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徐闻搭乘渡轮过琼州海峡。</p> <p class="ql-block">海峡上,不时有渡轮在穿梳。我们就是搭乘这样的渡轮向海口进发。</p> <p class="ql-block">海口渡轮码头,十多个泊位不时有渡轮停靠或开行。</p> <p class="ql-block">海南海口云洞图书馆,像科幻大片里的未来建筑。整座建筑由外到内,全是曲线构成,没有直线。内部大多是圆形、椭圆形、无直角的空间相连,象个蚂蚁巢穴的内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傍晚,夕阳西下,遇到满天的红霞。</p>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8.05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和解放路5条街区。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div>形成背景是:</div><div>西方殖民运动带动了骑楼建筑传播圈的形成,其传播方式是利用海运贸易。骑楼建筑形态在印度初步形成后随西方殖民扩张传入马来半岛,并以马来半岛为节点沿海上三条路径向太平洋沿岸的广州、海口、台湾传播。</div><div>海口骑楼老街的形成与初具规模与海南华侨有着直接关系,众多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南洋侨民的回归不仅带回了金融资本,也带回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文化。因此可以说南洋华侨是骑楼建筑产生和发展强大的助推手。</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老街:这里有浓浓的“侨味”。</p><p class="ql-block">“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建筑物前设置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可以挡避风雨侵袭、遮挡阳光照射,在炎热多风雨的东南亚很受欢迎。从南洋返乡的华人,将这种建筑风格带回了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沿海地区。</p> 时尚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