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经历

看谁谁幸福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基层的农技推广员,学的是果树管理专业。我的工作就是教农民怎么种出好吃的果子,卖出好的价钱。我从事果树技术推广30多年。回顾这30多年来走过的路,既有无奈的酸,更有结出硕果的甜。</p><p class="ql-block">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许多农民还不识字,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低。每次举办学习班,农民听得心里热乎乎,但多数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担心我种出桃子卖给谁啊,还不扔地里了?总归有头脑活络的人跟着学,我们就帮助提供优良品种苗木、技术指导,他们成功了,成为带头户。我们就反复地做示范,组织农民观摩,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果树的局面。蒙阴蜜桃从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1万亩,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这里面包涵了多少技术人员的汗水和心血,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一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往往能够带来一个农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技术推广必须有耐心和恒心。</p><p class="ql-block"> 农技推广人员常年在一线和农民打交道,爬山越岭,风吹日晒,非常辛苦。八十年代条件差,我们出行全靠摩托车、自行车。我不会骑摩托车,只能骑自行车出差,最远的村来回80多里,一年去十几趟。有个村离我们单位20多公里,去的时候全是上坡,多半的路靠推车走。到了冬天,呼呼的西北风吹的脸生疼。这大冷天的不在办公室烤炉子,出来受这个罪,我这是图的啥啊?越想越委屈,眼泪刷刷的流,边走边哭。到了果园,使劲擦擦眼睛,接着给果农讲解管理技术,手把手教他们修剪果树。天天到果园培训指导,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我们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成为传播技术的主要渠道,果农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变的是工作模式,不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恒心。看着果农脸上满意的笑容和鼓起的腰包,我们也无比的骄傲自豪。</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