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在八达岭孔雀城附近几个80岁以上的北邮老同学一起由我外孙开车去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游览欢聚。参加的老同学有任曼丽、郭宗仁夫妇及孙子和我们夫妇和外孙。两个孩子曾经一起在北戴河和北京玩耍。同为大二学生。</p> <p class="ql-block">首先在孔雀城接到62级工经系的任曼丽老同学,她已经在山下等待,然后去附近阿尔卡迪亚社区接了我们班的郭宗仁夫妇和孙子一家。刚好满载7人。</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走过雄伟的怀来大桥(全长1800米)。</p> <p class="ql-block">经过1.5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来到了宣化城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宣化城区一瞥视频。宣化被誉为“京西第一府”,是中国北方现存古城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位重要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宣化古城的游览图。停车在清远门附近。宣化古城三楼一线,景点都在步行街附近,游览路线为:清远楼(钟楼)—镇朔楼(鼓楼)—宣化博物馆—天主教堂—拱極楼。吃中饭后再去宣化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境内。宣化古城自唐代建城以来,历经金、元、明、清多代扩建,明代作为长城九镇之首“宣府镇”的核心,清代定为宣化府,名称寓含“宣扬德政,感化百姓”之意。现存城墙周长约12公里,保留有瓮城、角楼等防御设施,是研究古代军事城防体系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宣化最出名的三个景点是清远楼、镇朔楼和拱极楼,均以明代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底蕴著称。清远楼(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字脊歇山顶,通高25米,以“第二黄鹤楼”闻名。楼檐下悬挂四块清代匾额:南门牌匾为“清远楼”,称为昌平门。券洞内保留着深达30厘米的古代车辙,见证宣化昔日商贸繁荣。 </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远楼的北门。牌匾为“声通天籁”。该匾为现代书法家补书。现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重万斤,钟声可传40余里,历史上兼具报时与军事预警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门和南门一角。西门上牌匾是“震靖边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门。牌匾为“耸峙岩疆”。四门通衙,交通要冲。透过门洞,可以清晰地看到券洞内500年前纵横交织的两道铁轮车辙,仿佛能听见当年车辕骤响、马鸣萧萧、鞭声四起,以及市井间的繁华喧嚣。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宣化清远楼如今依旧屹立不倒,宛如一位历史长者,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外孙和郭宗仁孙子在清远楼南门拍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郭宗仁与孙玉春在南门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南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昌平门的门洞。育英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沿着清远楼北门步行大道,不到十几分钟来到了宣化的第二栋古楼—“镇朔楼”。我们在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镇朔楼为两层重檐九脊歇山顶崇台楼阁式建筑,通高25米,占地面积1052平方米。其建筑特点包括:墩台结构:基座高8米,南北设券洞通衢,墩台东西长38米、南北宽28米;主体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带回廊,顶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檐下悬挂“镇朔楼”与“神京屏翰”匾额于南北两房檐;“神京屏翰”匾(长6.6米、高2.4米)为乾隆御笔,边框雕刻腾云蛟龙,寓意宣化为北京屏障。</p> <p class="ql-block">步行200米,便来到了与清远楼齐名的镇朔楼。作为宣化古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镇朔楼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是当年宣府镇总兵奉诏出征时举行仪式的重要场所。楼高15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镇朔楼最珍贵之处在于其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风格和军事文物。两个小伙率先爬上了二楼。在乾隆御笔匾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登记身份证后我们开始登古楼的石台阶。</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个回廊,我们在上面游览一圈,并在角楼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郭宗仁爱人、徐罗琴、孙玉春和任曼丽。</p> <p class="ql-block">郭宗仁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镇朔楼仅为南北通透,古时可过车辆。</p> <p class="ql-block">在镇朔楼的西面大街上有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在旧址旁就是宣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察哈尔政府旧址向东来到了宣化博物馆。宣化博物馆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初哥特式四合院,原为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2009年改建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宣化博物馆隶属于宣化区文化旅游局,馆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建筑群始建于1902年,中西合璧风格,占地面积5221平方米,建筑面积270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常设展览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千年古城铸辉煌》:涵盖宣化从远古至建国后的历史发展,展出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石斧、战国青铜提梁壶(内盛古酒)、辽代葡萄酒(出土于下八里墓群)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罕见的瓮棺葬。这是古代以来用陶瓮、罐 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宣化出土的瓮罐葬是属于战国时期。出土时有小孩骨骸。</p> <p class="ql-block">这是宣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辽代葡萄酒。出土时瓶内有酒。</p> <p class="ql-block">镇宝之二:鸵鸟蛋化石,距今300万——1万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镇宝之三:唐代四神石棺:棺上分雕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方神。缀以火焰状的云形纹。四方神与五形有关,从汉至唐宋墓中,时常出现四方神像。</p> <p class="ql-block">宣化博物馆简介</p> <p class="ql-block">这是宣化历史文化陈列部分:《红色察哈尔》:聚焦1945年察哈尔省民主政府历史,通过文物、图片及场景复原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曾经从这里去西征匈奴。这是西征图</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在北巡途中驻跸宣化府,于演武厅(今演武厅社区遗留夯土高台遗迹)检阅军队,赏赐将士并宴请百官。此次阅兵地点原为明代宣府镇规模最大的教场,曾以“边关之冠”著称,景泰年间杨洪镇守时士兵训练尤为精壮。</p><p class="ql-block">镇朔楼题匾</p><p class="ql-block">乾隆驻跸宣化期间,为镇朔楼题写“神京屏翰”匾额,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制成龙纹边框巨匾,悬挂于楼北侧,寓意宣化作为京都屏障的战略地位。该匾现存于镇朔楼,成为重要文物。宣化在明代为军事重镇“宣府镇”,城防坚固,设教场、演武厅等军事设施。清代延续其军事职能,乾隆时期的教育与经济也因区位优势得到发展。博物馆内通过明清城郭沙盘、出土文物等展示了宣化作为“京西第一府”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有抗日将领张治中事迹介绍。他曾经是察哈尔省主席,一直战斗在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旁边就是天主教堂。清同治年(公元1869年)由樊国梁神父主持修建,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艾儒略接任宣化总堂神父后完成了这座教堂的全部修建工程。 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后,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1935年进行大修,1980年恢复宗教活动后经多次修缮,现基本保持初建风貌。</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双钟尖塔楼高33米,十字架形平面布局,砖木青石结构,内部有16根灰白石柱和彩色玻璃窗</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810平米,钟楼高33米。总体布局为十字架形,砖木青石结构。设计独特,工艺精细,内部结构别致。大堂为面南朝北。堂内北部设有祭台三座,</p> <p class="ql-block">宣化天主堂的建筑风格,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双钟尖塔楼高插云霄,雄伟宏大。内部为大石柱和飞扶壁桁架木石架构,彩绘装饰简洁明快,极富浓厚的宗教色彩,庄重而华丽,粗犷而宏厚。宣化天主堂的建筑规模,当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圣堂堪与媲美,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再向西之后继续来到了九龙壁景点。这是2001年新建,与大同九龙壁同为明代建筑风格,但大同九龙壁为琉璃材质,宣化九龙壁为现代复建。 </p> <p class="ql-block">是中国传统建筑物大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照壁,属于影壁的一种。2000年,宣化政府投资设计了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九龙壁”,2001年,九龙壁竣工剪彩。九龙壁融合了北京故宫、北海、山西大同九龙壁的艺术精华,又包含了独特的设计理念。整座影壁由6266件七彩琉璃构件砌成,共饰有639条龙,高5.9米,宽1.6米,长24米,气势磅礴、色彩艳丽,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分别在九龙壁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个九龙壁是现在仿造,没有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宣化五龙壁:宣化五龙壁是一座位于张家口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东校区)校园内的砖雕影壁,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在学校内不能参观 ,只能从网上下载。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宣化千年历史的缩影,</span>采用浮雕与镂雕工艺,61 幅独立成画的小型图案与五龙主体交相辉映。须弥座束腰处,麒麟、狮子等 11 种走兽或蹲或卧,姿态灵动;护栏上有喜鹊登梅、猴子摘桃等民间吉祥图案。主体五龙图中,三条巨龙盘踞云海,两条自波涛中腾跃而出,浪花飞溅如碎玉,龙须鳞爪纤毫毕现,让静态砖石呈现出动态张力,仿佛随时破壁而出。</p> <p class="ql-block">五龙壁原为弥陀寺的南房山墙影壁。弥陀寺建于元初,毁于元末,明宣德年间重修,明代中期和清代早期扩建,在宣化近百座寺庙中名气高、年代早、规模大,民间还有“先有弥陀寺,后有宣化城”的传说。该寺清末毁于战火,现仅存东跨院的正房、南房和五龙壁。五龙壁重修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当时正值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初登基。现在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返回到步行街,走向最后的一栋古楼——拱極楼。</p> <p class="ql-block">拱极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建立以来,历经沧桑。在清雍正年间,它又得到重修,焕发出新的生机。楼高24米,巍峨壮观,下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原与古城墙相连,构成宣化的门户。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与清远(钟楼)、镇朔(鼓楼)二楼处于同一轴线上,共同见证了宣化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开始爬上拱極楼,石台基很坚固 ,而且有把手,我们可以扶着走上去。</p> <p class="ql-block">明朝宣化古城共有七门,但只有拱极楼筑有关城,是七座城门中形制最高,防御力最强的一座。原来的拱极楼大气,雄伟,是宣化人民的骄傲。但在“文革”破四旧时期,古城墙遭到大量拆除,原本二十四华里的古城墙只有拱极楼幸存,但与其连在一起的东西马道、瓮城、箭楼、外侧月城、关城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厄运,京西第一府的风貌渐渐消失了。这是宣化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的房檐屋角修筑精美,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到此宣化的三座古楼已经参观完毕。我们在这里坐观光车回清远楼去。</p> <p class="ql-block">观光车每人一元。从拱極楼返回清远楼。可以随机下车和上车。在观光车上游览步行街的淳朴市容。</p> <p class="ql-block">途径著名的朝阳楼饭店 。我们7人下车准备在此处进餐。</p> <p class="ql-block">宣化朝阳楼是始建于1619年(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华老字号清真饭庄,原名“玉成园”,因地处高地、光照充足更名为“朝阳楼”,以伊斯兰风味佳肴闻名,历史上曾接待李自成、慈禧太后等名人,2012年获评“中华百年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1900年慈禧西逃途经宣化,驻跸三日,朝阳楼供膳获盛赞,其涮羊肉与西瓜助慈禧缓解旅途劳顿,成为历史佳话。我们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宣化古城最有名的饭庄是朝阳楼,始创于161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我们在朝阳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安排在二楼的一个单间。饭店富丽堂皇,喜气洋洋。在楼上走廊张灯结彩。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上菜比较快,菜品和价格也不错,到底是百年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该饭店名不虚传,口味极佳,价格便宜。而且上菜速度很快。我们在饭店集体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饭后散步走到宣化南清真寺。在宣化区庙底街,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当地回族穆斯林民众创建,后经历多次修缮重建。寺院占地面积达4400多平方米,拥有15座殿堂建筑。宣化区南清真寺以其淡雅、坚固的大方风格和严谨的结构而闻名,被列为全国著名百座清真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的寺院建筑布局,从高大的门厅进入寺内,跨越石拱桥,穿过宣礼楼,上甬道,蹬月台,步入礼拜堂大殿,直至望月楼,贯穿寺院。南北两侧对列着讲堂、回廊、配殿等。供穆斯林民众做礼拜前淋浴的浴室在大殿南侧,是伊斯兰寺院的重要设施。另外,还建有牌楼、影壁、八字墙等。整座寺院,布局合理,院落宽敞,内外有别,坐落别致。</p> <p class="ql-block">后殿中部有一座高17.6米的八角形望月楼,是清真寺中标志性建筑,飞檐翘角,气势轩昂。建筑上全部雕花图案独具风格。伊斯兰文字木雕窗,不但精美,而且传神,宗教气息直面而来,使人感到寺院中的肃穆、庄重。</p> <p class="ql-block">这是省心楼</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的望月楼精美靓丽!</p> <p class="ql-block">古城聚首:八十岁以上北邮老同学相聚游览宣化,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古韵悠悠,九龙壁琉璃生辉。天主教堂尖顶入云,清真寺新月静悬,古城风华依旧。百年老字号朝阳楼里,饭菜飘香,同学情浓,子孙绕膝。看着这方水土的变迁与传承,祖国河山壮丽让我们心花怒放,心旷神怡。以后我们只要能走动,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欢聚 ,共同度过幸福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