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器,古称“金”或“吉金”,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青铜是以红铜为主,加入锡、铅熔炼而成的合金。约在公元前21世纪前后,中国进入青铜时代,至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艺达到鼎盛,并大量铸造用于礼仪活动的青铜礼器。这些青铜礼器为古代贵族所专有,用于祭祀、宴飨、征伐和丧葬等重大场合,以彰显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弱化,开始更多地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使用。</p><p class="ql-block">秦、汉之后,随着铁器、漆器、瓷器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青铜铸造业整体趋于衰退。然而,轻巧、实用的各类铜制生活器具依然不断创新并得到使用。这些器物的形制、风格和纹饰,在不同时期和地域呈现出多样变化,生动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器,按其社会功能可分为礼器、重器、葬器和日用器;依其具体用途则涵盖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与生产工具等。</p><p class="ql-block">日月不淹吉金色,春秋代序诉如歌。经过时光洗礼,眼前这些青铜器以其图特的温润锈色与的深邃光芒,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多彩的吉金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出戟饕餮纹簋:宋(公元960年—1279年)</span></p> <p class="ql-block">餐餮纹(又称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纹饰。其形象源于传说中有头无身的贪婪怪兽——饕餮。该纹饰通常以夸张怪诞的手法表现动物头部的正面,特征鲜明:巨目圆睁、獠牙锯齿毕露,常配以立耳利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饕餮纹簋: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span></p><p class="ql-block">此簋为侈口,颈部微束,鼓腹,两侧各设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附有小钩珥,圈足带阶。口沿下方、两兽首耳之间,对称饰有突起的兽首。器身两侧饰有饕餮纹,圈足则饰有一周夔纹。器腹内壁铸有铭文。</p><p class="ql-block">夔纹则取材于传说中仅有一足的怪兽“夔”。青铜器上的夔纹形象多为一足、长身、有角、张口,其上唇上卷,下唇下卷或上勾,尾部亦呈上卷之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乳丁纹三足鼎: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鼎”作为食器,主要用于烹煮兼盛放食物,同时也是祭祀、宴飨等重大礼仪活动中常用的礼器。其造型以圆形或者方形为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爵: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span></p><p class="ql-block">“爵”为古代酒器,此器深腹圆底,爵口沿处立有蘑菇形双柱,其中一柱的柱身侧面及对应口沿下方铸有铭文。口沿前部延伸为长流,后部收缩成尖尾,流、口沿与尾部形成优美的曲线轮廓,器腹一侧有鋬(把手),便于执握,鋬上端装饰牺首。爵身下部承以三棱锥形尖足,组建微微外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错金银牺尊: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此牺尊设计匠心独运,工艺精湛绝伦,器表覆盖均匀的赭褐色皮壳。其造型取健牛之形:双目圆睁、双耳直立、身体饱满健硕、四肢刚劲有力,展显雄健气魄。尾部自然下垂,足部可化为清晰的蹄状,小距趾尤为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此牺尊背开有三个用途未明的孔洞,虽未未解之谜,却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引人遐想的神秘意趣。</p> <p class="ql-block">牺尊,乃古代祭祀所用的酒器,形制多样,主要包括大口有肩尊、大口简形尊及动物形尊等。动物形尊(亦称牺尊),既具装饰之美,更承载着对神秘力量与生命活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炉之名,较早见于《周礼•天官》记载:“宫人凡寝中之事,扫除、执烛、共炉炭”。这明确了炉在宫廷生活中的实用功能。</p><p class="ql-block">铜香炉作为中国古代铜器中的一个独特品类,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最初是人们日常生活及祭祀活动中焚香的器具,后逐渐演变为文人案头陈设赏玩之物。</p><p class="ql-block">铜香炉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明代“宣德炉”。宣德皇帝在位期间,敕令宫廷御匠设计监制香炉,精选金、银等数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为料,历经十余次精心铸炼。成品铜炉线条优美流畅,皮色丰富多样,款式古朴典雅,色泽温润莹亮。其选料之考究、工艺之精湛,树立了后世铸铜炉之典范。</p><p class="ql-block">由于宣德年间宫廷铸造的原器多数已佚失,后世遂将“宣德炉”引申为所有工艺精美、形制典雅的铜香炉的通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洒金象耳圈足炉: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洒金蚰龙圈足炉: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波斯文三足炉: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洒金狮耳莲瓣纹圈足炉: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群仙献寿镜:明(公元1368年—164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福寿安家”菱口镜:宋(公元960年—127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云龙纹镜:元(公元1206年—136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铜海兽葡萄纹方镜:清(公元1616年—19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g4s6kg" target="_blank">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青花雅韵</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dv44oc" target="_blank">穿越千年时光︱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