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坐落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纪念园所在的海拉尔要塞始建于1934—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修筑的内陆防御工事,强征数万中国劳工修建,完工后劳工遭集体杀害,该遗址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也是中俄蒙三国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遗址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修筑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环形防御工事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军事研究价值。是国内唯一以多国参与、反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红色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核心设施: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4300-4500平方米),陈列7000余件历史文物与照片;地下工事遗址(全长450米),复原了司令部、兵舍等设施;18米高的青铜雕塑,象征中俄蒙三国战士并肩抗敌的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海拉尔修筑了大型军事工程,是当时关东军在东北地区修筑的17处要塞中最大的一处。坚固的工事难以抵御正义的炮火,随着日本帝国三义侵华美梦的破灭,这里留下一片发人深省的废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拉尔要塞河南台阵地(二地区、北山阵地)是海拉尔要塞核心阵地和指挥中心,地下工事分为两部分:东部靠近公路,是弹药和粮食仓储中心;西部是指挥中心,要塞驻军第80独立混成旅团地下司令部便设在这里。地下工事总长度5000余米,共有功能不同的大小房间60余间,面积近4000余平方米,东部和西部的地下工事由一条通道相连,另有数条地下通道与地面指挥所及火力点相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4房间是医院,三套间,约35平方米。最外间约7平方米,门上标有日文“绷”字、用于一般轻伤员的简单包扎:第二个套间约13平方米,门洞旁标有“诊”字,是医生的检查诊断室:第三个套间约15平方米,门洞旁标有“患”,是用于伤病员住院观察治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号洞口位于河南台阵地西北部,由地面向下经过88级台阶和3段平台到达洞底主干通道。斜面深度17.60米。每级台阶长1.20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原洞口已被炸毁,后经修复安装了铁门,作为参观地下工事的出口,洞口处是日军的一个特级火力点,有地堡机枪堡和观测竖井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劳工们早晚吃的都是高粱米稀饭,中午每人只给4个又酸又硬的混合面饼子,每天三顿咸盐豆,喝的是生水,许多人都拉肚子。住的工棚子又潮又湿,对面二层铺,躺下就不能翻身,劳工都得了寒腿、疥疮。一个大工棚住100多入,为了看守方便和不易逃跑,只在中间留一个小门。晚上有人大小便时,非等凑够4个人,拿着4个牌子,同去同归,一个逃跑其他3个人负责。有时不够4个人就得等,把入憋得满棚乱走。劳工穿的是麻袋一样的更生布衣服,冷了就把水泥袋用绳子绑到身上、腿上,很多人被冻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病的劳工被送进病号房,一个席棚子里住六七十个病号,没有一个病号能活着出去。死的劳工被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万人坑掩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劳工逃跑被抓回来,绑在电线杆上吊打示众,血肉模糊,蚊虫叮满全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我们立于要塞之上,和平年代的阳光洒落周身。这痛切的遗址,如警钟长鸣:唯有历经劫波,方知今日安宁之重;唯有挺直脊梁,才能守护山河无恙。这胜利的第八十个秋天,我们更当铭记——铭记,是为了永不重蹈覆辙,是为了以更坚韧的灵魂,珍视并照亮脚下这片用血泪浸染的土地,在历史的悲鸣中走向复兴的坚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发扬,她是人类的共同财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