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天,长风沛雨;伞下,行色匆匆,浮漾着湿湿的流光,似乎奏响了一场“共鸣”的交响乐。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把握新变化,更为深入践行“共鸣课堂”理念,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我县学校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2025年8月15—16日长子县教育局分别在丹朱一中和长子二中组织开展了初中全体教师的暑期培训工作。</p> 概念界定,把脉课标 <p class="ql-block">15日上午,由山西省实验中学名师朱树苗老师作《大概念视野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朱老师以“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 掠夺了他们的明天。”为引子设问: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并对大概念的地位意义和教师如何利用大概念进行教学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大概念<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构</span>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统领</span>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大概念,怎么组织大单元教学?面对一线的困惑。朱老师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剖析:</p><ul><li><b>什么叫单元教学?</b></li></ul><p class="ql-block">单元教学以构建立体的知识架构为目标的一种系统教学。而整体观和系统观是其核心思想。教学内容上知识点都必须围绕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来展开学习和研究。</p><ul><li><b>如何根据大概念建构单元学习内容的框架?</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单元</span>: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把单元中的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将教学活动得以整体运转,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题</span>:主题是围绕某一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组织起来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认识历史的路径,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习</span>: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行自主实践活动,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历史的问题。</p><ul><li><b>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高效实施途径有哪些?</b></li></ul><p class="ql-block">(1)展开依据史料的探究活动 </p><p class="ql-block">(2)根据主题设置探究问题链 </p><p class="ql-block">(3)根据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创设单元专题学习的整体情境。</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强调核心素养是目的,大概念是方法,单元教学可以使课程体现整体化设计;单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单元;单元教学能提升教师的统摄能力;单元教学更依托开掘教研组集体智慧。</p> 案例品评,素养落地 <p class="ql-block">朱老师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案例解析:认识这一时期大概念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领课时。而每一课时的历史特点分别是政治上政权更迭和经济上人口迁移和区域开发;文化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此基础(大概念)上,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示范引领。</p><p class="ql-block">世界史《封建时期的亚洲》为何选择日本和阿拉伯?要求教师读透教材,提炼观点。抓住“统一国家”、“沟通文化”……朱老师深入浅出,逐层解析,讲解了“双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方法,为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指导,让在座教师拨开云雾,豁然开朗。</p> 交流共鉴,如切如磋 <p class="ql-block">最后朱老师与历史组交流心得:大概念教学,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但历史学科要从长时段思考,去发现它的连续性和规律性。也是我们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考力和观察历史的视野。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识通万里的整体思维。</p> <p class="ql-block">进取要靠星铺路,提升尚需师指点。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应依赖大概念,它包含若干重要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拥有一条明确的主线并包含价值观,不是碎片化的。正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反映出中国境内的原始遗存“满天星斗”的多元局面,“商和西周”则是二重证据法印证的历史时代,建立在万邦之上的中原王朝留下了丰富的制度文化遗产。这样“多元一体”的侧重点,反映了这一课的逻辑。</p> <p class="ql-block">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新情境下的历史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呢?15日下午,长治市教研室杜丽清师带来了一场以《共鸣课堂——基于课堂的转型实践》为题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杜老师从共鸣课堂的背景起源、核心要素切入,阐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课堂教学正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生命对话”转变。</span></p> <p class="ql-block">“共”,强调师生平等合作,打破权威,让课堂从“教师独唱”变为“师生合唱”。“鸣” 指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思维碰撞。共鸣课堂是追求师生情感共振、思维碰撞、价值认同的理想课堂。课堂应如“交响乐”,教师是“指挥”,学生是“乐手”,通过精准把握节奏和主动发声协作,达成共鸣。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师生情感相系、智慧共生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花开成花,树长成树”的育人使命。</p> <ul><li><b>“问题导学,共鸣课堂”实现教与学关系转型</b></li></ul><p class="ql-block">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本”: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落实“六学”模式(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体验学、展示学、反思学),提升学习深度。</p><ul><li><b>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共鸣</b></li></ul><p class="ql-block">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将知识点转化为真实问题(如社会议题、跨学科项目),利用技术工具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推动“做中学”与“创中学”:通过“学习共同体”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共创,形成集体智慧共鸣。</p><ul><li><b>以评价促发展,深化共鸣效果</b></li></ul><p class="ql-block">实现“共鸣”的多元维度:追求情感共鸣(师生信任)、认知共鸣(思维同频)、创新共鸣(智慧共创)的协同发展,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优化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共鸣课堂,是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曲,唯有彼此倾听、呼应,才能奏响教育的华美乐章。正如德国教育家罗萨所言:“当学生的眼睛焕发光芒,共鸣便已发生。”让我们以共情为弦,以尊重为谱,在课堂的每一次对话中倾听彼此的声音,在每一次思维的碰撞中见证成长的力量,最终构建起真正触动心灵、滋养生命的理想课堂。 </p> <p class="ql-block">16日上午,沁县中学名师曹钰老师借《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一课就如何让“共鸣课堂”落地展示了实用的课堂设计模板,为教师们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p> 问题导学,共鸣课堂 <p class="ql-block">曹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情境启鸣、任务探鸣、重点共鸣、迁移创鸣”为教学核心环节,演示剖析,让我深刻体会到“问题导学”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情境启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问”;任务探鸣:强调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重点共鸣:从“知识传递”到“思维碰撞”;迁移创鸣:让学习“走出课堂”,真实获得。</p> <p class="ql-block">课件以“明暗双线”问题驱动,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明线以问题链驱动认知进阶,暗线以情感共鸣滋养学习动力,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曹老师的讲座通熟易懂、谦虚真诚,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案例的支撑,让我们收益匪浅。</p> 共研共长,行思致远 <p class="ql-block">培训结束后,大家共同研讨共鸣课堂的课例实操,并上台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教师们探讨声此起彼伏。祝海青老师一言以蔽之:这不就是咱们三导六学的升级版吗??有的伏案笔走游龙;有的紧锁眉头,沉思驻笔;有人质疑作难……正如窗外的雨,白雨跳珠,酣畅而热烈……随着一个接一个的课例分享,各位教师的想法在碰撞中迸发灵感。</p> <p class="ql-block">罗雯雯作课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绘路老师以《新航路开辟》为例:创设情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对话,</span>分析新航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闫亚琴分享到: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大合唱’。‘共鸣’二字,说到底是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接下来,我会把学到的方法融入历史教学中,努力让我的课堂多一份理解之温度,真正让学生感悟历史魅力。之后崔霞燕、邵路、高敏等优秀老师,纷纷谈了自己培训心得……</p> <p class="ql-block">培训结束后,历史教研员赵倩雯感触地说:“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对‘共鸣课堂’有了清晰的认知。曹老师的‘八度’与‘四部法’,为我们搭建了可操作的框架;而大家的课例,则让我看到了理念落地的无限可能。希望我们的历史课,从‘共情’开始,用情景拉近距离,用任务驱动参与,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共鸣场’。</p> <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活动,不仅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持续深化“共鸣课堂”实践,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长子县教育局带领下,协同并进,实现教师跨越式成长,推动长子历史教研向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祝海青 王会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辑|王会会 祝海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审核|柴红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