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河沿,泛指万泉公园周围小河沿路一带的沈阳市老城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里原来是浑河故道,名“小沈水”,因“泉眼万孔”得名“万泉河”,河岸道路即“小河沿路”。</p><p class="ql-block">清代这里就成为了盛京八景之一“万泉垂钓”。1906年沈姓绅士疏河筑亭,建沈阳首座开放公园“也园”(后称万泉园),引入游船、戏台。民国时期官银号接管后扩建,挖人工河成双环湖面,建落霞桥、卧波桥,举办盂兰灯会。</p><p class="ql-block">随着小河沿的发展,这里逐步形成市井文化“杂巴地儿。1920年代,水上戏棚汇聚东北大鼓名家霍树棠、魔术大师韩敬文、落子演员筱桂花等,凝香榭书馆夜夜满座,阔太名流穿梭其间。地摊算命、卖膏药、露天电影、茶棚酒肆混杂,形成沈阳最早的市井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万泉公园多次改造,2008年重现“万泉莲舟”等景观。公园保留历史水系及白玉拱桥等遗存,并融入摩天轮、诗词漫道等现代设施,仍为市民垂钓休闲的热门场所。</p><p class="ql-block">走近杨柳拂风、莲波荡漾,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诗意的万泉河畔,随处可见垂钓者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清末“辽东三才子”之一的刘春曾吟诗赞云:“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蓝舆作冶游。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另还有诗人赞:“泉流不择地,掘地皆清泉。偶为河上洲,泉脉来涓涓。”描绘了当时园内满地均为泉眼,可见万泉河名之由来。近代诗人钱公来有首《万泉垂钓》诗:“小河沿上柳如茵,画舫竹歌历历春。借问柳阴垂钓客,青衣行酒又何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泉莲舟"景观</p> <p class="ql-block">卧波桥下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钓鱼人装饰了“万泉垂钓”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独钓万泉水</p> <p class="ql-block">凝神聚力</p> <p class="ql-block">万泉蓬舟上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上舞厅位于万泉公园,是沈阳重要的历史地标。</p><p class="ql-block">水上舞厅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文化生活的代表性建筑。其设计采用欧式风格,建在万泉公园湖心,以“水上悬浮”的独特创意成为当时沈阳最前卫的娱乐场所之一。 20世纪50-80年代,水上舞厅是沈阳市民文化生活的中心,每周举办“周末舞会”,吸引大量年轻人和社会名流。承载了几代沈阳人的集体记忆。1993年,水上舞厅遭遇火灾,主体建筑严重损毁,此后长期处于废弃状态。 </p><p class="ql-block">水上舞厅的兴衰是沈阳城市变迁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重现当年市井生活情景的一组雕塑。吹糖人的和爆米花的吸引着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吹糖人的工匠,刻画的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对弈</p> <p class="ql-block">正在喂鸡鸭的少女,浓浓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舞龙</p> <p class="ql-block">万泉公园广播塔是沈阳市第六批历史建筑。成为该公园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作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长期存在。</p><p class="ql-block">每当你走到广播塔下,凝视着它,仿佛是面对一位久经风霜的朋友,仿佛从它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耳边似乎又传来失物招领、安全提示的亲切声音;忽而广播声大作,“拿起笔来做刀枪”的歌声震耳欲聋;宁静过后,轻佻的台湾校园歌曲响起……</p> <p class="ql-block">万泉公园里的恐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摩天轮,万泉公园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文中史料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