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为伴 岁月为念

小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月之夜,天地之间,清风为伴,岁月为念。时光匆匆又一年,曾相逢也曾别离。从懵懂到沧桑、从青丝到白发,从故乡到他乡。只身在外,每到秋天,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暗暗长夜,是否抚摸过每个人的头发?是否唤醒了沉睡的故乡?梦里又见炊烟升起,是该回家了?在外对家乡千思万想,一遍遍的默念,回去呆个一两天,又觉得格格不入,又想飞快的逃离,莫名又复杂的心理。念想的故乡跟眼前的故乡是千差万别,物是人非。好像是哪都不对,又好像是哪都没变,原来是多年光阴腐朽成土,只剩袅袅炊烟,只剩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知觉间也在岭南生活了二十多年。身心也融入了这个城市的清晨与黑夜。生活习性也偏两广,古时两广地区是南蛮之地,是罪人流放发配充军之所,闷热潮湿蚊蝇众多。容易上火,时不时的去喝杯凉茶降降火,偶尔细火慢炖煲个汤,也学会了两广省菜白切鸡,粤语听得懂却不会说,没有语言天赋,这么多年还是不会开口说一句粤语,有些人呆个几年就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粤语。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也浸染了这个地方的风味。在广东没有容貌焦虑,出门都是靓仔。背心、裤衩,凉拖是标配。入乡随俗,行街也是一身标配招摇过市。衣着舒适随意即可,不知不觉他乡成了故乡,故乡却成了他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寂静的秋夜 ,窗外飘着落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滴滴嗒嗒淅淅沥沥,风声雨声读书声,这样的夜晚适合读一读散文,不期而遇刘亮程的散文《一缕炊烟升起》,轻快空灵赋有哲思的文字,乡土气息浓厚,既有西北粗粝的风沙,又有生命温柔的思索,他笔下的村庄,也是我们奔跑过的田野,喝过的井水,住过的老屋,告别过的亲人,是我们遗忘的故乡,熟悉又亲切的炊烟,无处安放的乡愁,也是我们的精神原乡。温暖的文字却读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他笔下的每一个物件都富有生命神性,一堵土墙、几堆草垛、一扇木门、一架驴车,缕缕炊烟,形态各异,颜色有别,气味迥然,走向不同,朴素到极致,却喜欢到骨髓。在生命的旅程中,有些人在远去的路上,有些人在回来的路上。合上书本,枕着秋雨入眠,梦中推开了斑驳的木门,回到了家乡,奔跑在田野上,追逐着夕阳,遥望着炊烟,缕缕炊烟是故乡的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雪小禅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跟朋友们联络甚少,彼此都忙着工作,忙着生活。短信提示有来自云南红河的包裹已发货,心一怔最近没有网购,难不成是来自缅北的恐怖包裹,赶紧打电话问询老婆?原来是长沙的老友暑期带孩子们去云南旅游,给我们寄来的手信跟当地的风味特产,这几天也陆续得收到来自昆明的鲜花饼、红河的辣子酱、大理的扎染土布包,每一份快递的到达,心里就多一份温暖与感动,真正的知己,那怕是在旅行途中,也不忘给你邮一份当地的风味特产,被人惦记被人牵挂,爱与被爱都是无比的幸福,本来我们几家约定每年都要相聚出游一次,去了两次惠州、一次长沙、一次广州,到约定去西安的那一年疫情来临,约定就此中断,三年疫情每家的各种变故,约定很难再重启,现在几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长沙、广州、深圳,现在虽然相聚见面的机会少,但在心里都是一生的老友跟知己,时光不老我们不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暑期已近尾声,孩子们说新学期要用新书包,一看书包还有七八成新,就提议洗洗再用一学期,现在经济下行,薪酬福利都在缩减,消费也在不断的降级,除了吃饭穿衣其它的都是一省再省,跟儿子去剪头发都是十元店的快剪,每次去都是顾客盈门要排很久的队。当今世道,喧嚣浮躁,底层百姓活得拧巴艰难,好好活着,不辜负努力坚持的自己,不错过走过的弯路发现最美的风景。生活不管怎样,都得继续前行,哪怕前路是万丈深渊,也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只有走下去,才有可能峰回路转,柳岸花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的过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