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网上发现一个网红打卡地,"犭央犭茶湖"。</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早早出发,导航直奔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下图是"犭央犭茶湖避塘"</p> <p class="ql-block">昂桑湖(官方名称㹧犭茶湖,读音为“Āng Sāng”)是绍兴平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绍兴市北部灵芝街道林头村至七里江村之间,湖面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说真的,看到塘边这个石碑不由脱口而出:这字怎么念?幸好来了一小车,其中一人马上说,绍兴方言:昂桑。</p><p class="ql-block">查资料得知:"犭央犭茶湖"为古越语遗存地名,用字罕见(Unicode扩展区字符),反映绍兴地区语言活化石特征。</p> <p class="ql-block">其名源于南宋《嘉泰会稽志》,因湖中盛产黄颡鱼(绍兴方言称“㹧犭茶”)而得名,清代文献也记载了其名称由来。现代为便于传播,多简称为“昂桑湖”或“央茶湖”(江西管那种鱼叫黄丫头,炖豆腐)。</p> <p class="ql-block">湖中最著名的古迹是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的避塘,全长3.5公里,呈S形横跨湖面,由条石砌筑,兼具避风、交通功能。避塘设计科学,设有5座石桥和1座石亭,石板间以榫卯衔接,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外观与绍兴古纤道相似,但功能不同,是现存罕见的大型水利设施。</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的早,偶有几个游客,这就成了我们的快乐时光,纷纷打卡留念,嘿嘿😁。</p> <p class="ql-block">离开犭央犭茶湖避塘,导航直奔安昌古镇。</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安昌古镇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镇是经过一个廊桥,右侧就是运河,水乡的感觉立马呈现哦。</p><p class="ql-block">下图有安昌古镇的简介与第一个廊桥,名:清风第一廊。</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原名“长乐”,唐末因钱镠平定董昌之乱更名为“安昌”。北宋时期建镇,明清重建,现保存大量明清建筑,被誉为“活着的古镇”。</p><p class="ql-block">下拼图是第二个廊桥,名为:涂山廊;二桥之间的牌坊上是:“观古揽今”四个字,有点意思,走……</p> <p class="ql-block">下拼图上图应该就是古镇正门,但我们选了过运河走对面的路(下图)。</p><p class="ql-block">这桥还挺复杂,涂山廊桥过来从右侧下桥,在上一个横跨运河的桥到达对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横跨运河的桥上放眼望去,脱口而出真美,我喜欢这味道,自然也必须将此情此景收入囊中,也毫不吝啬滴将它们呈现给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清风拂面,柳枝轻舞,静静流淌的运河边是白墙黛瓦的老房子,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的青石板路前行,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和腊味。</p><p class="ql-block">走进路边的百年老店仁昌酱园,它布置的就像个小型博物馆,展示老店的历史。后面是个很大的厅,摆放很多商品,我在这买了二瓶豆腐卤;我姐也买了一些调料。</p> <p class="ql-block">仁昌酱园院子里,一排排酱缸在阳光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这里是《舌尖上的中国》取景地,浓郁的酱香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子酱油: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是绍兴黄酒之一——善酿酒的“鼻祖”。制作时先用面粉制成面糕,经蒸熟发酵、晾晒干燥等多道工序,最终压榨而成,酱香浓郁,口感醇厚。据说很多游客在此购买酱油,回去后还会复购哦。</p> <p class="ql-block">古镇明清老街沿运河依河延伸,全长1747米,为濒河廊轩市集。</p><p class="ql-block">在这遇上下图中的姑娘,她告诉我自己来的,住这非常安静舒服,喜欢摄影。</p> <p class="ql-block">古镇拥有杭甬运河、古桥、古纤道等历史遗存景观,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在这水乡长卷中游走,仿佛在画中……</p><p class="ql-block">不经意看到古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33年的中</span>国银行旧址,现为中行传统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看边抓拍,都不知用什么样的词句来形容此情此景……</p> <p class="ql-block">运河两岸,一边基本是民居,其对面更多的是商铺。</p> <p class="ql-block">下拼图中这座横跨运河的桥是最大的一座,可以通车哦。</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条古老的街道,带顶棚的长廊用于遮阳挡雨,沿途分布着各类传统特色店铺、作坊以及翻轩骑楼。</p> <p class="ql-block">走着就看到这家挂着“复旦大学校友会”牌子的“律行慈舍”,门口挂着“今日有房”,啊哦,最后搞清楚是家民宿,再一打听,最低房价六百,好一个慈舍。</p><p class="ql-block">前面说的那小丫头说住宿不贵,百把块钱,应该是在别处。</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的师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师爷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依托清代著名师爷娄心田的故居而建,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历史、文化与职业生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绍兴师爷”为核心,展现这一封建社会中“无绍不成衙”的独特文化现象。绍兴师爷在明清时期活跃于各级官署,作为主官的智囊团,承担刑名、钱谷、文书等职责,深刻影响了地方行政运作。</p> <p class="ql-block">师爷馆里,展示着清代幕府文化,仿佛能看到当年师爷们在此挥毫泼墨、出谋划策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展区分五大主题,涵盖师爷的起源、分类(如刑名、钱谷、书启等)、学幕流程及职业道德规范。例如,刑名师爷展区还原了清代公堂审案场景,展示《大清律例》等工具书;钱谷师爷展区陈列算盘、账本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重点介绍许思湄、娄心田等名幕的生平,展出2000余件手稿、案卷(如孙云章幕务资料)及密码信、状纸等特色展品。</p> <p class="ql-block">师爷博物馆其实是个挺大的院落,按绍兴话来说,应该属于台门。</p><p class="ql-block">略略参观完,得出个结论,“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牛掰。</p> <p class="ql-block">下拼图是路过的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老街,浓郁的酱香味传来,店铺里挂的酱鸭、酱腊肠到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据说每年立冬至立春,廊棚挂满腊肠、酱鸭,形成"腊味长廊",游客可观摩传统制作技艺并购买现灌腊肠。</p> <p class="ql-block">看到路边挂着很多竹灯笼,写着“天府第”的地方,随口一说,这是啥地方?旁边一大叔说,进去看看呀。好吧,咱就进去瞧瞧。</p> <p class="ql-block">走进去一看,巨大的烟囱直插云霄,旁边是门楣上写的“绍兴第三米厂”;左是“人间一趟,造米至上”、右边是“有米商店”……</p><p class="ql-block">里面好像是商店,这会累了没进去</p> <p class="ql-block">整体看起来,是利用废弃的工厂改造成一个小园区,里面有茶室、商店等。原想尝尝当地特色米饮,发现里面黑漆漆的没人就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出来的路上看到始建于明代的道教宫观:城隍庙,里面保留有清代戏台(下图)。</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出口,其实是正门,墙上大大的“安昌”二字,在白云蓝天下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走过很多古镇,大同小异,商业味十足,而安昌不同,挺喜欢安昌的,它小巧、静怡、还很美,游客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安昌,它没有都市的繁华喧嚣,却以其古朴的韵味、浓郁的烟火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