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5)~浸润在薰衣草香氛中的塞南克修道院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法国诗人罗曼·罗兰说过,“法国人之所以浪漫,是因为它拥有普罗旺斯”。而普罗旺斯流传着一种说法,不去塞南克修道院(Abbaye Notre-Dame de Sénanque),等于没去过普罗旺斯。如果将法国比喻成一本书,埃菲尔铁塔是书的封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灿烂地伫立在首都,</span>塞南克就一定是扉页,她被全法公认为最美修道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静地躺在</span>普罗旺斯静谧的山谷里,那里有法国最美丽的薰衣草田。</p> <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中旬来到法国,毫无悬念的欣赏了书的封面埃菲尔铁塔,却因为薰衣草已收割,和精彩扉页失之交臂,留下遗憾。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心念念的塞南克修道院,此时正值薰衣草的盛放期,漫山遍野的紫蓝色像被打翻的颜料桶,从修道院的石墙根一直铺向天际,连风里都裹着清甜又略带辛辣的香气,恍惚间,仿佛整个普罗旺斯的浪漫都凝聚在了这片山谷里。</p> <p class="ql-block">其实普罗旺斯的薰衣草都很迷人,或许是因为和千年修道院的组合,才使其更加神秘和悠远,几乎有关南法的明信片,都有塞南克修道院的身影。它坐落在吕贝隆山谷中,薰衣草田环绕,罗马式石建筑的古朴与大片紫色花海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成为普罗旺斯浪漫田园意象的极致符号,频繁出现在影视、摄影作品中,自带传播力。</p> <p class="ql-block">塞南克修道院的薰衣草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趣的是,这些禁欲苦修的隐修士,却培育了普罗旺斯最著名的薰衣草花田 。薰衣草被誉为"芳香药草之后",不炫耀、不招摇,积蓄一年的馥郁,开出最浪漫的色彩和最芳香的花穗 。塞南克修道院的薰衣草花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7月第一周开的最旺盛,我们在最美的季节邂逅了修道院最美的薰衣草。</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戈尔德石头城来到修道院的,二者相距只有两公里。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升时,透过车窗先看到的不是建筑,而是一片起伏的紫色浪涛~那是修士们世代耕种的薰衣草田。据说最初种下薰衣草,是为了提炼精油、制作草药,没想到数百年后,这片“修行者的作物”成了全世界旅人心中的浪漫符号。</p> <p class="ql-block">车子停好后,从这里步行至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前的薰衣草田是塞南克修道院最著名的景观之一,也是普罗旺斯地区薰衣草最具代表性的观赏地之一 。这片薰衣草田曾因游客频繁出入而受到损害,因此现已用石墙围起,保护其不受干扰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修道士们在路边种植了一条薰衣草花道,供游客欣赏,这种开放也为修道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有助于维持修道院的日常运转和建筑维护。</p> <p class="ql-block">买票踏入塞南克修道院,最先撞进眼里的,是修道院石墙的古朴厚重~岁月磨平了砖石的棱角,斑驳的痕迹里藏着沉静的时光感,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自带一种让人屏息的庄严。而转身的瞬间,视线就被墙下那片薰衣草攫住了。紫蓝色的花海铺得热烈又温柔,细碎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香气带着清甜漫过来,和修道院的肃穆形成奇妙的呼应。</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会觉得,庄严与浪漫原来可以这样融洽。修道院的沉静像大地的根基,薰衣草的绚烂像天空的呼吸,站在中间,既被历史的厚重包裹,又被自然的温柔浸润,心一下子就静了,忍不住轻轻屏住呼吸,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静谧和谐。</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建筑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采用三横殿和长方形教堂相交构成拉丁十字形,有八角形圆顶、五个侧翼以及方形的钟楼。教堂、修士宿舍、食堂及回廊等建筑物,均采用当地的石灰岩构筑,外观朴素无华,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厚重与庄严。这种建筑美学,不仅体现了西多会修士们的简朴生活哲学,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作为连接现实与历史的中转站,这扇朴素的门,是修道院开放参观的起点。跨过它,便踏入了中世纪的时光长廊,沿途展板会慢慢铺开修道院的故事,让游客在砖石与光影间,触摸一段跨越近900年的鲜活历史 。</p> <p class="ql-block">围绕修道院的主题有很多展板,从塞南克修道院的前世、克<span style="font-size:18px;">吕尼修道院的改革典范、近</span>9个世纪的修道院生活,到修道院空间布局、西多会修士灵修文学,最后到西多会家族多元发展,呈现修道院历史、建筑、灵修、组织等方面的传承与演变。</p> <p class="ql-block">塞南克修道院建于1148年,其建立与中世纪欧洲修道院改革浪潮密切相关。当时,以克吕尼修道院为代表的早期实践,后期渐现奢华倾向。在此背景下,强调回归简朴、体力劳动与静默修行的西多会兴起,塞南克修道院正是这一群体践行理念的体现。修道院建设持续60年,历经3任院长才完工。修士们亲力亲为,白天开荒建房,夜晚进行诵读仪式,将荒地逐步改造成隐修场所。</p> <p class="ql-block">13~14世纪是塞南克的黄金时代,靠着西多会的名气和修士们的努力,掌管着4座小修道院、7个农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甚至有4座磨坊自己磨面,</span>修士多、影响力大,是山谷里的望族。修士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不仅维持了自身的生活需求,还为附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14~18世纪,塞南克修道院陷入多番波折。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迁都阿维尼翁,距塞南克仅20公里,使其被卷入教派间的权力博弈,宁静修行被打破。16~17世纪,区域冲突加剧,1543年修道院遭冲击洗劫,建筑焚毁、人员离散。虽经重建,却元气大伤,逐渐从兴盛走向维持。</p> <p class="ql-block">18~20世纪末,塞南克完成了从濒危遗珍到网红地标的奇妙转身。法国大革命浪潮中,修道院被当作 “国家财产” 变卖,险些彻底湮灭。幸得修士与保护者们接力守护,像拼图般一点点修复历史碎片。20世纪起,它又历经被驱逐、小规模复兴的波折,直到1988年文化旅游的注入,才真正改写命运。如今,这座如明信片般的修道院,成了普罗旺斯的耀眼符号,吸引着游客奔赴这场历史与信仰的相遇,在朴素教堂与沧桑建筑间,读懂岁月沉淀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塞南克修道院见证了普罗旺斯地区西多会教会近900年的荣辱兴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也是英国作家彼得·梅尔所著《山居岁月》一书的故事背景,书中描绘的薄雾笼罩的山谷早晨,美得如同一幅画,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修士们至今仍守着中世纪传承的作息:每日依固定时刻行礼仪敬拜,在仪式里锚定信仰;默读默想圣经,让经文滋养心灵;以耕种薰衣草、橄榄树,修缮建筑、经营小店等维生,也传递信仰温度。自1148年始建,近9个世纪的光阴里,窗外那片薰衣草田,始终是他们与尘世最温柔的联结,把修行日常的静美,细细续进了时光长流 。</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后方的教堂,始建于1178年,是塞南克灵魂般的存在。彼时修道院已具规模,教堂作为修士诵经讲道的核心场所,近900年来,默默见证着修行生活的起起落落。</p> <p class="ql-block">教堂有导游讲解,不过是法语的。</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很贴心,为游客准备了Histopad 智能导览服务,对非法语游客尤其友好(支持多语言,比如中文适配 )。只需拿着设备扫描参观的房间,12世纪的场景便会 “复活”:修士们的日常、古老仪式的光影,都能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里重现,像一场跨越近900年的隔空对话,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可触碰的鲜活过往 。</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风格,精准诠释西多会 “朴素即神圣” 的理念: 摒弃哥特式的巍峨、巴洛克的华丽,连彩色玻璃都未曾装点,简约到极致,恰如修士们严苛的教规。这种 “去繁就简”,并非简陋,而是将神圣聚焦于精神修行本身,让信徒在纯粹空间里,更贴近信仰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教堂天花板采用圆拱形设计,厚重的石墙内壁给人一种简洁、宁静的氛围 。窗户多为方形,相对狭小,既能保证室内采光,又增强了建筑的防御性。</p> <p class="ql-block">简洁的白墙配着木梁,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烛香和宁静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这里,想象和感受12世纪的修士们日常祈祷和礼拜的神圣空间 。</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子是教堂内唯一的雕塑,视觉的焦点,也是信仰具象化呈现。</p> <p class="ql-block">朴素教堂,以极简之姿,呼应着修道士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修行追求。少了世俗繁杂的堆砌,多了精神纯粹的留白,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映照修行境界的镜面,引导人感受宗#教本真,沉浸式体悟修道士对信仰的坚守与践行。</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几番整修,那些被有意保留的建筑遗迹,成了历史痕迹最直观的载体,让岁月底蕴永续留存 。</p> <p class="ql-block">回廊作为修道院重要内部空间,传承罗马式建筑基因,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建筑形式演变而来,以圆拱形拱门为显著特征,搭配拱券结构,传递出坚固、稳重的视觉感受。遵循西多会崇尚的简约美学,摒弃冗余装饰,仅借拱顶、拱门、柱头与立柱等建筑元素本身,勾勒简洁纯粹的线条,诠释克制而本真的美感 。</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以厚重石构墙体奠定整体基调,回廊作为有机组成,延续这份厚重,用坚实形态传递 牢不可破的秩序感,呼应教会权威。柱头上,几何线条与叶形雕刻悄然生长,如拱托等装饰,简洁勾勒、点到即止 ~ 既以低调美感丰富空间层次,又严守不干扰修行专注的边界,让建筑细节与修士修行达成默契平衡 。</p> <p class="ql-block">回廊是修道院建筑间的核心通道,串联起牧师会礼堂、饭厅、起居室、缮写室与教堂,保障修士在不同功能区便捷通行,维持修道院生活秩序 。它为修士营造安静封闭的祈祷、冥想空间,屏蔽外界纷扰,助力与神灵沟通,获取精神滋养;也依托庭院、花园布局,成为日常散步、交流的休闲场所,让修士在放松中沉淀身心 。</p> <p class="ql-block">而当阳光透过拱窗,洒在回廊砖石上,其开放性与公共性,又化作知识、信仰传承的无形课堂。那些漫步时的轻声探讨、休憩时的眼神交汇,让古老智慧悄然流淌。可以说,回廊既是建筑结构里的筋骨,撑起修道院生活秩序;更是修士修行岁月的容器,把精神追寻、烟火日常,都默默酿成了修行人生的一部分 。</p> <p class="ql-block">踏入塞南克修道院回廊,仿佛闯入一场凝固的时空幻梦。</p> <p class="ql-block">古老石墙蜿蜒伸展,拱券如岁月镌刻的琴键,有序排列,奏响历史的低音。阳光穿透缝隙,在柱廊间游走,给粗糙石材镀上温柔金芒,明暗交织里,每道纹理都成了时光的掌纹,诉说着往昔的虔诚与静穆。</p> <p class="ql-block">庭院如天然画框里的生机小品,规整绿篱勾勒几何秩序,繁花随性点缀,与古朴建筑相映,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风声、草动和历史轻轻的呼吸。在这里,建筑不再是冰冷石块,而是时光与信仰交融的容器,盛着千年的宁静,让每一位驻足者,都忍不住放缓脚步,任心灵在这静美里,与古老的美好共振 。</p> <p class="ql-block">站在修道院的回廊上眺望,视野格外开阔。近处的薰衣草田被田埂切割成整齐的条状,远处的山谷里散落着红顶小屋,更远处是淡蓝色的阿尔卑斯山轮廓。风吹过,花海像活过来一般涌动,紫浪一层叠着一层,仿佛要把修道院轻轻托起。那一刻忽然懂了,为什么修士们会选择在这里隐居。当尘世的喧嚣被花海隔绝,当心灵被自然和信仰填满,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抵就是这般模样吧。</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浪潮里,塞南克修道院的修士们,悄然成为 “双面守护者”。他们守着隐修传统的根,亲手耕种、萃取薰衣草,让普罗旺斯古法农业技艺在岁月里鲜活。这是精神修行的延伸,也是现实生存的锚点~通过耕种、制作产品获得收入,从而支撑修道院的运转,让生存状态更稳固。</p> <p class="ql-block">这些凝结汗水与匠心的制品,深受游客喜爱,从修道院礼品店走向世界,成了普罗旺斯的活名片。游客带走的不只是伴手礼,更是修士们以劳作书写的文化传承,让古老信仰与当下生活,在薰衣草香里温柔共振 。</p> <p class="ql-block">礼品店的产品,以塞南克修道院为原点,汇聚法国五十多家修道院与隐修院的宗#教手作。购买这些带着修行温度的物件,是为修道院社区注入活力~修士们以劳动存续信仰,让古老建筑在岁月里持续焕发生机,每一笔消费,都成了守护历史与精神传承的注脚 。</p> <p class="ql-block">家里精油本已不少,可站在修道院礼品店的瞬间,还是被印着修道院标记的薰衣草礼盒和精油绊住脚步。盒里静静躺着精油、干花,连包装盒都染着普罗旺斯的浪漫,果断买下几盒分送给朋友,像把山谷拂过花田的风、阳光下蓬勃的紫蓝,都打包送出去;给自己留的几瓶精油,更像私藏修士们守护的宁静,往后平凡日常,只需这缕香,就能叩开心底蛰伏的诗意,让修道院的余韵,在烟火人间轻轻漾开 。</p> <p class="ql-block">走出塞南克修道院,钟声穿过山谷。七月的阳光将紫色花海镀上金边,微风拂过,细碎的花瓣如紫色浪涛般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清冽又温柔的香气~那是属于“真爱”的味道,伊丽莎白时代的情诗里,曾将这份芬芳比作恋人眼中的星光。</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读薰衣草的花语,总觉得“真爱”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是需要用赠花来宣告的热烈。可当我步入这片花田,看着古朴的修道院石墙与紫色花海相映成趣,忽然明白:真爱早已在岁月中沉淀为更从容的模样。它不再是年轻时代憧憬的童话,而是像修士们种出的这片花田一样,经历了春的孕育、夏的盛放,最终在时光里绽放出淡然却持久的美。</p> <p class="ql-block">回望修道院,那片紫海和石墙渐渐模糊,唯有鼻尖残留的香气,提醒着这场与七月南法的完美邂逅。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自然与人文在时光里沉淀出的和谐~就像塞南克修道院的薰衣草,年年盛夏绽放,为每一个寻梦而来的人,铺就一条通往宁静的紫色小径。</p> <p class="ql-block">塞南克修道院的紫色疆域,从不只以那座石砌建筑为界。作为普罗旺斯三大花田之一,它的浪漫版图远比想象中辽阔~修道院墙垣边的那片薰衣草,不过是这场紫色盛宴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顺着修道院外的小径前行,原本零星的紫渐渐铺成海洋。普罗旺斯的三大薰衣草花田,分别是瓦朗索勒花田、塞南克修道院花田和索村花田,离塞南克修道院不远处更开阔的薰衣草农场花田,也属于塞南克修道院花田板块。</p> <p class="ql-block">农场花田美的惊人。蓝天像被洗过,云朵随意晕染田垄如波浪般起伏,将薰衣草推向远方的山坡。阳光穿过云层时,花穗上的细绒毛会泛起银辉,仿佛给整片花田镀了层柔光;风过时,千万株薰衣草齐齐颔首,香气便随着这律动漫过田埂,连空气都成了甜甜的紫色。远处山顶隐隐看到的尖顶,貌似是石头城戈尔德,早就听闻它的山脚下有大片的薰衣草花田。</p> <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地奔向花田,脚下是松软的土地,身旁是成排的薰衣草,细长的茎托着紫色小花,微风拂过,花海泛起涟漪,香气也悠悠散开,裹着阳光的暖,轻轻挠着每个人的鼻尖。</p> <p class="ql-block">沿着田埂走近,薰衣草的紫不是单调的色块,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蓝紫色花瓣织成的锦缎,在阳光下泛着丝绸般的光泽。花丛间偶有蜜蜂穿梭,翅膀振动的声音和远处修道院的隐隐钟声交织在一起,有种奇异的安宁。我忍不住蹲下身,指尖拂过带着绒毛的花茎,香气瞬间在指尖炸开,比任何香水都来得纯粹。</p> <p class="ql-block">连绵山峦作背景,薰衣草成了大地的紫色绒毯,人在花间穿梭,衣袂与紫花相拂,相机记录的不仅是身影,更是被花海点燃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或笑着、闹着,在花田间穿梭,张开双臂,拥抱这整片浪漫;或静静伫立,让自己融进这紫色画卷。远处山峦叠翠,蓝天白云作伴,这一刻,烦恼全被抛却,只剩满心的欢喜,在薰衣草香里肆意流淌,成为旅途中难忘的珍贵片段 。</p> <p class="ql-block">阳光将香气烘染得愈发清甜,每一步都陷落浪漫潮汐。从修道院携来的宁静,化作与花海相拥的欢畅。</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塞南克修道院如沉默的知己,同我一道浸润在薰衣草的香氛中~人文的厚重与自然的轻盈,拧成一缕紫色丝线,穿起日光、花香与心跳,织就一场连呼吸都沾着梦幻的旅途。而我,深深迷失在这紫雾漫涌的、关于信仰与热爱的长梦里 。</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7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