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一直住到71年底父母离休回山东为止。这个大院是安排县委家属的一个大院。上下两层大约住了十四户人家,约总人口四五十口。前后两个院子。后院靠着一条大河。后院的东门外有一座大桥。少儿的兴趣事一时半时也讲不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老照片前,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座大院,坐落在江南水乡的一隅,青砖黛瓦,木结构的楼房上下两层,十四户人家比邻而居,其乐融融。前院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地,后院则靠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夏天可以下水摸鱼,冬天则站在桥上看冰凌垂挂。东门外那座大桥,是我们通往外面世界的第一道门槛,小时候总觉得桥的那一头藏着无数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屋檐下晾晒的衣物随风轻摆,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家庭的故事。邻里之间串门不需敲门,谁家做了好吃的,整条走廊都能闻到香味。大人们在院子里聊天,孩子们在河边奔跑,笑声和河水一样流淌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再看那张照片,仿佛又听见了当年的欢声笑语,闻到了厨房飘来的饭菜香。那座桥、那条河、那座大院,还有那些熟悉的人和事,都成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家厅为典型的清末明初木构建筑,采用石库门式样,门框由切口整齐的长条不砌成,门楣有白底蓝色的金属门牌和文物保护标识。建筑主体为两层木结构,含天井、厢房、Y形木楼梯等元素,二楼木地板和木制雕花窗棂保留较完整,展现了江南传统民居的细腻工艺。</p><p class="ql-block">大院为多户共居的“家属大院”,共有14间房,分属不同家庭。天井是公共活动空间, 居民曾在此洗衣、晾晒、聚餐,充满生活气息。二楼房间狭小但采光良好,部分房间保留了老式马桶、木桌等旧物,见证了往昔的居住场景。</p> <p class="ql-block">涂红圈的地方是我们住的屋。如今离开这个地方五十四年了!如有机会回桐一定再去看看!!我的老屋——蒋家厅!!!</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的分享!一路陪伴!!感恩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