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至,暑气却依旧炽烈如火。安吉这座翠色山城,宛如一方湿润的碧玉,悄然浮沉于炎夏熔金流火的炙浪之上,以其幽幽清凉,召唤着我们阖家遁入山中,寻觅一方避暑的清凉。 甫入安吉境内,满目青翠便如天河倒泻,沛然奔涌。天目余脉蜿蜒起伏,温柔环抱着这片清凉净土。远山似泼墨凝黛,近岭则绿意滔天,那浓稠欲滴的苍翠,恣意泼洒,浸染了天地四野。溪涧清流,泠泠作响,如剔透的玉带萦绕于群峰之间。水波微漾,揉碎了云影天光与山峦叠嶂,粼粼闪烁,明净得不染纤尘。更有那无垠竹海,层叠翻涌,碧涛接天,簌簌叶响便是天地间最温柔的絮语,悄然抚平了骄阳烙下的每一寸焦灼。 我们下榻的“竹仙湖君澜庄园”,深藏于竹韵茶香之中。竹仙湖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苍翠的群山怀抱。 庄园清雅开阔,倒映着竹影的泳池,成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暮色四合时,烧烤区的炭火明灭,香气弥漫,引人垂涎;餐厅亦足可安享珍馐,令人不必踏出这方天地,便能沉醉于庄园的静谧。幸得管家细心,为我们调换了宽敞居所:双卧、阔厅、大阳台,全家得以在竹影清风间,安享避暑的清宁时光。 孩子们追逐着溯溪漂流的清凉,或在童趣盎然的乐园嬉戏,正是亲子同乐的惬意光景。安吉近年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理念,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溪流愈发清澈澄明,水质提升,溯溪遂成暑期盛景。孩子们亦被这清凉热潮所吸引,投身其中。 我们夫妇则更愿避开喧嚣,安然栖于酒店这一方天地。或于午后品一盏清茗,或漫步茶山小径,或环竹仙湖徐行。在满目青葱、一泓碧水中,细品自然的清幽凉意,任魔都的尘嚣渐远。此般闲适,已是难得的度假至境。 独坐阳台,眺望远山。青翠林梢竟已悄然晕染上几抹浅黄,蓦然浮起宋人舒邦佐的诗境:“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一个不经意的转身,盛夏便成了泛黄的旧事;一次寻常的回眸,清秋已悄然入画。时光之迅疾,真如白驹过隙。犹记孙女初入小学的稚嫩身影,转眼竟已参加了她的小学毕业典礼。思绪飘至十年前八月的沙巴之旅,神山脚下,九鲁河中激流勇进,被教练推入激浪的惊心动魄,那份签下“生死状”才敢体验的刺激,注定烙印心底,终生难忘。而今,面对山间清浅溪流,竟也踟蹰不前了。真真是“我偷黄昏一壶酒,醉了晚霞凉了秋。岁月不知何处去,化作银丝爬上头。” 行至人生此境,回忆常如潮汐,时涨时落。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所言深契我心:“……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这一条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我真正感觉到,我负担不了……” 是的,同感深切。那沉甸甸的过往,有时宁愿深埋心底,不愿时时翻检。父亲曾著回忆录,自己也曾动念效仿,如今这份心思却也淡了。人生一世,原也短暂,生活天地,终究有限。无论曾历经辉煌抑或坎坷,于这浩渺世间,影响终归微渺。大抵三代之后,尘世中便难寻关于“我”的清晰印记了。 亦深爱杨绛先生《走到人生的秋天》中的通透:“走着走着,已经是秋天了,人生总有太多来不及。时间走的太快,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那些曾经的日子,委屈也好,开心也罢,都已成为过去。时光流逝,不可复得。往前走别回头,花会沿途盛开,以后的路也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用顺其自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愿接下来的日子,平安,健康,顺利,好运。四季轮回,愿一切美好都不期而遇!” 步入此秋,已无需刻意追逐。所求者,唯平安、康健、随心自在。不必为养生而苛待口腹之欲,亦无需再曲意逢迎。谈笑投契者,自可畅叙;道不相同者,敬而远之。唯身康体健,方能有尊严地行走于这世间。而身心安泰之要诀,莫过于心怀愉悦! 此刻,安坐阳台,一盏安吉白茶在手,心绪宁和安适,方有了这般的浮想联翩。 安吉,“安且吉兮”,这古老而祥瑞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如今这“安”宁与“吉”祥,便都静静蕴藏于眼前这绵延不尽的青翠底色之中了。山水非金非银,却远胜金银——这浩瀚的绿意,是滋养生命根基的琼浆玉液,是足以穿越时光而永恒不朽的珍贵财富。 别离安吉,行囊中装满了沁骨的清凉绿意,亦添了几许鬓角新霜。岁月如溪,汩汩东流,去而不返;然则这山间拾得的微凉清韵,却似已沁入骨髓,在心底悄然辟出一方澄澈幽静的清凉境界。山水亘古,而人生如寄;然此心可窃得山水之灵韵,贮于方寸——那偷藏的一壶清冽,便足以滋润生命里所有行经的、焦渴的荒原。 资料选自网络<div> 2025年8月10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