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农普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

杨育民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4日于国家统计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走进共和国最高统计机构,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特别是能当面接受各位领导的指导,与其他几个省市领导学习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结合前期实地调研,对普查总体思路和专项试点方案的学习研究,自己有许多感受和体会,借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不妥不足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这次四农普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b>一、正确看待方案设计大而全与精而专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农业普查就是普查农业,应当围绕农字作文章,要把农业发展情况、农村变化情况和农民生活情况当作普查的重点。因此,普查方案设计要克服大而全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领域都想涉及,什么情况都想掌握,什么需求都想满足),要全面普查“三农“、重点突出农业。比如,在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方面,不能把人的问题当成重点指标,只需要了解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从事农业、从事农业的行业、地点和和时间这几方面。特别是要尽可能回避公民身份信息,在掌握户主身份信息情况下,家庭其他成员的公民身份信息最好不问。</p><p class="ql-block">再比如,在农业经营单位调查表设计上,更要突出一个农字,而不能在单位基本特征上设计过多但又不易取得的指标,毕竟五经普刚刚过去,我相信只要不是纯粹的农业单位,各地普查机构一定都作了全面认真的登记。因此,我们没必要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应让基层普查员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了解这些单位经营农业的相关情况上。</p><p class="ql-block"><b>二、正确看待指标解释高大上与接地气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农业普查面对的是农民,需要很大一部分农民朋友去承担普查任务,毕竟普查人员大多来自村组干部。对于一线普查人员,我们对他们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信任的同时,绝对不能过高估计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姑且不论责任心、忠诚度等,也不论普查业务培训的质效,说实在话基层同志没几人纯粹是为了把这项工作干好,更多的诱惑或动力来自那点儿劳动报酬。如果不发劳动报酬,普查任务和质量都无法得以保证。毕竟,农民群众最实在、最现实)。因此,指标设计要尽可能少而精,指标解释尽可能通俗易懂,普查员手册编写尽可能用农民语言和本地方言。要让基层普查员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一干就行。</p><p class="ql-block"><b>三、正确看待普查保障宽松软与精准实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普查保障不是单单的经费问题,主要包括经费落实、人员选配、宣传动员、指导督导、抽查检查等各个当面,是普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数据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普查保障是硬条件和软环境,但落实起来要避免宽松软,力求做到精准实。一是需要自上而下发文布置时多讲标准和要求,少讲“原则”和“一般”;二是需要各级培训时先听取需求(这次会议就是国家统计局的一次创新,把我们这些基层同志请上来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充分说明农村司领导对这次普查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农村司对做实做好这次普查的良苦用心和务实作风),再设计文案,先开展演练、再进行实战;三是需要上级多到基层开展走访调研,指导业务、督促任务、抽查进度、检查质量,推动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为普查高质量完成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浓厚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