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剿倭护宝记~~记一个几近失传的故事 晚风放歌*整理人:陈友新,

陈友新(河语、曾申昕)

<p class="ql-block">  过歇头,常州串街走巷的石匠一声吆喝:“锻磨子伐”,奈格就是腊八节快要到了,快要过年了。尬暇辰光,小佬家则一个一个唱起了童谣:牵磨汰笼,灶家菩萨兴隆。</p><p class="ql-block"> 用新锻格磨子磨出细腻的米粉,再搭黄豆芝麻粉做团子,烧腊八粥就格外好吃。腊月八日是玉帝的诞生日,我们过腊八节是纪念玉帝的诞生。但我们常州人因灿烂神奇的人文精神,又赋予了腊八节一个可歌可泣的精神理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东海之滨的常州市,是一座历史名城。台湾海峡的这边也有一座历史名城,那就是浙江省台州市。两市虽相隔近千里,且因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抗倭名人而有了交集。这个名人就是唐顺之。</p><p class="ql-block"> 唐顺之,号荆川,故居在常州青果巷,明代抗倭英雄,官拜巡抚,文武双修,抗倭杰士戚继光曾师从唐荆川习武习陣法,并以所习“鸳鸯阵”在台州剿倭九战九捷,灭倭一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  文武双举定乾坤,海陆齐安剿外贼。唐荆川以一己之力,建立了杀倭的不世奇功,使我们常州人文史的浓墨重彩光耀华夏,使我们常州人的爱国壮举永垂千古。</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39年(1560年),唐荆川出任凤阳巡抚,因长期海上作战积劳成疾,病逝于通州抗倭前线。‌‌唐荆川的民族情怀在追求爱国强国的常州这方土地上依旧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据传,唐荆川的关门弟子与戚继光排名,号继荣。在唐荆川的培养下,继荣博学强记,武功高深,是位手艺高超的石匠,受顾于天宁寺,常年为寺庙锻修磨子。唐荊川的老师号陈渡,陈渡先生有一个堂侄,堂侄的孙子拜继荣为师习练武功,且成了天宁寺的小沙弥,师傅为其取名桂元。</p> <p class="ql-block">  倭冦既当强盗又当贼,偏偏我华人既是英雄也是佛。小日本犯华屡战屡败,就改变了路数,以为打击不动中国沿海是因为常州有唐荆川、有天宁寺文笔塔、常州有纸城铁人的传统民族气节。小日本妄图从破坏常州的座镇宝刹入手以达到侵华目的,于是日㓂强盗就派出了日本武士石谷一郎去偷盗文笔塔塔顶的定风珠。定风珠是一个宝物,这正是,文笔塔托定风珠,常州荟萃有浮屠,宝塔再高风再大地震再强,文笔塔都安然无恙,全城平安。一场保护塔宝,剿灭强盗的抗战由此兴起。戚继光的师弟继荣令徒儿桂元守候在文笔塔,以便一举摛王,杀灭倭贼的好戏就此开演。继荣叮嘱徒儿道,假如石谷一郎腾空单脚上㟷,就别在高空追打,待其落塔,以拳力压,即可一举拿下。</p> <p class="ql-block">  嘉靖1565年腊月八日子时刚过,月黑风高,桂元只見一截黑衣人,裤管束勒绑带勒,胡只搭勒嘴层上,耳布挂到肩介上,贼眼斜视用眼角,冒看窃贼颈穿背,剐里剐里走颠步,实则暗藏杀机,居然老虎嘴上拔毛~~胆大包天,强盗行径,果真来者不善。只见该贼窜上塔顶,拧下了塔顶的定风宝龛。桂元谨遵师令,潜伏不动,待其下塔。不期,强盗贪欲滔天,又潜入宝塔顶层楼内,四处翻索,大肆搜索塔藏宝物。见此,桂元在忍无可忍之下,一跃而出,励声喝道:窃贼休走,待我擒汝。</p> <p class="ql-block">  强盗宝物到手,从塔顶一跃而下,企图逃之妖妖。桂元时年十八岁,在寺已修习八年,武功闲熟,何等身手,岂容窃贼得手而去。只见桂元随即跟下,两人在塔下交起手来。桂元勇猛无比,唐荆川自创的一套阳湖南拳,桂元使得是得心应手,只进不退。说句实话,石谷一郎武功确也不弱,一拳击出,拳风急速凌励拳路萨货,桂元机灵避开还以一掌,掌法精到劲力结棍。石谷一郎终究不是桂元的对手,只得且战且逃。眼见得过了隔湖,两人追打到了无锡鼋头渚,桂元紧追不舍。突然,石谷一郎就象只猢狲一样活返佬咧,圈起右脚,左脚一蹬,一个剪步就上了島上巨石,像个流利猢狲一样神气话现。桂元此时忘了曾在鲁班门前问斧子,居然忘了师傅的嘱咐,反而一个纵云步追上了石谷一郎,抓住了石谷一郎的拳拷。石谷一郎急速施展后手,圈缩的右脚着力弹出,踢中了桂元的右肩,只听咯喇一声,强力冲击下,居然踢裂了桂元的右肩甲骨。在急速下跌中,桂元紧紧抓牢石谷一郎的拳拷,结果两人一齐跌入了太湖。倭㓂是海盗,水性技高,在水中犹似在平地。但桂元紧紧摛拿住石谷一郎,施展千斤垂将石谷一郎拖入湖底,并施展龟息大法,犹如神龟回故乡,定教倭贼湖底亡。在湖底闷水七八分钟,经此一役,石谷一郎已然断气。</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天已微亮,桂元将尸体拖上湖岸,在石谷一郎的尸体上搜寻了几遍,都未找到文筆塔的那棵定风珠。而宝龛散开了盖子在湖中飘荡,捞上后,宝龛中已空无一物。桂元寻思,定风珠恐已沉入太湖了。</p> <p class="ql-block">  护宝重托未完成,精神不畅心纳闷.身受重伤的桂元懊恼无比。腊月八日中午,自感无颜见家乡父老的桂元,返回天宁寺后,先在煮腊八粥的锅沿上转了三圈,咏佛三遍,随即朝天一阙,奋身一跃,跳入沸滚的粥锅。那天,桂元的母亲背了一袋芋头来探望儿子,正在洗芋头时见儿子跳入了粥锅,一下子就晕了过去。老人醒来后,一直叫嚷着儿子没死,神志不清下把芋头倒进了粥锅,还诉说,我儿子在锅里呢!那白头不就是我儿子吗!此事传开后,常州人为纪念这个英雄,每年煮腊八粥时都要放入剝去一半皮的芋头和瘪子头(扁团子),芋头象征小沙弥,团铺磕头得佛义。腊八粥里的那扁团子象征团铺拜垫,那白皮芋头就是小沙弥,常州人吃腊八粥以纪念这个英雄,以告慰英雄的母亲;为佛祖过好诞生日,祈求佛祖照应好常州这个英雄,让他每年春节回人间和他妈妈一起团圆过年。</p><p class="ql-block">  我外公在大庙弄转角处的庙沿河东头开了家石器店,面对大门对面的庙沿河的河边上立着一对高大的石狮子。我母亲告诉我,当年外公曾带着石匠到天宁寺为菩萨雕刻过莲台。这是一个家传的故事,我自小就知道。当我们每年吃腊八粥时都记住这个英雄,这对家人对小孩都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p>