诲、郑少愚、乐以琴都在单身的时候牺牲。他们立下这个誓言,一方面是出于传统的“国难未除何以家为”思想,主要是他们都抱定了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决心,不愿意有家室之累而让爱妻、家人承担悲壮的后果。</p> <p class="ql-block">郑少愚,籍贯四川渠县,中央航校第三期学员,通信地址:四川万县崇德大药房或渠县□渡河。</p> <p class="ql-block">罗英德,籍贯广东番禺,中央航校第三期学员,通信地址:广东番禺交塘司罗边乡解埠里俭德堂。</p> <p class="ql-block">在淞沪会战打响的前夜,他写下了一封遗书,并与英茵在笕桥镇的一家小酒馆里见了最后一面。沈崇诲告诉英茵,敌强我弱,日军是我方的10倍。他对她承诺,如果能回来就与她结婚,如果不能请她不要记恨,忘了自己。英茵抱着沈崇诲大哭,伤痛万分。</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3日,日军海陆空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打响。时任民国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中尉分队长的沈崇诲,急调皖南,进驻广德机场,重点守卫上海和南京。后随队攻击长江口之外的日本舰队,屡获战功。</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在吴淞口外的日军第三舰队对中国守军造成重大威胁。淞沪战役打响后,沈崇诲负责与其他空军在长江口外狙击日本海军。然而由于敌我武器装备悬殊,日本空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沈崇诲等空军人员利用过硬的飞行技术,不仅巧妙躲过日军的飞机,还多次击落对方的飞机,击毙日本飞行员。同时,沈崇诲等人还多次轰炸日本舰队及日本人的武器弹药库和营房等,给日本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8月14日上午,沈崇诲随航空二大队机群,去轰炸日军的第三舰队及杨树浦码头敌人堆积的军火。广德上空大雨倾盆,天气恶劣。空军第二大队冒雨起飞,在空中集队后沿预定航线飞行,为了达到奇袭的目的,先由上海以西飞过浦东,然后由东回西,进入目标区。这时,日军用各种不同口径的高射火器构成严密的火网,企图拦截我空军部队。但空军将士不畏艰险,在沈崇诲的率领下冲入敌阵,迅速投下炸弹,并作低空扫射,其他分队也随之轰炸扫射。当时,日军正在码头登陆,未料到我英勇空军敢于冲破火力网到达这里,一时慌了手脚,被我空军的炸弹和机枪打乱了阵脚,杨树浦码头上堆满了日军军火,顿时起火爆炸,敌军乱成一团,码头上火光冲天,我正在与敌作战的陆军部队看到日军的惨状,都高兴得欢呼跳跃,挥帽向英勇的空军致意,第二大队乘敌人混乱之机,脱离战场,全队安全返回广德机场。</p> <p class="ql-block">14日下午,第九中队再次起飞作战,这次他们改变航线,直飞沪东,经崇明岛后,再转向目标区。不料,在吴淞口上空,发现日舰十余艘正向南航行。全队飞机在中队长和沈崇诲的带领下,向敌舰俯冲,敌人慌了手脚,急忙集中炮火封锁。霎时敌舰烟雾蔽空,火光冲天,而我空军均安全脱离目标,返回广德机场。这一天,我空军将士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年轻的空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激励了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陆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等人在胜利的鼓舞下,连日出击,8月15日,又继续轰炸日海军第三舰队,重创日舰。</p> <p class="ql-block">8月16日,日军第三舰队为掩护陆军登陆,驰往杭州湾。沈崇诲所在的航空二大队第九中队再次出动六架轰炸机迎敌,机队在花鸟山附近发现目标,当即遭到敌高射炮火力的威胁。沈崇诲等以低空投弹,将敌巡洋舰一艘炸沉。此时,沈崇海因飞机尾部中弹,开始减速飞行。由于飞机下沉,沈崇诲已来不及跳伞。他用目光与后座驾驶员陈锡纯会意,开足油门,对准一艘敌舰俯冲下去,实践了他们机队曾经提出的必要时与敌同归于尽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至16日,守军70架飞机迎击日寇300余架飞机,在战斗中日机被击落12架,中国方面损失5架。在16日下午轰炸日军的舰艇战斗中,沈崇诲击沉日军驳船三艘。</p> <p class="ql-block">8月17日,沈崇诲又成功摧毁了虹口一处弹药库。每次返航时,他的战机上都布满了弹痕,但每次都能安全返回。</p> <p class="ql-block">在战友们的记忆中,那几天的沈崇诲仿佛变了一个人。平时温文尔雅的他,一到战场上就变得异常果断。有一次,他的战机被高射炮击中了油箱,但他硬是咬着牙完成了轰炸任务才返航。</p> <p class="ql-block">8月18日,是个转折点。那天,沈崇诲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轰炸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出云号巡洋舰。这艘军舰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舰之一,装备精良,防空火力极其强大。</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情况十分不利。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本就不多,执行这种高难度任务时,往往需要集中优势兵力。但那天,能参与轰炸的只有两架飞机(沈崇诲的座驾904)。</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沈崇诲仔细研究了出云号的资料。这艘军舰排水量近一万吨,装备有多门大口径舰炮和防空机关炮。要想击中它,必须突破重重火力封锁,而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投弹。</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连续的战斗,为沈崇诲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也为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壮举做了铺垫。但谁也没想到,他的光辉战绩会以那样的方式画上句号。</p> <p class="ql-block">18日晚上晚上,沈崇诲和副驾驶员郑开两人一起检查了战机的每个零件,还特意加固了机尾部分。其他队友劝他们换一架新机,但他们坚持认为:熟悉的机器更可靠。</p> <p class="ql-block">这架轰炸机起飞时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地勤人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战机挂载了超出平常的炸弹数量。按照正常情况,这种载重对于已经受损的机体来说是很危险的。但没有人劝阻,因为大家都懂: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8月19日,沈崇诲与航校第六期毕业生陈锡纯,再次驾驶他的诺斯罗普战斗轰炸机,参加白龙港之战。日军第三舰队的几十艘战舰以大炮轰击中方阵地,守军伤亡惨重。为减我方伤亡,中方派出9架战机轰炸日军战舰,沈崇诲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激战中,沈崇诲击沉日军舰艇一艘。但日军的火力网接连击中了我方的几架战机,未冲出重围的友机陷入困境。丧心病狂的日军司令官长谷川清少将,甚至命令舰炮轰击民房以做报复。</p> <p class="ql-block">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战友的惨死,平民的哀嚎。沈崇诲横下心来,他与副手陈锡纯交换了意见后。二人再次驾机折返,他选择好角度带着剩下的一枚炸弹,朝着日军驱逐舰“漪云号”撞下去。</p> <p class="ql-block">反映沈崇海驾驶904号诺机撞击出云日舰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九中队机群轻轰炸机。左边起第二架904号飞机就是1937年8月19日沈崇诲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时所驾驶的飞机(朱力扬:《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p> <p class="ql-block">飞临日军舰时,所驾904号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此时,日军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沈崇诲遂与同机的陈锡纯驾机撞击“出云号”,但因伤势过重,不幸坠海。</p> <p class="ql-block">此时,他本有机会跳伞逃生,但他却选择驾机冲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陈锡纯(1915—1937.08)今湖南望城县格塘乡华林村人。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2015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次任务虽然没能击沉出云号,但沈崇诲的轰炸让这艘军舰遭受重创,不得不暂时撤出战斗序列进行维修。这一战,让日本海军感受到了中国空军的实力。</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淞沪战役中,像沈崇诲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不畏生死,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康,因此不论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这些为国而战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没能兑现他的诺言,他原本已经飞离了战场,但他最后又选择回去与日寇同归于尽。我们不难想象,他在驾机冲向日舰时,一定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英茵、想起了那句沉重的诺言。他也许是流着泪冲向日舰的,但是他并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牺牲后,人们在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为其和副手陈锡纯修建了衣冠冢,社会各界举行了公祭大会。</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抗日空军烈士墓园里,沈崇诲烈士的碑文如下:沈崇诲中尉飞行员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九分队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二十七岁,追赠上尉。</p> <p class="ql-block">1941年沈崇诲牺牲三年后,英茵依然无法从失去他的哀伤中走出来。1月22日,英茵从上海国际饭店13层楼跳下,追随沈崇诲而去。一代英雄儿女的悲情故事就此落幕,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碎心酸。</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沈崇诲的遗诗“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足够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钱廷康:《空军勇士沈崇诲与日舰同归于尽》(《良友》,1940年,第150期,第52页)</p> <p class="ql-block">1944年铁风社出版《 我的自传》记载了阎海文、汤卜生、沈崇诲、段文郁、乐以琴等六位抗日空军烈士的自传。</p> <p class="ql-block">《民族抗战英雄传》是历史学家傅振伦于1945年抗日战争末期在重庆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传记作品。全书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部分,收录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200余位抗日将士的独立或合传,涵盖高级将领与普通士兵在不同战线的抗战事迹。空军英雄:沈崇诲156页。</p> <p class="ql-block">《中国空军抗战史画》,1947年由正气出版社出版,蒋中正题写书名梁又铭绘画,该书以绘画的形式再现了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抵御外侮的悲壮历史,记载了日军侵华以来所有的空战资料,是中国空军抗战的首部画册。</p> <p class="ql-block">《中国空军抗战史画》第四部分,同归于尽,介绍沈崇诲架机猛扑敌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77年,沈崇诲的事迹被拍成《笕桥英烈传》等电影,新闻报刊大量传播。</p> <p class="ql-block">1987年,由党德信和杨玉文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书中第220页是,架机猛扑敌舰———记沈崇诲烈士。</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水木清华北山之阴的清华英烈纪念碑,落成于1989年9月28日。最初的23位英烈是:杨光泩、闻一多、阎裕昌、沈崇诲、张甲洲、孙世实、纪毓秀、彭国珩、熊大缜、袁永懿、陶守文、齐振铎、凌松如、李冠英、黄诚、杨学诚、钱泽球、刘国鋕、齐亮、荣世正、钟泉周、潘琰、李鲁连。增加的16位英烈是:韦杰三、施滉、邓维熙、何懋勋、袁时若、张凤阁、姚名达、齐学启、王昊、曾庆铨、吴国珩、江文焕、黄竞武、陈月开、万家义、陈虞陶。增的4位英烈是:祁延霈、陈定达、戴荣钜、缪弘。新增的8位英烈是:顾衡、岳岱、王鉴览、解树魁、吴新之、李忍涛、钟青援、杨潮。后增加至65人。</p> <p class="ql-block">1990年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蓝天碧血扬国威:中国空军抗战史料》全书共294页。该书聚焦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107页沈崇诲舍身撞敌舰。</p> <p class="ql-block">1994年南开中学建校九十周年时,旅台南开校友会特意提供了一份《抗战时期壮烈殉国的空军校友》资料,包括:张锡祜、沈崇诲、陈康、柳东辉、陆家琪、刘承祜六位英烈事略。</p> <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由党德信和杨玉文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驾机猛扑敌舰——记沈崇诲烈士。</p> <p class="ql-block">2007年,一位退役的空军飞行员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沈崇诲和郑开在最后一战前的检查战机的场景。这张珍贵的照片,后来被永久收藏在了空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1大陆国产剧《血战长空》剧情。该片完整客观地展现了珍珠港事件之前的中国空军抗日历史——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空战等几大著名空战,四行仓库花园口事件,重庆空袭,轰炸东京,飞虎队和苏联援华飞行队等历史都得到了准确的展现,从周志柔、毛邦初空军高层到高志航、刘粹刚、沈崇诲、陈怀明、阎海文等等英雄王牌飞行员到日本空军加藤建夫和山下七郎悉数登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空军抗战记忆》是由旅美华人朱力扬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的历史类书籍。作者基于对抗战飞行员的访谈及长期史料收集,系统梳理了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历程与抗争事迹</p> <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由肖璞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血色苍穹-民国时期的中国空军》提起民国空军,不能不说从1932年淞沪事变尚在发展的民国空军与日军首战开始后那段贯穿整个抗战的传奇经历。那些被誉为“飞将军”的勇士们在蓝天上与敌浴血奋战,为中国空军谱写了一曲血洒苍穹的悲壮之歌。书里第二十五回 沈崇诲勇撞敌舰 刘粹刚大战上海 ,第二十六回 阎海文自尽报国。第四十五回 天长节武汉再空战 陈怀民撞机报国家。</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将沈崇诲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2015年纪实电影《冲天》以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为大背景,来呈现这群年轻人的爱恋、荣耀与存亡。2015年《冲天》展现了沈崇诲的英勇故事。。</p> <p class="ql-block">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成立于2017年10月26日,是经杭州市民政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为高建法,注册地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机场路250号。该馆以收藏展示杭州抗战史迹、遗存物品为核心业务,重点呈现中国空军抗战历史,其中包含民间收藏家高建法多年收集的近6000件文物,涵盖中央航空学校历史、著名空战史料等主题。2023年8月新馆开馆后,展览面积扩展至1400平方米,首期开放300平方米展厅,系统展示包括'八一四空战'在内的空军抗战事迹。2020年全年接待参观者900人次,并获评江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上映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沈光耀,原型是清华毕业生沈崇诲。</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30日,为弘扬清华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文化传统,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要求,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和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全校“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展览的重要活动,“迎着新中国的曙光——纪念清华园解放70周年”“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两个专题展览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信息大楼一楼展厅、外侧展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65位清华英烈的生平,其中包括“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清华第一位英烈韦杰三、清华留美生中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施滉、驾机撞向敌舰的抗日英雄沈崇诲等,体现了清华英烈们的初心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2025年第一集《初露锋芒》带我们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1937年。日军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其航空兵更是气焰嚣张。然而,8月14日,杭州笕桥上空一声惊雷!年轻的中国空军健儿驾驶着性能远逊于敌的霍克III战机,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取得了震惊中外的 “6:0”辉煌胜利。这一战,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如一把利剑划破黑暗,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希望之火。荧幕上泛黄的电报、飞行员们年轻而坚毅的面庞、被击落的日军战机残骸影像。</p> <p class="ql-block">沈崇诲只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永远不能忘了他们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