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那柯里茶马驿站,称赞其是个<b>记得住乡愁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马鞍桥:</b>那柯里河上有两座马鞍造型的古桥。一座是马鞍铁索桥,由两边正放的马鞍用铁索串连,挂住中间无数个倒放马鞍而成。另一座是纯木制结构的马鞍古桥,横跨在河流上,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b> 绝版木刻基地:</b>由普洱学院与那柯里村共同建立,位于风雨桥旁。基地对学生和周边农民开展技艺培训,游客也可以在此体验刀刻、调色、上色到印刷的全过程。绝版木刻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源于云南普洱的一种凸版技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b>茶马古道地图碑:</b>那柯里村口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画着“大茶马古道示意图”,红色醒目,展示了茶马古道的路线走向,其核心区域为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地带,主干区域为滇藏川三个省区,还延伸至东南亚、南亚国家,外延触达欧洲大陆。</p> <p class="ql-block"><b>石板一条街:</b>那柯里的石板街约500米长,由青石铺成,连接起古镇两头的风雨桥。沿路是古朴的民居、潺潺的溪水,石板路上还留有深深的蹄印,见证着曾经马帮的过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葫芦专营店:</b>新开店!与葫芦相关的让我联想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山东聊城东昌府。</p><p class="ql-block">拉祜族认为他们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每年公历4月8日至10日是拉祜族的葫芦节,这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p><p class="ql-block">2008年,东昌葫芦雕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昌府区还通过举办葫芦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深挖葫芦文化内涵,推动葫芦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b>风雨桥:</b>横跨在南寨河上,是整条茶马古道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桥长20余米,为木质结构,分成三个部分,两侧是砖墙悬山顶的房屋式结构,中间是由树木搭成的廊架结构,以枕木作桥面,桥面上修建屋顶,与房屋部分协调,同为悬山顶。</p> <p class="ql-block"><b>荣发马店:</b>位于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马店始建于1831年,曾经是南行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之一,在马帮和当地都小有名气,南来北往的马帮都会到这里进行休整。1935年,李天林的爷爷买下了马店一直经营到1954年。2007年宁洱县发生地震,荣发马店在震后修缮完毕并于2008年重新开张,开起了农家乐。如今,荣发马店由李天林的儿子李绍盟继承经营,已发展成集餐饮、民宿、普洱茶文化体验、马帮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服务场所。</p><p class="ql-block">马店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年马帮用过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门口的对联“关山难越谁为主,萍水相逢我做东”,道出了山里人的淳朴好客。</p> <p class="ql-block"><b>乐土:</b>即宁洱那柯里乡愁体验馆,集马帮菜、豆汤、烤茶、乡愁记忆展为一体,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愁氛围。</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i>火客(许时斌),云南石屏许氏山如公十九代,云南大学英语本科毕业,中国文化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一期毕业,普洱中学退休教师,现为县政协十届文化界别委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短视频及航拍委员会委员、普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宁洱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公开发表"图说体"作品八百多篇。从一名人民教师到政协委员,从教书育人到为人民存照做了许多实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