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318,由川入藏(1)

持心向善

行走318国道,从四川进入西藏,这是多年的梦想,但是一直担心高原反应而被受阻扰,今年(2025年3月16日)总算鼓足勇气,提前作出了一些预防“高反”准备,和玩友们一同出发。<div>我们为了能充分地体现玩友们的热情和友情,这次选择出行的方式是大交通——火车到成都,318国道坐2+1大巴走全程,拉萨返程坐Z166,穿过无人区,走“中国高原最美的火车线路”。</div><div>所以我们一部分的玩友选择提前两天到成都,当然也有人选择先到重庆,再到成都的。</div><div>我们是14日到成都了。</div><div>成都有近20年没有去了,在这以前因工作关系多次到过,所以对成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20年前了......</div> 我已经多年没有坐火车长途出行的经历了,这次因玩友们的力荐,再次坐上绿皮车长途旅行。这种经历。说实话,真也是别有一番意味,充满着友情和热情,连大家聚在一起吃上一口热餐也是一种快乐和暖意。 途中的美景是不能错过的 下车后少加用餐,直奔成都网红地——春熙路。最大的感叹是已经完全没有了20年前的记忆哦!在我的认知下的感受是少了一点历史的沉淀,多了一点商业的浮华。 春熙路现在已经成为在成都最现代和最流行的网红打卡地,所以各路来宾云集,热闹非凡,各种妆点五彩缤纷,在霓虹灯光点缀和勾勒下,显得格外浮华喧闹,完全吻合商业造势,使人感到既有兴奋又有点压抑,这大概就是商业街的意境,我只能悄悄地避之。<div>突然看到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少男女的表演后在相互留念,凑上去抓拍了几张,也算没有枉费此行。</div> 在成都的第二天,我们一早就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的伟绩——都江堰。<div>都江堰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仍在发挥作用的伟大水利工程,其蕴含的智慧跨越两千多年,特别是对现代社会的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系统思维、民生治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刻启发。<br></div><div>都江堰最核心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 “征服自然” 的思维,而是以 “疏” 代 “堵”,顺应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并且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工程的终极目标是 “滋养民生”;真正地实现了建设和经营的成本控制理念——适度与平衡:“不贪多、不过度” 的智慧。<br></div> 今天天气不那么给力,时阴时阳,阴多阳少,会影响到对美景的观赏,但是我怀着敬畏的心情,阅读这一伟大的工程。 从这一工程中就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地理的科学发展水平,以及勘探、规划、设计中的战略眼光和对利用环境变化造福人类深谋远虑。 “宝瓶口” 则像一道天然闸门,通过狭窄的通道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保证灌溉,又避免洪水泛滥。<div>这种 “道法自然” 的理念,对现代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极具启示:面对自然问题(如洪涝、干旱、生态破坏),与其用强硬手段对抗(如过度筑坝、围湖造田),不如找到规律、因势利导,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iv> 升腾无人机,以观都江堰全貌。以前来只能登山观景,还是不能细看,现代摄影手段使我们提高了远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欣赏能力。 都江堰不是单一的水利设施,而是 “鱼嘴 — 飞沙堰 — 宝瓶口” 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鱼嘴负责分流,飞沙堰负责排沙防涝,宝瓶口负责控量灌溉,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比如,若没有飞沙堰排沙,宝瓶口会很快被泥沙堵塞;若没有宝瓶口控量,内江灌溉区会因水量过大而涝灾。 当然,旅游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了,留在记忆中去感叹吧!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还是来市内的著名景点走走,第一站青羊宫。</p><p class="ql-block">青羊宫山门:原建于明代,“青羊宫” 为清雍正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青羊宫是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三国时取名 “青羊观”,唐代称 “玄中观”。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时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公元 883 年),诏改为青羊宫。五代时改称 “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 “青羊宫”。明代所建殿宇毁于天灾兵焚,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 1667 年 - 公元 1671 年)陆续重建恢复。青羊宫的八卦亭:亭分三层,底座呈四方形,亭身为八角形,顶为圆形,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p> 混元殿是青羊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内供奉着道教混元上帝(即太上老君)等神像。白墙上的是个“道”字 。在道教文化中,“道” 是核心概念,道家认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是支配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准则。 抓拍一名道士 走进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武侯祠全国有几家,成都最有名。 到时,正是白玉兰花盛开时。白玉兰花型向上,花基部常带粉红色。<div>白玉兰花以其特征,给人传递着给人以纯洁、高雅之感,象征着高洁、纯净的品质,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德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div><div>白玉兰花开放时节正是冒寒迎春之际,先花后叶,朵朵向上,代表着敢为人先的敢创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div> 当我看见在武侯祠殿前那么一棵高大盛开的白玉兰花树时,心情无比激动,感到这是传递着对英雄人物的真实写照和无比的敬意,我举起相机一一记录保留。 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红墙青石路掩映在竹林之中 祭祀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的庙宇,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始建 桃园三结义之地 走出武侯祠,雨中游逛锦里古街,这是被誉为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整个古镇就是沿河而建 下午来到了,成都著名的打卡点——宽窄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群之一。<div>宽窄巷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军事防御和社会变迁而成。</div><div>宽窄巷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为加强对四川的控制,从湖北、湖南等地调集了大批八旗兵驻守成都,并在成都城西修筑了一座专供八旗兵及其家眷居住的城中城 ——“满城”。</div><div>宽窄巷子所在区域当时满城内部 “正蓝旗” 的驻扎地。其中,“宽巷子” 原名 “兴仁胡同”,“窄巷子” 原名 “太平胡同”,旁边的 “井巷子” 原名 “如意胡同”(后称 “明德胡同”)。<br></div> 民国时期,成都城区扩建,满城的城墙被拆除。“兴仁胡同”“太平胡同” 等名称被改为更通俗的 “宽巷子”“窄巷子”,其建筑特色是将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风格融合,形成了兼具 “京味” 与 “川韵” 的交融。<div>现在是更加的混合各种带着四川和成都文化和商业特色的设施和店家拥挤在这里。</div> 抓拍自带古风和现代民风交织 特地将一股什么“味儿”呈现...... 从3月14日出发,加自有游览成都及周边地区,明天就是所有的游伴们回合,开318国道,由川入藏,可能会挑战到高原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