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单元教学,赋能思政育人——2025年暑期道德与法治二年级备课通研活动纪实

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 孙竹君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学履不停。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8月17日上午,莒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通研活动(二年级专场)在县教研室李庆彬主任的主持下,于莒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  活动内容聚焦二年级上册“过好节假日”“我爱我们班”“我的家乡美”“我爱我们的祖国”四个单元,从教材剖析、学情洞察到教学实践设计,多维度解码思政课堂创新路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育人质量提升。</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第二协作区备课教师深度拆解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单元教材。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大概念、单元目标、单元设计思路、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等,拆解“假期规划—节日感恩—文化体验—家国认同”脉络,明确“假日”与“节日”并列逻辑,梳理跨年级素养进阶线 。</p> <p class="ql-block">  教学实践中,“教师节快乐”课时通过“送祝福、探工作、悟师心、践行动”多层活动,推动学生感恩从节日延伸日常;“欢欢喜喜庆国庆”课时结合烈士纪念日、国家成就,厚植爱国情,让思政教育有温度、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协作区备课教师聚焦“我爱我们班”这一单元进行了细致解读。教师团队从教材分析入手,梳理“感受温暖—明确规则—承担责任—主动奉献”进阶路径,锚定“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班级金牌小主人”评选为大情境,设计“培养归属感、遵守规则、担当责任、涵养荣誉感”子任务,通过评价量表、奖章激励,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融入”,构建有活力的班级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第七协作区的备课教师在“我的家乡美”单元研讨中,从教材、学情出发,梳理“感知家乡自然美—珍惜物产—感恩人物—关注发展传承”逻辑,锚定核心素养,设计“争做家乡最美讲解员”大任务,拆解子活动,配套“讲解员评价表”,构建完整教学闭环 。</p> <p class="ql-block">  《我爱家乡山和水》课时设计中,以“认识家乡、发现美景”为目标,设计系列活动:依托地图认家乡地标,借“我的宝藏莒县”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鼓励绘画、文字创作抒发情感;融入定林寺、浮来山传说等文化故事,开展“美景故事卡”制作,通过“家乡美景展览会”“小小讲解员”环节,以评促学,升华爱乡情感,实现知识传授与家国情怀培育的融合 。</p> <p class="ql-block">  第六协作区备课教师围绕“我爱我们的祖国”主题,从单元教材解读、定位梳理、教学思路及评价三方面,深度剖析教学路径。从地理空间认知祖国山河,到民族身份强化文化认同,借春节等传统节日深化情感联结,再以非遗、武术等文化符号,激发民族自豪感,构建“知—情—信—行”爱国教育逻辑链。</p> <p class="ql-block">  《红红火火中国年》串联年兽传说溯源、春节习俗解码、春节场景联动,让学生沉浸式感知春节文化传承,理解传统节日的家国凝聚价值。</p><p class="ql-block"> 《祖国,我为您自豪》聚焦非遗二十四节气、针灸 、武术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交流会”,引导学生从认知非遗智慧到感受武术国际影响力,厚植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最后,莒县教研中心李庆彬主任围绕“从‘体验’到‘习惯’——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策略”展开分享,为小学低段思政教学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学要紧扣1-2年级学生具象认知特点,构建“具象感知-情境实践-常态固化”路径,化道德要求为内在习惯。以实物场景锚定、身体参与深化、情感共鸣激活,让道德认知可触可感;依托社会学习、“知情意行”统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筑牢育人根基;融合学科、生活、成长逻辑,推动教学进阶。以“慢节奏”包容行为反复,借“生活化”设计贴近日常,靠“家校协同”凝聚合力,让思政教育落地生花,培育有德少年。</p> <p class="ql-block">  小课堂大思政,此次单元备课通研活动,以单元整体视角整合教学资源,用沉浸式活动激活文化体验,为小学低年级爱国教育提供了“文化润心、实践育人”的鲜活样本。教育之路,步履不停。这个夏天,我们以研促教,以思促行,期待金秋时节,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遇见更智慧的自己,更绽放的孩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